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收藏艺术和贤文化发展

(2013-05-12 17:22:09)
标签:

文化

分类: 浅评淡论

漫谈收藏艺术和贤文化发展

文/林岳芳

  

   我认为,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深浅,主要是看她为后人所留下来的东西。比如,一个沙漠和一座城市,两者遗留的文化内涵肯定不尽相同,沙漠里留下的是骆驼的尸骨和千年胡杨,城市却可以从建筑、人文、语言、发明等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不少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世界闻名的四大古国,各自都有辉煌而独特的文化和文明留存于世。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皆无例外,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度。我们奉贤自从发现有人类活动以来,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奉贤人的祖先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文化物资遗产。遗憾的是,很多宝贵资料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失。

 

   文化需要创造,更需要传承,因此,收藏就显得尤为重要。奉贤收藏家邵根才先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周,我应邀参加邵先生《奉贤票证故事》座谈会,感触很深。对于收藏,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承蒙邵先生器重,我有幸多次随同他一起去四团、上海、金山、师范大学等地参加收藏艺术研讨会。沉浸在历史的画面中,可以让思绪穿越,让大脑深思,是收藏艺术给我的第一感觉。面对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收藏品,我唯有感叹人类非凡的智慧和才华!丰富多彩的收藏艺术,和收藏家们精彩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邵根才先生曾经出版过一本著作《奉贤票证收藏》,我认认真真拜读过,受益匪浅!现在的年轻人,对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些票证肯定很陌生,有不少孩子甚至都没看到过什么是粮票,什么是布票。这些票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邵老师是个有心人,他从小处着眼,把这些不起眼的票证收集起来,整理、分类,然后结集成书,不仅留住了一个时代的宝贵资料,也留住了奉贤的一份文化特产。

 

   我们一直在提倡贤文化,因为圣人言子的驻足,让奉贤大地充满了盎然生机。贤文化不是仅指收藏,也包括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等,怎样挖掘贤文化根源,并使这种文化成为奉贤的特色,走出奉贤,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不仅需要文化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收藏家们慧眼识珠,精心收藏。现在,我们本地热爱文化艺术的有识之士不少,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给贤文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乘着这文化发展的东风,邵根才先生放开了收藏思路。去年,邵先生跟我说,他准备再出一本《奉贤票证故事》,他要在这本书中收录大家对票证收藏的看法,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各界人士讲述自己对票证的点滴记忆。今天,这本书已经放在了我们面前,我又一次被邵先生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我在想,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这样执着?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对家乡深沉的热爱!因为心中热爱着这片土地,才会不畏艰难,不怕枯燥,几十年如一日寻找各种票证,尽可能地为家乡保留一段完整的历史。

 

   这些品种繁多的票证收藏品,我看已经超越了票据本身的意义,而是和奉贤的地方文化融为一体,记录着奉贤的历史,承载着地方的文化。有的人收藏名贵的奇珍异宝,或许为了将来能够升值。而邵根才先生收藏的都是一些最最不起眼的小物件,这些东西不会象股票一样大涨,给他带来丰厚的利益,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每一张小小的票证,每一件普通的藏品,寻找到奉贤在每个时代的清晰脉络,这,或许就是收藏的意义,也是收藏家孜孜以求的一种文化精神,更是贤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