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湾陇维邦庄园

(2009-06-11 09:0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陈震东散文
  

大湾陇维邦庄园

 

  准确地说我是第三次去大湾了,可是前两次都是有事而去,当天去,当天回来,不要说对大湾的了解,就连大湾镇上有几条街我都不知道,所以对我来说大湾仍然是个陌生的地方。这次随镇雄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学、文艺采风团去大湾采风,心里非常高兴,想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这个百年古镇。
   早晨九点钟,我们从镇雄县委大院出发了。天公有些不作美,阴沉沉的天空还飘了点细雨。可是大家兴致很好,民间俚语、幽默笑话不断从人们的口里飞出来,使得一路洒满笑声,随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吴渊的清唱更是让人沉醉。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大湾镇政府的院坝里。

    到大湾后,我们受到了大湾镇党委政府的热情款待。在大湾政府会议室进行简单的介绍见面会,在大湾镇党委政府餐厅里吃了午饭,在大湾镇书记镇长的陪同下,向我们采风的第一站——仓房上陇维邦庄园进发了。


    出了大湾街,我们乘坐的中包车顺着泞泥的乡村土路往上爬,半个小时的颠簸之后,仓房上陇维邦庄园到了。仓房上陇维邦庄园座落在一个斜坡上。罗甸河缓缓地从坡底流过,在薄雾细雨中更显柔美动人。


   据当地人介绍,仓房上陇维邦庄园是镇雄土司后裔陇维邦的故居。陇维邦,字建牧,生于1865年,中清武秀才,民国时期官至云南省府中军参将。在维护国家大统、肃匪安民、抵御外挠、发展地方经济中,作出很大贡献。晚年闲居这里,1930年病逝,是年65岁。国民政府为追其功绩,题赠墓联:“崇德懋功大名不朽,丽星镇狱兆宅永宁”,横额为:“行式边隅”。


    现在仓房上陇维邦庄园已变成了一所学校,见有车子到来,这些山里学生从大门里跑出来围住我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似乎要从我们的脸上看出什么稀奇来。大门有一米五宽,差不多两米高,两扇木门向里开着,方正的的石头足有两尺厚,门檐是钢筋水泥结构。一位曾在这里教过书的退休老教师扶着大门对我们说:“以前是石刻大门,已搬到镇雄去了,现在在人民公园里面。大门的两边是一对大石狮子,也被搬走了。。。。。。”说到镇雄公园里的石刻大门,我是熟悉不过了。


    以前出入镇雄人民公园时,经常在这里拍照。整个石门磅礴大气,石门上的动物和图形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彰显着精湛的石雕艺术。正门的门柱上“雄飞荣名天府,镇自画栋云参”,其书法庄重雄浑中蕴含着流畅与自然。其内容巧妙地嵌进“镇雄参府”四字,显示着主人的官衔。把石门和石狮浑然融为一体,可以想见当年主人的显赫与辉煌,可是岁月的沧桑已把昔日的显赫与辉煌支离得肢体异地。


   进了大门,从下往上望,依山势,整个庄园分为四级,由一条两米宽的石阶从中间把庄园连起来,庄园的院墙、院坝、台阶,全部由石头砌成。时间已把整个庄园涂上久远的痕迹,石缝中长出一些我不知名的植物,石头泛着灰白的颜色,有些地方有些破损,地面有的石板已翘起来,我不由得从心底生出些沧桑感来。沿着中间的阶梯上去,我们来到院坝的第二级,第二级院坝的左右两边是水泥平房,这就是仓房小学的教室,我们来的时候遇着学生们下课,学生个在院坝里跳着橡筋,做着游戏,打闹着。第二级院坝的石头护栏有一米多高,看上去有点象围墙。护栏上的石雕如盛开的莲花。当地人说,以前不是这样子的,两边都是房子,毁得差不多了。庄园里除了长得葱绿的万年青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花木。边走边看,我们来到庄园的最高处,最高处是一栋两层楼石木结构的建筑。飞檐上的浮雕图已失去惜日的光鲜,斑驳剥离。正房上二楼的护栏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和一楼正门旁边的两块黑板,使这座带有中国川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不伦不类。
    在大湾镇政府的会议室里,镇长向同行的县宣传部长说,“大湾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是古代云贵入川通道,是古代边陲和中土的分水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湾有陇维邦庄园、旖旎迷人的罗甸河风光、有带川南民居风格的大湾百年老街这些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正向上级报告,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抢修地方文化古迹,保护地方历史和民间文化,开发大湾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还未出发的时候,镇里的人说,陇维邦庄园尚保留百份之六十,但是在我眼里,整座庞大的庄园只剩下最顶部一座正房及两边厢房,充其量只占百分之二十。我真的希望大湾政府的打算不是说说而已,我们没有时间等了,再不抢修保护,我相信要不了几年这些古迹会荡然无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育话题
后一篇:人生乱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