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魅力与文人的情怀
——《南上海方言》印象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大国,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每一种语言,亦有其不同的风采。地方语言,也就是俗称的方言。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落脚、生根,带来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真正的上海本地方言,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普通话,因为那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听得懂、讲得来的语言。但上海话作为方言,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朵奇葩,不会在时光的漂流里堙没。
在上海的郊区,还存在着几种与上海话不一样的方言。这些被本地使用了几千年的语言,现在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居家的老年人,通常还会使用这种方言交流。而年轻的人们,则开始习惯使用普通话。我喜欢在秋季的午后,去乡下走走,聆听老人们用浓郁的乡间俚语说话、交流,我对这种从小听惯了的话语,倍感亲切。随着我们这里外来人员的增多,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了一种必须的要求。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俚语方言,犹如一朵昨日黄花,正在逐渐凋零。
其实,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象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适当地保护方言,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保护方言这个方面,沈吉明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日前,他的专著《南上海方言》已经公开发行,这对保护上海南部地区的方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周,沈吉明老师拿着他的《南上海方言》来到我的办公室,当这本封面素雅的著作放在我桌上时,封面上那玲珑剔透的江南风情,就让我爱不释手!翻开散发出油墨清香的书籍,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静静地泡上一杯香茗,然后翻开沈老师的著作,当我潜心在这本书籍的内容中时,恍若隔世!很多的语言,很多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几乎都听不到了!借助标识,用我熟悉的音调读着这些方言俚语,心底滋生出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宁静!那就是我熟悉的乡音!
沈吉明老师的《南上海方言》共分为六个章节,三百五十七页。由资深文化人、原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副主任姚金祥老师为本书作序。在这本可以作为工具书的著作里,沈吉明老师倾注了数十年的心血。沈吉明原来是我们区文化部门的领导,多才多艺,小品小戏写得非常精彩。而且,他的微型小小说也写得别具一格。作为一个奉贤人,沈吉明对家乡的热爱,倾注于他的笔端,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里感受到他对家乡那种浓烈的爱。小戏、小品,一般都是用方言来表演的,就如东北的二人转,北京的相声等等。上海南部郊区的方言,则是表演沪剧等地方戏的最佳工具。在几十年的文化工作中,沈吉明知道方言的重要性,让他产生了整理、编辑、出版方言专著的想法。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文化工作者,沈吉明先生清楚保护方言,就等于保护一个地方古老的文化起源,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根基!于是,他深入民间,聆听方言,挖掘方言的形成,搜索方言的来源,理解方言的内涵。南上海方言,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说话、交流的主要工具,念的方法与文字内涵同其他地区的方言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同为上海地区,崇明话、金山话、南汇话和我们奉贤话也有很大的区别。沈老师在书中详细标注了“南上海方言的特殊读音”,“南上海方言的声调特点”等和其他上海郊区方言在口语上的不同之处,让读者可以更好、更快速地掌握南上海语言,更从容地融入这块乡音柔软、民风淳朴的土地之中。
俗话说“乡音难改”,我对乡音的依恋,得益于小时候太姥姥的俚语童谣。随着逐渐长大,已经很少再听见那些精巧温馨的童谣了。没想到,沈老师赠送的这本《南上海方言》,让我再一次感受了方言童谣的魅力,沉浸在回忆童年的快乐之中。书里,一首童谣那么唱“一只麻将共共飞,飞到娘舅啦屋里,娘舅话咾杀脱伊,舅妈话咾放脱伊。……一只麻将共共飞,飞到阿哥拉屋里,阿哥话咾放脱伊,阿嫂话咾养拉西”。读着童谣,我的眼前似乎看见了一位口齿不清的老人,含混不清地念着这首童谣,一边摇着摇篮里熟睡的宝宝。我又仿佛看见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念着这首童谣,追逐在花红柳绿的江南。也许,对不懂南上海方言的人来说,无法理解这首童谣里所表达的意思,因为,这里“只”不是念“zhi”,而是念“za”;“麻将”是念作“mo
qia”,也可能被读作“ma
diao”。又比如,这首童谣里反复出现的“话咾”,一般人肯定不知是什么意思。而我们生长在这里的人,听见“话咾”就明白是“说”的意思。所以,用普通话来诠释这首童谣,应该是这个意思“一只麻雀飞啊飞,飞到了舅舅家里。舅舅说杀了它,舅妈说放了它。……一只麻雀飞啊飞,飞到了哥哥家里。哥哥说放了它,嫂子说养着它”。很有童趣的一首儿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南上海的小孩,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在这本将近四百页的书籍里,沈吉明先生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从日常用语,到歌曲童谣,从拼音注解,到读音指导,这本书的工程量不可谓不大。沈老师告诉我,因为这是一本工具类书籍,所以,出版社的审核也十分严格,就书籍审核校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么庞大的工作量,对于沈老师这样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的确非常辛苦。但是,文化人热爱家乡的情怀,让沈老师对出版南上海方言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多年的心血,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这本《南上海方言》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本上海南部地区方言类规范性文本。这本书籍的出版,为奉贤保护地方语言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几十万背井离乡来到奉贤工作、生活的外来朋友们,提供了学习当地口头用语的便利条件。
方言,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和习俗,渗透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当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起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而方言的保护,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沈吉明老师数十年心血奉献出来的《南上海方言》一书,无疑为奉贤的地方文化增添了绚丽的一笔!这是奉贤的财富,更是南上海福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