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霄樱(影评)

(2010-09-27 00:17:47)
标签:

小津安二郎

樱花

东山魁夷

娱乐

分类: 说文谈艺
给某报写的文艺片短评

东山魁夷 -霄樱
霄樱(影评)

 
   东山魁夷在创作京都系列的时候,特地赶到圆山去看霄樱,他写道:“花儿行将凋谢时才显出其生命的光辉。倘使花儿永不凋谢,我们也永存于地球上,那么两者的邂逅就不会引起什么感动了吧。”他笔下的霄樱幽玄异常,充满了冷漠的静观之美,人类静观霄樱之花开花落,而霄樱静观人类之生老病死,日本人的美学与死亡唇 齿相依,死亡代表着终极的、凄绝的美。作为日本文化之源的唐人,多少或可理解这种悲壮扭曲的美学观,而欧洲人所见,东洋的美,大约只是闹纷纷的樱花,与歌舞伎神秘的妆面。

    深受小津安二郎影响的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Doris Dorrie)将《东京物语》的故事搬到巴伐利亚乡下,老妻得知自己的丈夫已到癌症晚期,她没有告诉他,而是带着他去柏林同儿女一起生活,可是儿女们冷漠而忙碌,忧心忡忡的妻子更是先一步离开人世。老人决定独自去日本完成老妻的心愿——在富士山下跳她最喜欢的日本舞。

    小津安二郎的镜头是黑白的、钝缓的,甚至如一泓逐渐凝固的死水,而桃丽丝所讲的故事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色彩缤纷,娓娓动人。《樱花》代表了一个德国人对日本文化最深的探索,可惜,她的理解也止步于此。德国的文艺作品普遍带有一股源于民族性的沉重与深邃,却苦于无法表达柔软的情愫,比如亲情、爱情、泯然于 记忆深处的温情。。。桃丽丝成功地用异国风情掩饰了情感达上的刻板、笨拙,可是当观众为富士山下跳向死亡的日本舞击掌叫好的时候,她也失去了德国导演特有的深度,她的花开地就像被风托起来一般浮浅。


    日本歌舞伎中有一出《娘道成寺》,堪称独特的戏剧美的典型,然而海外巡演的时候,外国观众最不喜欢就是这出。根据翻译后的剧情简介,旦角应该会变成蛇,所有外国观众都在等她变蛇,舞者褪去好几层衣服、形体与造型不断变换、舞蹈细腻、辗转癫狂。。。外国观众说:蛇呢?怎么还不变?桃丽丝本想以东方美学阐述西 方人的亲情观,最后却变成以西方人的审美观,让她手下的故事华丽变了身。反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平淡的故事、平淡的叙事手法,却在观众心头压上一块大石,那是哭不出来的眼泪、痛苦的人生共鸣,这股陌生的情感真是美地令人毛骨悚然。

    与杰作的邂逅就像看见霄樱在清澈的月色下凋落,所幸我们并不是时时有这样的机会,也就有足够的开怀去面对平淡却感动我们至深的生活。


霄樱(影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希望的田野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