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就真实
我们经常使用一句俗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确认自己感知事物的真实性。其实,这话也有失偏颇,即使眼见,未必真实!
某年,外甥女参加高考,我去学校门口接她回家。因去的较早,只能在校门口等候。好在,校门口到处是家长,黑压压一片,聊天声此起彼伏,倒也不会寂寞。家长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今的孩子是多么辛苦,如今的老师有多么幸福。应该说,上海地区老师的待遇,还算不错,据说跟公务员差不多。不少家长耿耿于怀的,不是老师的高工资,而是高考后老师们更为丰厚的奖励。据说,一个孩子考取一本,班主任可拿一万奖金!我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便厚着脸皮问了不少家长“您说的恐怕不是真的吧”?我的怀疑,招来家长们一致鄙夷“你谁啊?这是惯例你都不知道?外地来的吧”?说得我简直无地自容。
回得家来,思来想去,大概我跟教育界脱离得太久,所以不知道如今的行情了。而那些家长因为孩子应届高考等等,对这方面关心肯定不少,得来的信息应该比我多一些,既然家长们众口一词说老师能拿到如此高的奖金,看来确定无疑了。想着想着,心里未免愤愤然起来:凭什么啊?学子们寒窗苦读,到了丰收季节,老师却采摘了最大的硕果?不是吗,假如按重点高中一个班级五十个孩子计算,就算一半学生被一本录取,班主任老师的奖金可拿二十多万。这简直太不合理了!人家办厂的、开店的,赚点利润还要先期投入资金、设备,也得承受投资失败的风险,当老师的却是旱涝保收啊!一生气,一篇几千字的评论《高考结束后,谁在采摘丰硕的果实?》立即写了放在博客。
前几天,跟好友一起喝茶,席间正好有教育界的两位老师,谈论到高考问题,我故意说到了老师的“高额奖金”,老师很愕然,很快否认有这样的“好事”。她们解释,奖金的确有,但根本不是传说的那样离谱,而且,也不是归班主任老师一个人所有。每一年高考结束后,按上面规定的各项指标,看完成的情况,然后再发奖金,按比例发给所有任课老师包括后勤人员。
我感觉老师的话应该比较可信,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便是奖金,也是公开透明的,如果班主任一个人拿几十万,其他人却一分也没有,别说其他任课老师有意见,就是扫地的阿姨也会不高兴。还有,一个考生考取一本就奖励一万元,这个数额也似乎大了一点,就拿我们区来说,每年考取一本的大学生,不下几千个吧,如此大的一笔数字,谁支付?教育局?财政局?所以,我比较相信老师的说法,奖金是有,但绝对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多。
我始终认为,我们当代的教育,是失败的,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几乎已经成了一片沙漠。说起这个话题,老师们似乎也很无奈,一位老师说,如今的孩子,看起来个子很高像个成年人了,但心理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她们)有错误,老师很想教育引导,可是,话说得过重不行,怕孩子想不开出了事情担待不起;说得轻了,根本不起作用,你能奈何?如今的孩子,你是骂不得、打不得、说不得,有时候想想当老师也很委屈,要不是这个年龄了,还考虑到两个假期可以享受,我真的不想当老师。
我相信老师的话绝对不是矫情,她没有像浙江那个老师那样,在微博帖满自己的性感艳照,然后娇滴滴地说什么“宁可做妓也绝不当老师”,那种矫情,毫无为人师表的睿智,反而充满了追逐享受的无耻。而坐在我身边的两位老师,她们是那样随和与宁静,让我愿意与她们对话,听她们诉说。从她们温婉的话语里,是对孩子品德教育的担忧,对孩子学业繁重的无奈,对应试教育下老师学生不堪负累的叹息!她们没有在意工资、奖金的多与少,只是关心怎样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有足够能力承受起风雨的磨练!
这些年来,对老师的种种误解,在那个晚上,消除了一大半!又想起了“眼见为实”的俗语,其实,有图未必有真相,眼见未必能为实,只有走进你所关注的那个群体,走进他们(她们)的灵魂深处,你才会发现事实真相,才会恍然大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