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但等十年磨一剑
(2009-08-15 06:05:31)
标签:
诗集诗人诗评聆听岁月的花开诗歌文化 |
分类: 朋友评论 |
编者按:岑斌是上个月来我博客后,刚认识的新朋友,他的小说写的很好。他发纸条给我,说对我的诗歌很感兴趣,想问我要一本诗集。正好,我那时候还有一些诗集没送完,就给他寄了一本。
我没想到,一个男人可以做的如此细心,竟然,他也为我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文章。他是政府机关的领导,平时工作比较忙,能这样认真的读我的诗歌,已经不容易,何况,又挤时间为我写诗评。
我把他的赏析文章转载到我的博客,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远方的朋友带给我的快乐!
书到的当天,我借故请了一个小假,一口气读完她。本想,当时被烧红了的心的余温尚未退尽就有了写一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的冲动。当看了赵福治先生写的《序》后,再欣赏了高聚文先生的读后感,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些名家高手的评论,如此的精湛和到位,我该怎么写?
继而,澳大利亚巫逖先生的诗评和潇涵轩主给女诗人写的评论,更是令我退避三舍,人家对凝泪成珠的一首诗歌,就可以写出长长的精彩大论,我岂敢班门弄斧啊!我在文学的土地上,不过是一个布衣隐者,笔枯墨凝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说实在的,“大家”们该写的都写了,该说的全都说了,我这个尚未过河的“卒子”,别再做有伤大雅之事了,弄得不好,把握不准脉搏,就会适得其反,且不毁人之美誉?!
考虑再三,还是应该留下一些什么,才对得起女诗人千里迢迢寄来的诗书。于是,我拿起了那支枯涩的笔。我是一个已过冲动、好奇和幻想年龄的人。然而,这次却自我破例了——“凝泪成珠”这四个字,一旦摄入眼球之后,多少都会心生一定的联想。我就是出于这种心态才步入《聆听岁月的花开》的境遇之中的。
所有的诗歌(包括几则小散文在内)没有一句是故作之态,纵见通俗、朴素、雅致,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三到”,即笔到、情到、心到。
笔到,则意在笔先,点到为止,令人遐思。《露》中“擦一擦月亮的眼睛/可是,总擦不干/桂花树的疼痛”,诗的魅力,就在于抓住读者的心,看到这一句,你非得往下读,并且非得用心去感悟,聆听诗人的心声;《黑夜,那双眼睛》中“遥远的路挡不住锐利的光”你不能不说那种执着的坚毅或许就仅仅为了哪怕就是转瞬即逝的怦然。像这样精美的诗句,在集子中还有很多。
心到,是诗人封笔《十年》之中“把自己的思绪/冰冻起来”的潜藏、孕育与思考,经过艰苦跋涉、艰难前行、艰辛磨砺之后的厚积薄发,终于《聆听岁月的花开》,便是《诗集》生命的所在与彰显出的极大张力。尽显用这么多年的等待“我把情感交给苍天/盼望在我含苞的时候/你能及时采摘我绯红的笑脸”和《情为何物》中“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在幸福时刻/让生命春眠”等等,是何种的企盼,是何种的期待,是何种的冥冥之中的苦苦祈愿。
就算是现实或是虚拟的《网恋》中,那种“让时间去洗白你我的相思/让岁月抹去情感的痕迹”纵然不像《只为你》的“竹叶也变的多情”那样春心萌动,适当地律动有必要让心旌放缓因炽热躁动的脚步。
然而,诗人是清澈的,清澈的近乎透明,在《了却你漫长的等待》里“听说童年的我/整天赖在你的脊背上/七十多岁的脊梁/承载着我日益沉重的分量”以至“我不以为然/因为我没有生与死的概念”这样纯真、率真和天真!直到后来“当你走了/身体变凉的时候/我才感觉离开你的那种悲哀”才使得人性的顿悟、成熟和升华之后的一丝感慨!
在《古镇》中“在参差不齐的青石板/一声古老的呻吟/从缝隙里爬出/苍白而乏力/那是时光潜移默化的慨叹”不得不承认,诗人用心对事物观察、捕捉、过滤的细致,同时,也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呼吁、向往!
总之,这十年,不能不说,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探寻、探求、探索的一种心径,一种斑驳而妙曼的心路,以至一种以时间无法算计的跨越时空的径途,一种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人生中最大的收获!
凝泪成珠,也就是林岳芳女士,她的作品和人品,在我看来,无疑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