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忧

(2010-01-10 21:00:56)
标签:

歹徒

隐忧

常住人口

外来人口

坏人

杂谈

分类: 杂文专栏

隐忧

杂谈

 

   又到过年了,心中未免为乡下的父母担忧起来。前年春节前的一天,半夜刚过,几个毛贼翻墙来到我家院子,然后打开门锁,盗窃我家物品。我妈妈比较敏感,她听见了楼下有声音,知道家里来贼了,吓得簌簌发抖。贼们大概以为家里没人,就大大方方地在我家楼下厨房里把一碗红烧肉和十几个卤蛋都吃了,然后推了我爸爸平时使用的三轮车,装了当年收获的两大袋黄豆,三袋稻谷和老人平时在吃的一袋大米,堂而皇之地扬长而去。

 

   第二天早上,我妈妈打电话来,声音还是有些颤抖,她说:我不敢叫醒你爸爸,也不敢喊救命,你们姐妹两平时对未我们说的,遭遇小偷不要喊救命,不然坏人会起杀心。好在,那些坏蛋没有上楼,不然,我和你爸可危险了。

 

   父母生命没有遭受侵害,是不幸中之大幸,至于拿走些东西,也只能随他去了。我们要父母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可老人们说还是乡下好,安静而且熟人多,所以不肯来。我们只能对父母说,万一遭遇坏人,千万不要挣扎和呼救,反正老人也没什么钱,家里的东西尽管让歹徒搬走好了,只要不害老人性命就行。我家隔壁邻居在小镇上买了房子搬走了,再隔壁住着三个老人,而另外一边是几亩空地,空地的旁边有一户人家。如果歹徒来了,你呼救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危及生命。

 

   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小时候,那种虽然贫穷但很淳朴的日子,家家户户连门也不上锁,却没有盗窃等事件。那时候,几乎每家人家都养了鸡鸭还有猪、羊,而现在,乡下没有谁家养家禽的,养了也是替小偷养。

乡下老人们有句口头禅“与其养给外地人吃,还不如自己买一点吃”。意思就是还是拿买家禽的种苗钱去街上买现成的吃,不然养了也是替别人养。村里有几户养鱼和养虾的人家,在鱼塘边养了几条大狗,却也被凶恶的歹徒把狗杀了。这日子,真是过得提心吊胆!

 

   邪恶猖獗的原因,追根溯源,现代人们的道德意识越来越薄弱,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这里,我首先声明我的观点,我并非对外地的人有什么偏见,但一个地区的长治久安,跟人口素质和密集程度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的。我们这个区,常住人口大约五十万,而外来人口也有五十万。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生长在这里,和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做事情总会瞻前顾后,考虑再三,唯恐稍有差错,就对家庭还有请请朋友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犯罪的概率相当小。当然也有些丧失灵魂和道德的本地人犯罪,那是个案。

 

   而外来的人,来来去去随意方便,哪怕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又转身去了另外的城市。很多外来人员是本分的,善良的,他们只想在外面寻一份工作,赚一些钱,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外地人,他们只想来这里“干一票”就走。这样,每年发生在我们这里的盗窃、抢劫案件就不难解释了。听说现在的公共汽车上每一辆都有几个固定的外地人组成的盗窃团伙,司机和售票员已经认得出他们了,但不敢说出来,一旦说了,轻则轮胎被戳,重者性命交关。也经常听说街上不仅小偷盛行,连实施抢劫的歹徒,年龄也小得让你叹为观止。那些抢劫者大都十岁之内,在大街上幽灵一般游荡,随时出击抢别人的包,被抢的人稍有反抗,旁边就有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出来施加暴力。

 

   由于外地的人越来越多,也使那些别有用心的歹徒更加有恃无恐。他们的犯罪频率由于年关的临近而增多,手段也更加残忍,后果更加严重。比如大前年两个外地人强奸杀害一个本地女孩,被其父亲撞见,歹徒又杀害了她的父亲并把父女俩的尸体藏匿在他们家的大厨里,那家女主人回家看见后当场就疯了,多么凶残的歹徒;前年的一家三口被灭门杀害的案件,也非常惨,两个歹徒没有目的流窜盗窃作案,走进一幢房子,惊醒了年轻的夫妻,两人挣扎呼救,被歹徒用刀杀害,他们只有3岁的孩子醒了,歹徒的刀,无情地刺向这个惊恐的孩子......

 

   听说,现在那些偷盗的歹徒不满足于翻箱倒俱,他们作案的时候,不仅只有刀等作案工具,还“研制”了一种探测仪,遇到人民币会自动发出报警。我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无论真假,这样猖獗的犯罪实在令人害怕。

 

   看着那些被偷去了钱包嚎啕大哭的孩子、老人,我的心在滴血!我很想知道那些坏人的心是不是肉长的?你们有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你们还有人性吗?在被偷的人群里,绝大部分是和你们一样靠双手过日子的平民百姓,你们怎么就残忍到那样的程度,不肯放过呢?做恶太多,是要造报应的!

   年关近了,很怀念过去那种路不拾遗、门不上锁的平静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夜遐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