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失败是成功他妈——那些废片告诉我的

分类: 画/相 |

入手胶片机已经有一个月了,哈苏还没怎么动,x700已经拍掉整整20卷,基本是集中在这2个星期以每天2卷的速度消耗的,结果得到一堆废片。20卷废片——这人得蠢到什么地步啊!尤其是在发现犯的都是同一个错误的时候,真想把自己人道毁灭算了,MB不但浪费粮食还浪费胶卷!
我当然希望能够很得瑟地发一些诸如“第一卷胶片”的帖子,然后贴出一些还不错的照片,装逼说在找感觉,然后虚荣地享受别人恭维——事与愿违,20卷了除了傻b还能没找到别的形容b。幸好我并未因此对胶片丧失兴趣和信心,反而将四娘彻底打入了冷宫。上过胶片就知道,数码什么的都是草泥马,而胶片是值得付出全身心去爱的。整理一下废片,做一个阶段性小结,让废片告诉我,我究竟sb在哪里。
1,盲目
纽摄第一课就告诉我们一张好照片要有主题,而我所有的片子都没有主题
我按快门的速度是先于思考的,往往看见什么好玩的,好看的,颜色鲜明的,二话不说就拍了,甚至连构图都不多考虑
缺乏思考是废片的关键,只想着拍,而不去想这照片该表达什么,能表达什么。本末倒置
人像对比:
下午茶聚会上,我和wengu都对着小孙一顿狂拍,后来看片的时候发现她的片子比我好许多倍
这张是她的片子,能够看见孩子的纯真、父亲的快乐与骄傲
而我只是狂按快门而已,于是得到一堆很鸡肋的照片
后来在废片中发现这张,小孙迷惘的表情恰好同身后大人们的剪影形成呼应,仿佛有点展望未来的意思
扫街究竟是什么呢?是要发现什么呢?是要展示什么呢?
完全没想过,或者想了一下就略过去了
毫无意义地把镜头对准路人,还差点引起掐架。。。
2,粗心
粗心一卷不稀奇,可怕的是粗心19卷。。。
大约从第二卷开始,我一直在使用meyer50/1.8的镜头,光天化日之下,室外1/1000的快门速度室内1/60-125,同时保持f22最小光圈,结果得到这样的图片
对任何会思考的生物而言,f22出现这样不可能出现的大光圈的效果都会引起思考吧?可惜我没有
我大概光发育身体了,脑子还没长全
单知道胶片虽然不如数码清晰,但别人拍的都很清晰,为毛自己拍的这么模糊?
于是天才地练起了对焦。。。
天晴室外对焦,天阴宅家里对焦
长达十卷的对焦啊。。。
终于一个哥们在看了下面这张图后,疑惑得说绝对不是1/1000快门速度f22光圈拍的,倒像是最大光圈
“你是不是没按光圈a/m那个钮。。。”
原来50/1.8不按那个钮的话,不管怎么调光圈都是保持在最大光圈的
不了解自己的器材的人是多么无药可救的蠢货啊!
自打用了50/1.8,天真地发现咦裂像屏不黑了,丫的毛病治好了,撒丫子欢快去了
为毛我就不能不用屁股而用脑子用脑子想想问题呢?
3,练习是否有用?
为了解决“拍什么”这个迷惘,我给自己定了一些练习的题目
过后我觉得很无聊,而且没有得到提高- -
实际上纽摄里提供了不少练习的主题,我却偏偏不愿意好好读教材,而自以为聪明去另辟蹊径
不要再幻想自己一拿起相机就能变身超级赛鸭人了!面对现实吧凡人!
认真阅读理论知识、认识自己的装备、寻找适合自己的胶卷(除了粒子粗细,现在还分不清胶卷色泽、包容度的不同,当然也拜v500的色罩所赐),在思考的前提下继续吃胶卷吧!
最后上一张哈苏拍的,即使是不用脑子很无聊的宅拍都那样有质感,啊哈苏我爱你你你你你!!!
前一篇:美术学院与幸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