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情并不遥远

(2010-07-18 20:48:20)
标签:

家庭

南桥

一块

外甥女

阿姆

文化

分类: 心灵驿站

亲情并不遥远

随笔

 

   很长时间没有在夜晚去街上闲逛了,我习惯了安静的小屋,对喧嚣的环境,反倒感觉无所适从。今晚,借着徐徐的晚风,与妹妹、女儿和外甥女一起去街上逛逛。

 

   不知从何时起,南桥的街头已经如此繁华!从南中路一直到人民路,人流如潮,霓虹闪烁。紧挨着的商铺生意兴隆,不管是卖吃的还是卖穿的,都是人头挤挤的样子。我有意无意观察着身边来往的行人,感觉每个人都是快乐的神态,看来,现代人的生活条件真的改善了。

 

   记得二十年前,南桥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县城,一条老街,东西不过千把米,南北一小段街面,也是参差不齐的青石路面。如果雨天上街,踩动砖块,另一块浮动的砖会溅起一片浑浊的泥沙,稍不注意,就被溅得湿糟糟、脏兮兮十分狼狈。那时候,县城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除非等到过年过节时,母亲便悄悄塞几元钱给我,意思同意我跟小姐妹们去逛县城了。

 

   从家到南桥,足有六公里,那时候没有汽车,一群年轻的女孩子们硬是靠两只脚走一个来回。冷冷清清的街上,店铺灰突突的,木质的排门板油漆剥落。行人也不会很多,一般我们从家里出发,走到南桥便到了中午时分,几个女孩就在南街的那爿馄饨店里叫上一碗鲜肉馄饨。那鲜美无比的滋味,深深地留在记忆的相册里,不再褪色。记得后来,南桥拆迁到馄饨店那一块时,店里挂了个告示,说某月某号这里要拆迁了,我接连几天每个中午就在那店里吃一碗馄饨,那时候,我已经搬到南桥住了,有了那个便利。

 

   最让我唏嘘不已的,是那家照相馆,现在已经不知道那店的名字了,只记得,店老板是个肥肥硕硕的中年男人。那年我十六岁,妹妹十四岁,我们全部的财富,是母亲给的一元五毛钱。前一年,我们家因为劳动力少,透支了,过年时没分到红(没分到钱),开年后,油盐酱醋等开支,全部靠爸爸妈妈捕捉一点鱼虾,还有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下蛋换来的钱支撑着。我们根本就不敢跟父母提逛县城的要求,眼巴巴等到节日的时候,我试探性地问母亲:“妈,我们想去南桥看看,别人都去了”。别人,当然指的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姐妹。小姐妹们出发前,来约了我们的,可我们知道家里没钱,没敢答应,眼睁睁看着她们快乐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脚底板痒痒的实在难受,便心存侥幸地问母亲了。

 

   母亲没回应我,她转过身去,好长时间背对着我,突然,她走进里屋,出来时,手里捏着一元五毛钱,塞到我手里,关照我:“带好妹妹,早点回来”。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钱,拉起妹妹的手,飞也似地跑出屋去。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小姐妹们,于是,我带着妹妹在南街的馄饨店里各吃了一碗馄饨,花了二毛四分钱,然后带着妹妹开始逛街了。

 

   我们现在逛街,是看上了就买,而那时候,逛街就真的是“逛”,只能看,不买。当逛到一家照相馆的时候,橱窗里那张漂亮的年轻姑娘的照片,大概太有诱惑力,妹妹的脚像生了根似的,说啥也不肯走了。我不知道拍这样一张带彩色的照片需要多少钱,捏了捏口袋里剩下的那一元两毛六分钱,就怕不够,那多丢人啊,就想把妹妹劝走。可好说歹说,妹妹就是不肯走,她抓着照相馆的门框,不说话,但眼眶里的眼泪,却随时要滚落的样子。

 

   屋内,一个肥肥的中年男人走出来,温和地问:“小妹妹,拍照片么”?妹妹依然不说话,抬头看了看他,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恼怒地转过身去,恶声恶气地回答:“不拍”。男人却也不气恼,依旧笑模笑样地说:“还是拍一张吧,你们看来还在念书?我给你们价钱便宜点”。那声音,真是动听极了,我不由自主地追问:“多少钱啊”?店主说:“那要看你们照啥样的啦,每种价格不同的”。很长时间不开口的妹妹,竟然指着橱窗说:“要那样的”。老板回答:“那样的,成年人一块五毛,你们小孩子就收一块两毛”。我掂量了一下,拍张照片,钱够了,还余一毛六分,就用手绢替妹妹擦了擦眼睛,带她走进里间。余下的一毛六分钱,回家时给爸爸买了一包最便宜的香烟。

 

   照片上,梳着长辫子的我和短发的妹妹,背靠背坐在地上,背景是美丽的荷花,我们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无邪,彷佛不会因为钱财的窘迫而感觉有丝毫的委屈。这张照片,一直存放在老家的相册里,我们每年过年时,一起回到妈妈那里,然后翻看相册,回味我们深厚的手足之情。很多年来,妹妹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拍照片。每当看见她把数不清的照片呈放到我面前让我欣赏时,我的心总是隐隐作痛。我一直在想:肯定是那次拍照的事情,让妹妹心底留下了阴影,所以她才对照相变本加厉的喜欢。

 

   今晚逛街,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也有人如同我们当初的样子?好像没有,每个行人都穿戴得时尚新潮,聚在各式各样的商店里,或选、或购、或品、或赏。我们四人逛街前在一饭店刚用过晚餐,可看见好吃的,孩子们照样还要买,当然买。无意间,我们来到一家钻石店,妹妹看中了一款戒指,很想买,我批评她总是乱花钱,教育她购买贵重的东西要慎重。她不情不愿地跟在我后面,走出店门,却不忘跟柜台小姐说一声“明天,我自己一个人来买,跟我姐姐这个小农民一起来,买不成东西的”。听着妹妹的话,我很开心,虽然我们差不多已经人到中年,但她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听我的话。而我,对妹妹依然爱得不惨一丝杂质。偶尔,我们谈论起别人兄弟姐妹之间为了财富而翻脸的事情,总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记得有谁说过,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对于某些重利的人而言,此话是正确的;而对于重情的人来说,则是无稽之谈!试想,在清贫的岁月,尚且可以一同牵手走过,而富裕了,有什么理由不能一起分享快乐?

 

   看着我走的有些累了,妹妹赶紧拦了一辆出租车。外甥女说“到底是姐妹呢,阿姆走路怕累妈妈也知道”,妹妹哈哈一笑,回答她:那当然,你们两个小的给我记住,对阿姆不孝顺,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两个孩子相视一笑,吐了吐舌头。

 

   当我们坐在出租车里回家时,绚丽的霓虹把街市辉映得如同白昼,我欣赏着车外的风景,任思绪飞扬。逛街真的很累,但收获也不少,不仅我们姐妹又重温了儿时一起逛县城的快乐,也让女儿和外甥女两个孩子增进了亲情和感情。如今物质发达的年月,无论别人的亲情怎样走向淡漠,我绝不允许我们的亲情有一丝半点的衰退,因为,生为姐妹不仅仅只是一个偶然,那是我们和父母一起在前世跪在佛前祈求了千百次后的缘份,所以,我们不能割舍的亲情,不止今生,还有来世,甚至,生生世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距离
后一篇:打碎的是人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