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艺术形象。两个形象分别出于我国戏剧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和俄国文坛巨匠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两个形象虽然分属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仔细看来却有惊人的契合之处。本文将粗略地比较一下两个文学形象之间的异同。
一
繁漪与安娜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似的。在封建时代里由于封建制度的制约,笼罩着“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等封建婚姻世俗,许多夫妻之间无爱可言。作者曹禺在谈繁漪的形象时说:“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
而安娜也是这样。她们都是由于包办婚姻在17随时就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丈夫,单调沉闷的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使她们受着寂寞的煎熬和精神的折磨。“她们,一个成了阎王的奴隶,一个成了机器的附件,守着环境的窒息和社会的压制”。周朴园的专制和束缚,卡列宁的冷漠、机械、死板让作为妻子她们的心似乎死了。繁漪说:“你父亲十几年象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而安娜在回忆她和卡列宁的关系时也说了这样的话:“他从没有知道八年来他怎样压碎了我的生命,压碎了活在我身体内的一切东西……”“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到过我是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所以当两个女人在感情缺失麻木了十几年的情况下,周萍和沃伦斯基地“出现在她们眼前并闯进她们各自生活的时候,当这两个青年以其特有的狂热和冲动向她们发出爱情的呼唤的时候,点燃了她们心中的激情”,
然而如果说不幸的婚姻,使安娜和繁漪受尽了欺侮和折磨的话,那么不幸的爱情,则彻底摧毁了她们对生活的渴望"。弗伦斯基和周萍,这两个匆匆过客,导致了安娜和繁漪爱情悲剧,他们点燃了了两个女人尘封的爱情,然而最终却无力承担。短暂的爱情就这样消失了,而对两个女性而言,爱情的丧失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因为反抗压迫与束缚,追求个性与爱情上的解放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她们在爱河中拼命挣扎,但最终都未能逃出梦想破灭的厄运。安娜的梦碾压在火车轮下,而蘩漪的梦被精神分裂所吞噬。
二
虽然两个人物的命运遭遇极为相似,但她们的形象审美在中西方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的文学中繁漪的形象并不美,她自私暴躁又极端。18年的生活中,周朴园严格束缚着她,她的不服从被他认为是有精神病。他用亲自请医生为妻治病;让周冲请求母亲喝药;让周萍跪求蘩漪喝药等手段,伪装自己对妻何等关心。这一切使得蘩漪精神上更加压抑,终日郁郁寡欢,性情暴躁,神情恍惚,犹如生活在囚笼中。在这种残忍的精神摧残下,蘩漪变成了一个病态的女人,脸色苍白,灰暗的眼睛透着一股怨望的神情,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她在对爱情的追求中也掺杂了强烈的报复性。同时她的思想意识有很强的阶级性,比如她看不起四凤,认为她是下等人;在性格上繁漪还十分的自私,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自己不惜损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儿子。在剧末,她为了阻拦四凤和周萍的出走,竟把儿子周冲拉出来,使周冲也做了无畏的牺牲。她的这些内在因素,与安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娜是一位貌美、善良、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是一个纯洁无暇的趋于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爱自己的情人渥伦斯基,却也深爱儿子谢辽沙,因为自己给他带来不幸感到痛苦万分;她真诚地关心着杜丽的孩子们;她身为彼得堡很有名的贵妇人,却平易近人,极富于同情心,当她获悉一个铁路工人惨死及其妻儿的悲惨命运时,强烈的怜悯充满她的心。因此,当她遭受社交界的侮辱和攻击后,家中的奶妈和仆役们都怜惜她和爱她,为他们女主人所遭受的不幸而难过。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安娜没有任何手段,她只是以自己刚烈性格、顽强的意志和整个伪善的上流社会抗争、其中真诚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露,使她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闪光的女性形象之一。
其次两者的性格也是不同的。
性格上的鲜明特征也决定着繁漪与安娜的形象的复杂。安娜的性格特征是她的矛盾性,繁漪则相反,明显地表现为“雷雨”性。安娜的性格一方面是勇敢的、坚定的,她和沃伦斯基结合,与卡列宁决裂,与整个社会力量、宗教、法律、社交界做毫无畏惧的斗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安娜又是软弱的,动摇不定的。“虽然她敢于反抗整个社会,面对上流社会社交界,仰起她高傲的头,而丝毫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责难与非议,但在道德和感情范畴,却反映出她的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她不忍离开她的儿子,也不愿背抛夫弃子的罪名。这种抛夫弃子的犯罪感,总是缠烧着她,给她的心里投下了一层阴影,使她产生了一种自责自叹的哀伤情绪,连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在分娩中,这种犯罪感表现达到了顶峰。她的软弱与动摇的一面,给她的反抗带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繁漪的反抗性格比安娜要强烈得多,她的性格就是“雷雨”的化身,“尖锐、激烈,爱起来是一团火,恨起来也是一团火…不爱便恨,她绝不会想到第三个出路。她不遗余力地去追求爱,去想方设法地夺得他的爱,不考虑什么后果和影响,即使悲惨的结局在等着她,她也义无反顾。”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文广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6月11卷第2期繁漪的性格,就是一场猛烈的雷雨为此她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繁漪的雷雨性格,和安娜相比有着强烈的对比意义。
繁漪与安娜两个悲剧形象,不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她们的形象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体现了对人格与尊严的维护和追求,体现了妇女的觉醒与奋斗,体现了人的生命力的伟
大与崇高,因此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繁漪与安娜这两朵光彩射人的奇葩将会争奇斗妍,久开不败,永远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注:这篇文章是曾经的结课作业,所以去请大家不要随便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