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马解读:韩东〈黑人和老虎〉》
(2009-07-31 20:08:44)
标签:
诗歌评论、相马文化 |
《相马解读:韩东〈黑人和老虎〉》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从1992年在台湾《新陆》诗刊第一次读到它,至今已近20年,我仍不知道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春〈关于韩东的两首诗〉
灯下没有一只小虫
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
我没有你
雨在雨季就像老虎在
猛兽中或黑人在阴影里
可是我知道——
飞蛾已经出生
巨著总会完成
大雨已成灾
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
——韩东《黑人和老虎》
我要说这是一首“思与诗”——“他者(你)”与“我”只有互为存在的价值依据,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世界(社会)。否则,如果“灯下没有一只小虫/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我没有你”,那么再光明的事物(灯)、再纯洁的事物(白纸)、再主体性(我或你),毫不相干,又从何说起?连命名都得不到,它们谁是谁啊?!
所以,雨,只有在雨季中;老虎,只有在猛兽中;黑人,只有在阴影中,才能获得(社会)存在的关系、价值或意义。
飞蛾,使灯下有虫;巨著,使纸页上有字;大雨成灾,令雨季名副其实;黑人(没有种族歧视的意思),是阴影的一部分;老虎,是百兽之王。
那么,我和你呢?
“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这个比喻,意味深长。
不言自明,黑人和老虎不是一类,我和你也一样。我象黑人,在阴影里;你象老虎,在猛兽中。
从“我没有你”到“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诗歌的进程赋予飞蛾与灯、字(巨著)与纸页、大雨与雨季…,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一种存在的价值关系。而“我没有你,”这个事实,没有改变。
我和你,为什么不能象“飞蛾与灯”、“字与纸页”或“雨与雨季”…成为一个统一体呢?而是我与阴影在一起、你与猛兽在一起。
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个体与自我的分裂,我与你的分裂,除非个体与自我、我与你分别走出“阴影”和“猛兽”,而不是各在各自的其中,并且确立象“飞蛾与灯、字与纸页、雨与雨季…”—— 一种是“信念”、一种是“承载”、一种是“容纳”的关系。
“阴影”和“猛兽”是什么?诗人没说,我也不说,即使我说出了,那也是我的。我的“阴影”或你的“猛兽”代替不了其他人的;诗人的,也代替不了。
但是,“我没有你”、“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令人沉痛、沉重。
附记:
从1992年在台湾《新陆》诗刊第一次读到它,至今已近20年,我仍不知道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自然,这与我的愚钝有关,“空白”或者暗示太多的作品,从来就是对一个读者的想象力的最大考验,而我,正好缺乏进入《黑人与老虎》的钥匙。
完成上面的文字之后,我将它们张贴到网上,也许上因为涉及到韩东这个名人的缘故,部分章节被一些刊物转载。2009年4月,我在网上读到了一个名叫“竹篮若水”的人对《黑人与老虎》一诗的解读,现在,我想冒着“文抄公”的危险,将这篇题为《飞蛾扑火般热烈的理想》的文章的相关段落摘录如下,希望能对读者了解这首诗歌有所帮助——
读到这首《黑人与老虎》,是在诗人刘春的一篇评论韩东诗歌的随笔里。刘春说:这首诗“在内涵的表达上比《雨》更进一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神秘气息给予了这首诗飘忽不定的内涵……”连刘春用十年的时间都解读不清的一首诗,我等小辈却在此轻举妄动、胡言乱语,是否“罪大恶极”。说实在的,我也不明诗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只是在读的时候,脑海里漂浮着神秘的破碎的片段。以下,我试着把这写片段连接起来。
“灯下没有一只小虫/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我没有你”这节诗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孤独的画面或者向我们述说出一件孤独的事情。首先“灯下没有一只小虫”,灯应该是一个美好的隐喻或象征,但却没有一只虫子〈飞蛾〉为此扑身。接着“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夜晚,在灯下,“我”把一张纸页铺展开来,欲要说什么,甚至只是感慨,但纸页仍然是只字不写的空白。最后“我”惟有剩下无尽的叹息和感慨:“我没有你”。“你”应该和“虫子”是同一的。这节诗用递推的方式不断增强了“我”的情感,三个“没有”道出了“我”的无奈和孤独。这节诗出现了五个意象:灯、虫子、纸页、字以及我和你,这些相离的意象在纸上的组合,使得诗歌弥漫了一层孤独的雾气。
“雨在雨季就像老虎在/猛兽中或黑人在阴影里”这节诗隐隐约约显现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雨季。雨和雨季、老虎和猛兽、黑人和阴影,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体,混含其中就会分辨不出。由此可见“我”心中的迷茫和彷徨,正应了这句形容处在热恋中正男女的流行语:爱情使人弱智。然而,我觉得“雨季”在这里是一个同化的命题,不但指爱情。
“可是我知道——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大雨已成灾/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最后一节,笔锋突然一转,仿佛给我们出奇不意的一招。这里再也察觉出“我”的一丝迷茫,取而代之的是满怀的自信:“飞蛾已经出生”,并且终会扑向热烈的火中,人生的“巨著总会完成”。虽然现在“大雨已成灾”,但愈是这样,“我”热情的奋战就愈激烈。“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黑人和老虎(我和你)是力量的体现,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精神。于是,“我”和“你”将不再惧怕任何的阻碍和困难。
整首诗基本上是由这样一条路线展开:第一节的孤独---第二节的迷茫---第三节的自信和反抗。我认为韩东在这里要表达是的“反崇高、发理想、发传统”的思想,如他的其他作品《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在如今的文坛如政坛里,韩东在寻找一条有别于他人的路,不愿苟同于那些自以为是、急功近利、勾心斗角、相互吹捧的“诗人”。这是韩东圣洁的理想。在这里,我们看到韩东的孤独和执着,看到一只在黑夜里扑向热火的焚身的飞蛾或者一只在黑暗的森林里奔跑的火红的老虎。
应该说,“竹篮若水”的解读文字有一定的道理,至少也是追的尊重的一家之言。但我总觉得里面什么地方似乎有些别扭,“竹篮若水”的笔下的韩东,似乎不是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一个自由思想者,反而是一个充满烈士般的正气的光辉形象。这与韩东的处世方式不大符合,如果这首诗仅仅表达了这样的“大无畏”的形象,那么,韩东作品的魅力会减少许多。但在这里我要对“竹篮若水”表示敬意,他至少有直面一首难懂的诗歌的勇气,而我,却只能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它”。
摘自刘春《关于韩东的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