- 南瓜糕
十五年前,学校组织写生,在西塘住了数日。
彼时开发为旅游区的水乡不多:周庄、乌镇,西塘。甪直、同里才刚听说,朱家角、木渎都不大有人去。西塘小镇,闻名不久,已涌入大量游客,早上九点至下午四点,街巷喧哗鼎沸,水上游船如织,“一线天”般的石皮弄,整团整团人挤不进去,只能从两头张望。
但旅游团大抵是走马观花一日游,几乎不在镇上过夜,早晨与夜晚,西塘平静一如至普通小镇。我们亦不住景区中心,傍晚时分,匆忙忙往外赶,途径河畔廊街,见枕流人家,敞着门窗,主妇在门内准备晚饭,老人孩子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剥毛豆子。外人路过,眼睛都不抬一下,反倒是我们放缓脚步,怕踩惊了悠闲。至长廊尽处,桥头回首,河畔已亮起一串红色灯笼,流光沁艳了水面,不觉销魂,只觉宁静,那是宣告一天结束的送客灯,暖暖的,似能照进疲惫里。
古镇清晨极美,烟水濛濛,薄雾如纱,笼着江南画里人家。送子来凤桥头,各色早点摊子闹央央铺开。有一种枣泥糕,长方形、厚片、5、6寸照片大小,糯米粉蒸成,糕身雪白,面上铺着金丝蜜枣、红枣、青红丝,内填枣泥馅儿,非常甜。每每出笼,蒸笼盖一掀,香浓的蒸汽滚滚而出,走过路过,无人不被诱惑。即使已在宿处吃过早饭,同学们仍抢着买几块带走充作加餐。不到八、九点钟,这糕点便卖空了,老板于是改售粉蒸肉,西塘特产,面向游客,生意亦极佳。
而我偏偏喜欢隔壁摊子的南瓜糕。五毛钱一片,圆形,月饼大小,但厚不足一厘。纯以南瓜泥、糯米粉、澄面、猪油制成,没有馅。模样朴素,不带一点花纹,色泽金黄,油光透亮,晶莹如琥珀。
猪油是江南糕点的灵魂啊!八宝饭、宁波汤圆、猪油年糕、苏式月饼,各种起酥点心。。。要想得到最佳的风味,猪油绝不可少。现代人讲究健康,拒绝荤油,甚至胡乱拿橄榄油炒菜——油类里头我至讨厌至讨厌橄榄油,别说吃,就连护发抹头都不能忍受其味道。蛋糕点心,苛求无油、无蛋、低脂、低糖。一面呢,又抱怨现在的吃食不如儿时滋味,儿时一糕一饭,都是香的、糯的——那么你有没有用对油呢?时常有人同我讲:童年最好吃的东西,就是一碗猪油拌饭,至今怀念。而我虽然没吃过猪油拌饭,平时在外就餐,讲究一点的饭店,餐前包附赠小碟Brotaufstrich(抹面包的酱类、蜂蜜、油脂、奶酪的统称),香极,初以为是黄油,后来才知道是猪油。一点点猪油,就连平凡无奇的餐包都瞬间生动起来了呢。
上海杏花楼曾经有售一种水晶糕,形状厚度都与上述南瓜糕类似。外皮是澄面与猪油制成的,用模具压出吉祥花纹,洁白晶莹,半透明,看得见里面的奶黄馅。横穿浦西去福州路买,还必须赶早,十趟总有六趟买不到。寒暑假回国找过多次,营业员均言水晶饼已经不卖了。现在杏花楼出售真空包装的糯米点心,起时髦的名字“麻糬”,品种很多,味道也不坏,但我始终觉得满店糕点,没有比得上水晶糕的。
除了最初两天,同学渐渐不耐烦坐在景区写生——人亦成景,遭游客无尽围观——纷纷远离喧哗,找刁钻的去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躲老师。教水粉的老师姓什么已不记得了,挺热心,只有两个毛病,一是疯狂热爱蓝色,要求所有人用色“蓝调、蓝味”,外号“蓝罐曲奇”;二是嘴臭。是真臭。左手生蒜,右手白酒,一口蒜,一口酒,不必开口已令人窒息——要知道上海人几乎不吃蒜,就算是炒米苋这样必须用蒜的小菜,烧好后蒜片也是像八角、桂皮这些调料一样挑走的。吃生蒜简直无法想象。
为了躲蓝罐曲奇,我走遍小镇隐蔽处。一早买几块南瓜糕带着,午饭也便这样混过去。一次躲在农家院中,蓝罐曲奇愣是没能找到我,很不高兴,责备我蓝色用的太少。同学们看了画,觉得竹林草庐,优美如童话,次日让我带路过去,最后却无人留下。原来童话世界实为猪圈,恶臭无比,而我竟坐在猪圈前面色自如地大啖南瓜糕,众人不禁高呼心理素质过硬。
猪圈的臭味,一夕便不记得。南瓜糕的滋味,至今不能忘记。我仍能看到太阳从竹林中漏下来,小小的草棚闪烁着金色的光华,见不着猪,只听得哼哼唧唧的猪声。我一边画画,一边把南瓜糕塞到嘴里。南瓜泥与面的比例恰到好处,放冷了,糕身仍然充满弹性。齿颊间的软与糯,似温柔的江南语。并不太甜,味蕾沾满了南瓜本来的清香。色香味俱美,每一口都是享受。而这种简单朴素的点心,此后再没遇到。
十多年过去,时间要细数,才觉快得可怕。一直想再去西塘,一直没有成行,听说已成为小清新圣地,也许每天发生着“欠两千块房费的女文青跑了”的故事。如果你没有在西塘见到南瓜糕和枣泥糕,不要埋怨我胡说八道,十五年,对年轻的人而言,简直久得足够一个轮回了。何况一块糕点。
- 消灭南瓜的一百种方法
喜欢吃南瓜,南瓜的吃法太多哩,蒸炸炒煮炖烤,怎么料理都可以。做点心,无论中式西式,都味美。随便拼几张最近做的南瓜料理:南瓜糯米小煎饼、南瓜馒头/南瓜芝麻包子、南瓜汤圆(中间白色是日本年糕,浇了糖桂花)、南瓜鸡肉饭、南瓜起司蛋糕。还有家常南瓜炖牛肉和南瓜派,找不到照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