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霜月寒山寺

标签:
游记文化 |
《霜月寒山寺》
(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http://s12/middle/5e85953bnab4ea597716b&690
对于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文人墨客们一向争论不已。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指责张继“贪求好句而理不通”,而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欧阳修没有到过苏州,凭空臆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即使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王健等也有吟咏姑苏夜半钟的诗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欧阳修老师没有读过学生苏轼的《石钟山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一直在延续,有南宋陆游 “客枕依然夜半钟”、明代唐寅 “客船夜半钟声渡”等诗句传世。夜半钟又叫无常钟,我以为是一种警示。
而使张继震撼与歌吟的寺钟呢?历经沧桑,据传在明末流落日本而消失了。今日敲响的寺钟,是日本人小林诚等一批工匠于1906年精心铸成的一对青铜钟之一,另一口青铜钟留在日本观山寺。由于《枫桥夜泊》列入日本小学课文,寒山寺在日本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寒山寺不仅是闻名古刹、有古钟,围绕它的还有“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所谓江枫渔火的“江枫”,就是指江村桥和枫桥,坐落在流经山寺两侧的大运河上。而在上塘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于1557年建成了铁岭关,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州三关”之一。古镇枫桥镇,粉墙黛瓦,枕水人家,远远地,与寒山寺相守岁月沧桑。
http://s7/middle/5e85953bnab4f070652c6&690
霜月渐落,渔火愁眠,张继举棹归里,闻听寒山寺夜半钟声,船泊枫桥,是何等地辛酸与欣喜。他或许想起了一代名僧寒山,因为寒山乃是唐初的一名穷儒,想起他怀才不遇、超脱红尘、寄身佛门的身世,想起他充满哲理的诗。
曾经愁绪如霜、乌啼断魂的诗句仍然动人心魄,一代又一代人走访寒山寺,却没能悉数走进张继的意境,因为仅仅有霜月寒山寺是不够的,还得有张继的心路历程:一个游子在这样凄凉时候,远道而归。
http://s9/middle/5e85953bnab4eb35290c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