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与审美教育缺失

(2009-07-04 11:10:29)
标签:

艳丽

高考

人文

审美教育

this

审美素养

作文题

中国

分类: 生活感悟

以下是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

 

看着这样的题目,我不禁感慨良多,时代真的变了,我们的高中时代,要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如今的莘莘学子,在高考时竟面临着“品味时尚”的议题,相信当年的我如果面对这样的题目定会束手无策。

 

这个题目毫无悬念地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个学生由于在作文中表达对出题老师强烈不满,作文竟被判了0分,种种矛盾和争议也突显了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审美教育的缺失,在审美教育如此薄弱的环境下,让学生来写“品味时尚”,还真是奢侈。

 

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与审美教育缺失

 

在中国,从来都是把审美问题看成是文化艺术界的事情,相信绝大多数人现在仍然抱此看法,虽然我们一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可美学教育却总是局限在心灵美阶段,而对于形状、色彩、声音的审美教育却少之又少。事实上,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公民的审美素养已是显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影响力的标志,更是在当今以及未来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综合实力的基础,试想,一个美盲成群的国家如何去抗衡这个以创新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 以王国维、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诸多美学家、思想教育家就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呼吁,然而时至今日,却始终没能跨出学术讨论的门槛。

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与审美教育缺失

在欧洲国家,孩子们从小就有去观赏艺术活动的习惯,每到周末和假日,他们总是去看展览、听音乐会、欣赏演出。他们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余总是首选参观博物馆,而且是美术博物馆。我们的孩子也特别需要从他们幼年起就接受这样的审美教育,养成审美习惯,不断进行审美和美的比较他们会有一种开阔的美的视野,他们对美的理解会全面,在有了审美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懂得如何品味时尚,甄辨出好与坏、美与丑、创新与模仿、适合与不适合,这种审美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是审美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审美品位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作为中国的家长,由于也缺乏审美熏陶,所以更应该注重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与审美教育缺失

 

北京2008奥运申办标志的设计者陈绍华说:所谓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志,即: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创造性,那么为什么我把审美修养放在创造能力之前呢?因为所有的创造、创作、创新都必须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去运行,这个轨道就是——审美(广义性的,包括伦理道德的审美)。在这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任何一项创新和发明都逃脱不了一个判断其价值和意义的无形标尺,这个标尺就是——超越了民族与地域的人类感官功能共通的——审美法则。

 

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与审美教育缺失

 

多么希望中国因“品味时尚”的高考题目,提醒我们加强全民审美的教育,让我们学会发现、感受、欣赏、评价美和创造美从而也更理解时尚,真正懂得品味时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