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说三道四
绪论
国际奥委会早在其章程中明确规定,任何体育比赛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承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类健康,促进世界和平。现代奥运会虽然允许主办国利用举办之机发展经济,但那仅限于保证奥运会能有钱来办,而不是希望在举办奥运会时能赚多少钱。与此相关的各类国际体育赛事也一律遵循这一原则,虽然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等项目的比赛因观众太多广告太多逐渐赚钱,但世界性的,国际间的比赛仍着重在收回投资。至于因主办大型体育赛事而促进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则属于体育比赛所带来的极其正常的社会的进化,是不违背体育职业道德规范的。
本文所要涉及的议题是:以美国职业男篮联赛为代表的一些相关体育赛事商业味越来越浓,因商业化动作而给体育比赛带来的负面因素越来越多,体育比赛中的奥林匹克精神日渐消失,一切向钱看已经危及体育比赛所需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客观环境,导致相关体育赛事的观赏性,趣味性越来越差,其中以美国职业男篮每年举办的联赛为最,已经到了不能不提出来进行分析、沟通、研究及探讨的程度。本文试图以美国职业男篮联赛(即NBA)过于商业化动作带来的弊端展开讨论,以广纳良言,端正视听,使这一已经普遍引起国际性关注的赛事得到健康发展。不妥之处,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打球只为钱,球员职业道德操守模糊,体育传统精神受到挑战。
NBA球员主要是为工资而打球,这一点无须争论。包括中国、西班牙、阿根庭、西腊等国家的职业男篮联赛中球员也在向为钱而打球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体育运动的主旨首在强身健体,次在娱悦观众,三在促进文明、社会进步,任何一条都没有与金钱的必然的关系。现代体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经济产生越来越紧密的关联,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人类构建文明社会的进程在加快,其中当然也有各项体育运动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坏事是体育运动似乎越来越离不开金钱,各大体育赛事的组织者都把能否赚钱摆在第一要务,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越来越淡等。
NBA商业化运作至今,球员通过打比赛追逐金钱的动机已经不再掩饰,职业化完全取代了业余体育运动,商业动作更是火上加油,使球员脑袋里、眼睛里已经只认美元不再相信其他的一切。为涨工资便罢赛,这已经是NBA司空见惯的事。谁给的钱多就去谁那儿打球,这个不消说了,球员只要合乎规定,球队老板是无法干涉的。然而老板们也有通过选择球员提高票房收入的自由,操纵着球员交易权的老板们是不会主动地去为球员考虑的。每年夏季的转会市场充斥着尔虞我诈,暗箱操作,投机钻营,大挖墙角等等,一个原因,所有当局者的心中只有一个字:钱!球队希望用较少的代价找到最有用的球员,球员希望通过转会提高工资待遇,向那些每年千多两千万的球星的生活水平靠拢,要买别墅,要买汽车,要娶漂亮女人,有些还想如火箭队麦迪那样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对金钱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在欲望难以满足前,人的行为也是不分是非黑白的,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爷,管他什么是体育职业道德。只要无法得到满足,心理的变态便说不准会产生什么样的非法行为,挑战公道天理甚至法律的各种手段一再花样翻新,体育运动锻练健身的根本目的也就不复存在了。
球员精神层面上产生的问题不可能不反映到篮球比赛中去,不可能不影响到一支球队的管理和运作。NBA的商业化究竟是发展体育活动的必然,还是使体育运动走上弯路,争论大有人在。普遍的观点是,在拜金主义盛行的美国,这样的发展方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体育运动会被带到什么地方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可否认的是,球员因赛受伤,因伤退赛,甚至告别球场的事例越来越多,是强身健体还是为了钱拼垮身体,有识之士自有公论。
二,
球队只追求美金,联盟的商业化动作正投其所好,与体育目标渐行渐远。
