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时装周—“汉帛奖”决赛

标签:
嘉音中国国际时装周汉帛奖决赛 |
分类: 时尚 |
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重头戏,“汉帛奖”第17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在开幕式上精彩上演。这次我们欣赏到了一场由来自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青年设计师带来的时装创意盛宴!
2009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大庆,主办方因此把这次大赛的主题定为“国庆招待会”,我不禁为设计师们捏了一把汗,尤其为那些国外的设计师,不知道他们如何拿捏传统与时尚,以及东方文化。
大赛开始了,先来跟我们一睹为快吧!首先是31名设计师带着自己的模特出场走秀。从照片上你们就会发现,这次作品多数以红色为色彩主旋律,这和09年流行色没有关系,我想是因为国庆这个主题吧—中国的节日需要有强烈中国色彩感觉的作品烘托。
接下来专业模特开始展示每位设计师的参赛作品
这是1号中国设计师于洋的作品《红》,之所以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第一个出场,而且其作品很有灵性,就像设计师自己阐述的“设计以不同的姿态在我脑海中留下印痕,似精灵般的荡漾着灵感的细胞”。于洋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铜奖和最佳工艺制作奖。
3号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出生》,虽然没有获奖,还是很有风格的,看起来即张扬又低调,张扬的款式剪裁和低调的色彩做搭配,还是很有品味的,让我想起了日本著名设计师Yohji Yamamoto。
4号中国香港的设计师—灵感来自天气那种神秘色彩。设计师运用水墨、玉石其中的元素,工艺是手绘上色,造出变化莫测的感觉,也使其作品更为立体化。我觉得这个作品有机地结合了传统与时尚,把中国女孩儿的灵气发挥得淋漓尽致。
5号芬兰设计师—灵感来源于芬兰独立日招待会。从他设计的服装中可以感觉出自由的表现形式。我喜欢高贵的大荷叶领。
9号挪威设计师—灵感来源于可爱外表的芭蕾舞女和阳刚外表的小丑,他们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个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外设计师更加发散的思维和想象力,这是值得我们中国设计师吸取的。
13号中国设计师—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凤凰与牡丹的大红花布。这位设计师将民俗韵味浓厚的花布棉被融入到设计中,同传统屋顶瓦片的重叠感和屋角上翘的造型,与简约、流畅的款式相结合。在色彩上则运用大面积的中国传统红与绿的对比色彩,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大俗即大雅”。
14号德国设计师—反映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骄傲与欢乐
这是26号来自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师的作品《望》,灵感来源于人们对盛大节庆的幻想。设计师认为大家对节庆的幻想都是最美好、最可爱的,但是无论是作品还是配乐都让我感觉很“诡异”,当时就和身边的朋友聊起,设计师太有创意了,似乎已经突破了服装色、形、材的限制,让我们体会到了某种意境,不由地想起了宫崎骏的动画片。
17号西班牙设计师—灵感来源于折纸工艺与图案的关联,通过折叠熨烫,衣服呈现出二维效果。这也是一套非常有风格的作品,就连模特的走台方式也与众不同,蒙着头的模特步履蹒跚,让我们在模特一出场就开始紧张,生怕她们会在台阶上摔倒。这个作品主题是《零深度》,但是设计师从二维效果表现出他经常通过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还是具有一定深度的。
未来主义风格登场!19号中国香港设计师—灵感来源于未来派建筑和车模型。由于这种风格在大小时装秀中出现得太多,显得没有新意。
29号以色列设计师—口技表演者,这套作品的服装还比较中规中矩,设计简洁、都市,只是表现主题的口罩有点牵强。
24号克罗地亚设计师的作品获得了铜奖和最佳效果图奖,整套作品的感觉既温暖又寒冷,T台在此刻感觉像是被阳光照耀的雪地。
31号中国设计师—灵感来源于国家日益昌盛的变化,从最初的成长到现在的繁盛,犹如藤蔓生生不息的状态,不停的延伸,在高处繁衍茂盛。这套作品我很喜欢,春天的颜色,富有生命的气息,只是毛织物的运用稍显繁复。
经过激烈的角逐,金银铜奖产生了!
铜奖得主及其作品
银奖得主及其作品
这一系列就是金奖作品了,设计师陈嘉慰来自中国广东,设计主题“点-线-面”,虽然设计师的身材不如模特那么高挑,可还是相当时尚靓丽的。不过说真的,这套作品获得金奖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多少感觉有些堆砌。
这些年轻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让我折服,生活需要美,需要创意,需要清新的气息,恭喜他们,也感谢他们提前给我们带来国庆的欢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