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示爱咬掉睫毛的泥浆人(组图)

标签:
泥浆人巴布亚新几内亚旅游 |
分类: 奇异风俗 |


泥浆人居住的高地村落探秘
基马思村(Kemase),位于戈罗卡市以南 25 公里,是一条海拔 1,800 米高的村落。这有很多相传是巨人留低的大石头,古时每当有战争发生,村民便利用这些巨石作为天然屏障,防御敌人。沿曲折的小径前进,穿过一个个狭窄的山 洞,来到一个被视为圣地的地方。这有一个如鸟巢般的墓穴,摆放先人的遗骨,旁边有小孩看守,十分特别。走了接近两小时,终于到达山顶,眼前一望无际的山区 景色,叫人赞叹不已。
情人示爱咬掉睫毛
当你踏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时,你会发现这里的男女青年大多都没有眼睫毛。其因何在?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既独特而又古怪的示爱习俗。一对热恋的情侣,为表达对对方的赤爱之心,按他们的传统习俗,只有把对方的眼睫毛咬掉,才能显示出自己真正的情爱心意。
亲人去世 妇人断指致哀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中央高地的土著部落里,流传着一种离奇的对死去亲人致哀的习俗。凡家中遇有亲属不幸死亡时,家里的妇人就要砍下一根手指, 以向死者致哀。其断指方法要按当地的传统方式进行:妇人先将手指放在石斧下,另有男子以木棒猛击石斧,将其手指切下。由于每个家庭总会有人去世的,所以当 地的土著妇女极少有人是十指齐全的。
夫妻吵架 越吵越恩爱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怪风俗。他们把夫妻间的吵架看成是一种最好的传统娱乐方式。越吵心情越愉快,越吵夫妻越恩爱。这是对他 们开展这项活动效果的生动写照。在这个国家里,各地都设有专供夫妻吵架的大场地。每当夫妻来这里对阵之时,观赏者就会自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祝兴。他们吵起架 来,一个口如枪,一个舌如箭,吵上几句就会面红耳赤。他们视架吵得越凶为娱乐效果越佳;谁能用最尖刻最恶毒的语言把对方置于窘地,谁会被看成吵架水平最高 超。一旦他们相互唇舌发僵为止,双方才会鸣金收兵。夫妻俩最后会愉快地挽臂返家,娱乐同时也告结束。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泥浆人特别爱吃槟榔,同时他们也常以槟榔来作招待宾客的食品。当有客人前来时,他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槟榔果来让客人品尝。
泥浆人居民,除城镇少数人之外,男子都光着上身,女子坦胸露背,无分老少,常年如此。高地部族是个善良而勇敢的民族,富于勇敢善战的精神。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不少地方,有一种家族间的送礼习俗。每隔几年,他们都要举行一次送礼节。礼品多以香蕉、甘蔗、山药、芋头、玉米、蔬菜等为主。 节前,他们要把这些东西扎成小包裹,写好送礼人和收礼人的姓名,然后堆放一起。被邀的收礼人手持弓箭、长矛等,先围着礼品边歌边舞,然后做出一种进攻的姿 势,最后才点名送礼。每送一份,人们都要用喊声来表示祝贺。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泥浆人,婚恋生活非常自由。依照当地的习俗,男女之间当产生相爱之情并需要互相倾诉时,不允许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男女双方 各自吹起一种竹制乐器,那时缓时急,时高时低的优美乐曲,便是他们的心声当地人认为,只有猪才是最珍贵的礼品,赠猪数量的多寡,要以女子的相貌为标准。姿 态超群的女子,通常可得到头猪的聘礼。当地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泥浆人,一向信奉平等的原则,即使在足球训练中是如此。当地的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双方必须成平局,不能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正式的比赛时才例外。