毫无例外,NBA东西部三十支球队赖以生存的是来自门票收入、出售球员装备收入、广告费收入、转播费收入等商业性的收入。有的球馆当然还有餐饮的收入,停车费的收入以及其他服务类项目的收入。球队的开支包括球员及管理人员工资奖金的支出,税费,电费等等。只要收入大出支出,这支球队是盈利的,反之则是亏损的。像湖人,火箭、小牛、骑士、尼克斯、奇才等球队属于经济效益最好的那种球队。其中有的球队是靠大牌明星的效应,如湖人、骑士等。有的球队是靠球员身后有广大的市场,如火箭的姚明,马刺的帕克,小牛的诺维茨基等。有的球队是位于美国经济文化中心,处于最发达的地区,如华盛顿、纽约等。这些球队的老板早已赚得盆溢钵满,属于在商业化运作中切实地享有既得利益的顶级富翁。其它大多数球队也跟着美国经济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赚钱并发展着,上述属于球队的所有的商业活动无疑都是一一开展了的,无非不像那些顶级赚钱的球队赚得那样多而已。有的老板为打造冠军球队舍得花钱,即使突破联盟的工资帽要交奢侈税也在所不惜,如小牛老板库班。有的老板善于从新秀中发掘人才通过不断把球员培养成球星甚至打造成巨星以获取利益。不过所有的老板都一样,眼睛是紧盯着钱的,什么体育职业道德,什么体育精神,与他们是完全不搭边的。只有赚钱的买卖才做,只有能帮助球队赚钱的球员才买,每年举行的像征性的慈善活动不过是做个样子,是组织球员去作秀。老板们虽然为购买明星球员有时候一掷千万多美金,但终归还是会从这些球员卖力地打球所获取的上座率提高,转播费上升等项目中收回来。在所有的包括球员转会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中,球队老板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地赚到美元。没有一个球队老板是因为喜欢篮球这项运动才投资组建球队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外资进入联盟控制极严,没有十五支以上的球队老板投票同意,外面的资本再多也买不来一支球队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股权。NBA所谓的全球化战略,无非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转播费收入,更大的发售球员装备及纪念品的市场,得到更多的企业的广告赞助费用而已。任何巨星以及所有球员只不过是NBA老板们赚钱的工具,至少,他们巨额工薪之外的剩余价值是完全属于资本家的,体育活动成为赚钱的项目,实在是原始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者们所想像不到的。
三,
政府懒得介入,省得投入,放任自流,是体育运动金钱化的根本原因。
体育兴衰标志着一个国家至少是表面上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或者至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睛雨表。现代奥运会选择的主办国,无一不是首先在经济上取得重要发展的强国。中国直到2008年才在日本和韩国之后举办奥运会,不就是因为经济一直落后于他们吗?任何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的一切体育运动必须有指导思想、发展计划、资金投入、组织协调、战略跟进以及宏观把握,以确保该国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说,体育运动经费大部要由国家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不断完善民间的各项体育设施,为必须举办的运动会拨付资金等。某项体育活动如已形成商业化动作,脱离了国家的宏观调控,甚至成为一部份人赚钱的工具,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迟早都会使矛盾激化起来,NBA大闹劳资纠纷已不是一回,今年世界经济萧条,老板赚钱减少势必降球员工资,新的劳资矛盾又将出现,只看势大势小。
国家投入应该是控制NBA商业化速度过快的关键,也是一切其他体育运动的发展不受商业化左右的关键。NBA的发展实践证明,美国政府对于篮球职业化后的投入是有限的,导致其无法对之实施监管,即使NBA已经背离了体育运动轨道,政府也是干瞪眼,无法进行有效的作为。金钱操控中的体育绝对不是大众的体育、人民的体育,而只是少数有钱人的体育,美国的篮球,欧美的足球,中国的乒羽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推行职业化的过程中正在一步步掉进金钱的泥沼。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体育提倡全民参与,全民健身,以中国而言,高级别的比赛到不了广大乡村及中西部落后地区,就算某项并不重要的比赛到了,人民群众也掏不起门票钱,拿什么去参与?
综上所述,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了。体育运动的全面的商业化是一条歧途,它可以显示某项赛事一时的浮华,但它不属于人民!不能执掌体育运动促进人类健康的牛耳!对于已经存在的商业体育,由于有他自身存在的土壤,由其自生自灭可也!毕竟,市场是他能生存的基础,除非这个基础不再是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