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我好像从来就没有偶像,无论是年轻时代,还是浮躁社会背景下的今天,我觉得没有一个人值得我死心塌地的追随,也没有哪一个人值得我梦绕魂牵。偶尔,读到一本好书,认识几个话语投缘的文友,但依然无法上升到别人粉丝的程度。
上周三,微博上,我的一位粉丝问我要个电话号码,虽然微博偶有互动,但对方因为没有经过认证,所以我怀着防备之心,电话号码给她后,我暗自思忖:万一是男性,立即挂电话。我的电话给出不久,她马上给我来电,我一看,是内蒙古的,好远!接听后,是一个温柔的女性嗓音,我一颗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
我们聊文学、聊微博、聊家庭、聊爱情,唠唠叨叨居然聊得很欢畅。不知是什么理由,忽然,我们的话题说到了粉丝与偶像。她告诉我,是我的粉丝,也是北大孔庆东教授的粉丝,她关注孔老师的博客和微博,已经看了四年了,孔老师每一天发的微博,每一个转的帖子,每隔几天发的博客文章,她都无一遗漏,甚至,她可以从微博内容中读懂孔老师的心情,这简直太神奇了!
通过聊天,我得知她比我小一岁,应该来说,我们这样的中年女性,基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崇拜偶像,这位远方文友这种时尚的追星方式,我倒是很少遇到。不过,她讲得头头是道,能够从孔老师不断的刷屏中,看出作者内心的焦虑;从孔老师诙谐的调侃帖,感悟到作者的快乐。我在想,小小微博,一个粉丝能从聊聊数语中看出那么多,可想而知对偶像有多崇拜了。
我问她,你这样崇拜,孔庆东教授知道吗?她说不知道,虽然,暗暗“跟随”了孔教授4年多,但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不会说话,也不擅长写作,不知道怎么跟偶像接触,但尽管这样,觉得这辈子不冤枉,能够崇拜一个善良真诚的文学教授,从孔教授的文章里感悟到了许许多多,特别是人性的善良。
我不得不承认,每一种崇拜都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切切实实的岁月历练。原本不相识的人们,通过微博、通过书籍、通过讨论,认识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那一种快乐,真的无法言表。我因为没有偶像,所以不会如文友那样投入的去崇拜一个人,但因为她心声吐露,也让我分享了友谊带来的快乐,我也更相信孔庆东教授是个侠肝义胆的君子。
我对孔教授的看法,曾经在微博上都披露过,去年我批评了孔教授的“三妈”句,我也假装义正词严的批评孔教授“北大教授语言如此匮乏,居然需要用下作的文字与别人交流”。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微博厮杀,我知道,彬彬有礼绝对不能闯荡微博这个险恶江湖,而简洁的“一骂”有时候倒特别的管用。今年我遭到微博小人的伤害,孔庆东教授多次帮我顶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我感觉他很像那个济颠和尚,嬉笑怒骂,但心地善良。
我们足足聊了一个半小时,她希望我也经常去阅读孔教授的文章,我说会的,就冲着孔教授的善良和真诚,我也该多多阅读他的文章,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点亮心灯。但我告诉她,我不会如她那样崇拜任何人,她笑了,那轻轻柔柔的笑声,如同内蒙古浩瀚无垠的大草原,旷远、纯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