泥浆人世代居往着高地部族。按照祖制,该部族的男孩长到6岁后,就必须离开母亲,搬到成年男人集体居住的地方,过着严格的集体生活. 成年男子们对这些男孩子进行狩猎、制作箭等训练。男子应集居生活,有助于原始集体劳动,保卫本村的正常生活。
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多数的游客最想看的就是具有原始风味的节庆祭典,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传统战争演变而来的辛辛(Sing-Sing)丰年节庆。
长久以来,传统的高地(High Land)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常会为土地、女人和猪只的纠纷而战斗;澳洲在撤管之前,为了减少各部落的战争,逐决定每年在哈根山(Mt﹒Hagen)和戈 洛卡(Goroka)两地举办部落的联合节庆,以歌舞代替战斗,让各族人在舞蹈中尽情地表现自己独有的特色。土著们藉着狂摆的身躯,将自己幻化成各种飞禽 走兽,在原始律动中散发出粗爌摄人的魅力。
脸部着黄色油彩、性格勇猛的胡利族,数十人一组面对面列队而立,蹬直跳跃、猛击皮鼓,口中不断发出噢噢的威吓声,声势慑人;
居住在阿萨罗(Asaro)山谷的泥人部落,是最原始的部落之一,他们头戴泥制面具,全身涂满泥浆,手指套上削尖竹枝的妆扮,最具吓人的效果;
安布族男人头戴大圆帽,脸孔涂黑,下身裹布,手持长枪和皮鼓击奏,动作整齐划一;安布族少女则围着草群,手持木鼓,裸露上身,上下蹬跳,乳波起伏摆荡,令人惊艷。
各部落在〝输人不输阵〞的激烈竞争下,跳出他们最精采的舞步、也展现了祈灵仪式的神圣与庄严,更传承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使得一年一度的哈根山土著嘉年华,遂成了当今世界上最精彩的节庆之一。
昔日战士泥浆人
转乘内陆机从首都飞抵戈罗卡市后,才一踏出机场,数十名村民不论男女老幼,实时跟 Mauro 及作我热情拥抱,有的甚至感动落泪,原来 Mauro 已经 3 年没有回家了。介绍完毕后,我便乘坐他们租的巴士浩浩荡荡入村了。
村民住在最原始的茅草屋,没有电力及食水供应,屋外的农地则种满蕃薯,是居民的主要食粮。正当我和村民聊天之际,Mauro 走过来拍拍我博头说:“准备好没有?泥人要出来了!”只见两个手持弓箭,头戴面具,全身涂上白色粉末的男子,一边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敌人似的,一边缓缓 向我走近。
几分钟后,他们来到我面前,作势向我射箭,最后跟我握手问好。传说古时候两族人发生战争,阿萨罗村的村民战败逃走,并以石灰涂抹全身,以防对方 认出。怎料敌军一见他们全身白色,竟以为是天上的神明,吓得四散逃跑。阿萨罗村的村民便展开反击,最后获得胜利。随时日的过去,发展成今日的泥人舞蹈。
大洋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及其附近岛屿上。巴布亚是欧洲航海家对岛上居民的称呼,原意为毛发丛生的人。该文化约始于1万年前, 延续至 19世纪,部分山区则延续至今。经济以园艺农耕为主,种植芋头、香蕉等,养猪。居民聚族巢居,或在地上用藤本植物织成席墙覆以茅顶居住。使用简陋的陶器, 石锛、石斧等工具已有磨光的刃部。处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
逛菜市场买手信
午饭过后,热情的村民便提议带我到市中心逛逛,于是我便和一位大婶到菜市场。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人山人海,色彩缤纷 ”。摊档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蔬果,加上当地人色彩艷丽的民族服饰,交织出一幅幅有生气的画面。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可算是黄金糖果了,食的时候先在底部挖个窿, 然后用口吸面的果浆出来。味道有点似蜜糖,而且含有丰富糖份,是当地人的能量补充剂。在市场外的栅栏,则挂满了不同图案的手织斜袋,几乎所有当地人都有一 个,买来送礼或自用都十分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