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以善小而不为

(2010-08-10 09:58:12)
标签:

教育

育儿

大善

小善

管子

文化

分类: 杂文专栏

莫以善小而不为

随笔

 

   记得三字经上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落地的那一刻,绝对不可能有丝毫凶残和恶毒,初生的婴儿用清澈如山泉的眼睛,纯洁地注视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很多人以为,善恶是可以遗传的,如果一个人祖上行善积德,那后代也肯定是善良本份之人;反之,如果祖辈为非作歹,其后人基本上也没有好东西。对此,我倒是不敢苟同。也许,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遗传因素有一定道理,但我坚持认为,善与恶,并非天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

 

   看见有人落水,舍身相救,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路见不平,勇于拔刀相助,等等这些,属于大善。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那样行大善的机会,而小善,则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看你是否能察觉。比如,家里有年迈的老人,煮饭的时候稍微多放一点水,让米饭软和一些;比如,打扫卫生的时候,尽量不要把灰尘扬到外面,污染了小区环境;比如,听音乐时把音量放得小一点,不要影响上夜班的邻居休息;比如,天色将晚,却看见苍老的农妇守着几颗青菜而不能回家,你即使不需要也毫不犹豫地将菜买下来,好让老人回家;比如......

 

   善几乎无处不在,而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些举手之劳的小善。莫以善小而不为,毕竟,救人等大善不可能经常被我们遇到的,那我们何不从关注身边的小善开始做起,努力让自己多做好事,积小善为大善呢?我对女儿的教育,并非只是在文化知识上,而是更注重于道德修养方面。从小,我便讲述“孔融让梨”等故事给孩子听,慢慢地,女儿知道了谦让和礼貌是为人的根本,也知道了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可作为教育孩子的题材,在善的熏陶下,我的女儿成长为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一次,她在绣十字绣时,一枚针断了,她没有随意丢弃在垃圾桶里,而是着急地翻抽屉。我问她找什么,她说找一个塑料小管子,以前抽屉里看见过,她要把断针放在小管子里,再扔到垃圾桶。我又问她,为什么非要把针放在塑料小管子里,女儿说,她经常看见管理垃圾的阿婆在翻弄人家倒来的垃圾,我怕阿婆翻垃圾时,被我的针扎坏了手;还有,我们扔出去的垃圾,一会而就被捡垃圾的拿去喂猪了,如果针乱扔,猪吃了怎么办?猪不会说话,但把针吃下去,肯定也很疼的,所以,我必须把针装在塑料小管子里,那样,管垃圾的阿婆不会扎伤手,猪也不会误食了。

 

   从这件小事情上,我体会到了女儿浓浓的善心,我很欣慰!从小培养孩子善良的思想,对她的一生也是有好处的。但我们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有意无意地朝恶的一面去引导孩子。现在,一般隔代带孩子的比较多,那些做了奶奶的人抱着宝宝聚在一起,时不时地让刚刚学说话的婴儿骂人,比如,骂爷爷老头子,骂自己老太婆,孩子会骂了,就高兴得像捡了宝贝似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就像一颗树苗,不长歪才怪。

 

   我们那里有一个女孩,从小被父母宠得很厉害,我在教女儿念唐诗宋词的时候,他们却在教孩子骂人,而且是用粗俗俚语骂人。最后,孩子养成了想骂谁开口就骂的坏习惯,好吃的东西全拖到自己面前,不容父母染指。现在,大学毕业了,但孩子却特别孤僻,不合群。因为从小她的父母就没有对她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这样自私的个性肯定吃不开。再说,这样的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顺,会对别人有善心吗?

 

   善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作为一个母亲,我们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千万不可只抓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