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荣格遇到曼陀罗

(2015-05-16 11:23:31)
标签:

杂谈

当荣格遇到曼陀罗(上)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a1_qpic_cn/989f270238a07dc582d5f0902b816ec7.jpg

尽管曼陀罗(梵语,即坛城)已经在佛教的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不过它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关系,被大家认识和熟知,还得从心理学上的大佬——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 Jung)说起。(感谢荣格,要不是因为他,我们到现在都很难知道曼陀罗对于疗愈心理问题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先简单介绍一下,荣格的头衔说起来挺吓人——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在谈到荣格遇到曼陀罗这件充满了小概率机遇的事件时,有必要将他的生平简单捋一遍,觉得跑题的童鞋先忍忍哈。

但凡对神学或者心理学感兴趣的人,童年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阴影,荣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875年,荣格出生在瑞士的凯斯威尔(Kesswil),荣格家里的宗教气氛浓厚到无以复加,不但他的父亲是个虔诚的牧师,他的八个叔叔和外祖母都是神职人员。


家里人一大半都伺候上帝去了,妈妈又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备受冷落的荣格从小就学会了周伯通的本事——左右互搏术,自己跟自己玩。

12岁的神奇经历

话说12岁这年,神情忧郁还有些古怪的荣格被同学撞倒,脑部受到重创,接下来的几个月有如神迹出现——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多让那些想各种辙请病假的孩子们羡慕啊。)


那是1887年,医疗设备聊胜于无,医生最大胆的诊断是,这孩子得了癫痫。因为无药可治,荣格只好靠意志力自我恢复:越晕越看蝌蚪一样的拉丁文,几个星期后居然痊愈了。不得不说这孩子骨子里相当倔,据说从此他养成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每天5点起床,雷打不动。

另外一件让荣格特高兴的事情是,终于有人跟他一样对上帝不服气,那人就是叔本华。他有一个观点让从小就与上帝争宠的荣格相当受用:上帝乐于唤起人们的阴暗面更胜于光明积极的一面。


敢于质疑上帝,就敢真正触摸人类灵魂的最底层,那里更复杂,更多变,也更危险。

不想学医的考古学家不是好心理学家

据说荣格当年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比现在的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轻松。动手做实验的科学他喜欢,希腊、埃及、古巴比伦的考古他也有兴趣,学医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祖父就是医生,到底怎么取舍可让他费老鼻子劲儿了。最后荣格还是决定学跟科学搭边的医学,将来跨个界什么的也方便。

大学的兄弟会成了荣格大展身手的地方,这个从小对鬼魂感兴趣的孩子,在兄弟会上大谈特谈“唯灵论”,让兄弟们觉得这比他沉迷神学还可怕。


毕了业,荣格想都没想就选择了精神医学方向,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精神疾病基本等于绝症,人们对无形的精神疾患完全束手无策。

马上就要讲到荣格和曼陀罗的关系啦,诸位看官不要骂我标题党哈,不要着急,明天继续……

当荣格遇到曼陀罗(中)

如果把荣格的一生看作是一个孩子灵魂觉醒和追寻内心的过程的话,他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难既不是当时人们对精神疾患的一无所知,也不是他自身缺乏智识或者创造力(事实证明,他从小就是个智力和直觉都超强的娃),而是他很想为自己寻找一个父亲,一个在生活上关心他,在事业上辅助他,在灵魂成长方面引领他的“父亲”。

显然,他的生父觉得把自己整个儿献给上帝都嫌不够,哪儿来的闲工夫关心他的喜怒哀乐。于是,荣格在最渴望父权的关键时刻遇到了一个既成就了他又几乎摧毁了他的牛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a4_qpic_cn/c7b2ddbc583cd44755672d9af685206c.jpg

与弗洛伊德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说起弗洛伊德,这位老大是心理学界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绝对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梦的解析》,还在1902年成立了心理分析学会,其成员就有大名鼎鼎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还有荣格。


注意,弗洛伊德此时扮演的是伯乐加灵魂之父的角色,他在心理学界已经开山做祖,而此时的荣格只是颗刚刚升起的小星星。

 

(电影《危险疗法》剧照,荣格第一次拜会弗洛伊德俩人就促膝长谈了13个小时。啥叫相见恨晚,这就叫相见恨晚!)

弗洛伊德管荣格叫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是他的“长子”。当然从年龄上来说,荣格比弗洛伊德小19岁,当他的儿子也算合适。


而且当弗洛伊德的“长子”相当实惠。1910年,刚刚35岁的荣格在弗洛伊德的极力举荐下,当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

但是很快,荣格就发现天上没有白来的馅饼,弗洛伊德时时处处为了维护权威而做事,已经偏离了真实的轨道。

想想看,一个从小独立要强的孩子,总是被人耳提面命地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他的心里会是啥感觉?


弗洛伊德说这话时已经变得蛮横不讲理,而且荣格本来就对这种镇压怀疑,保护权威的做法很反感,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走向决裂。

 

(两人这样并肩而坐的和谐的场面再没出现过。)

这个故事还有更狗血的说法:据说荣格远离弗洛伊德,是因为弗洛伊德跟自己的小姨子不清不楚,让荣格对其人格产生了怀疑。当然这是另外一个版本,摊开了说又是一大篇文章,就此隐过不提。

绝境中才有生路

现在看来荣格应该感谢当初弗洛伊德所做的一切,包括对他的各种钳制,让他毅然选择离开。虽然那段时间是荣格一生中最倒霉的日子。

想想看,一个医学工作者,39岁,无门无派,众叛亲离,而且对科学书籍不感兴趣,后来干脆裸辞,开始漫无目的地绕世界旅行,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就叫Nozuo no die,zuo了必die。

可荣格不同,从小就能不靠医生不吃药独自战胜“神经官能症”,那能是普通人吗?他寻着自己的直觉硬是趟出了一条路,而他最重要的拐杖,就是曼陀罗。(矮马,终于拐回来进入正题了。)

荣格的大脑沟回一定是褶子超多的,看看他都研究了哪些在当时看来相当偏门的学问哈:炼金术(话说他是术士吗?)、诺斯替教派(我也不懂哈,据说是比基督教还早的神秘教派)、印度教还有藏传佛教。


天知道他是怎么在这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面向中找到内在联系的,总之,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在藏传佛教的神秘仪式中,教徒使用一个圆圈内置复杂的象征图案以帮助冥想。

 

感谢上帝,这次他的路子走对了,就是这个神秘的圆,让他明白了“可以将世界化约为一个根本形式的几何投影”,也就是曼陀罗(Mandala)。


于是乎,荣格觉得什么都可以往这个圆里套了:太阳是曼陀罗,飞碟也是,佛教的莲花,中国的太极,以及车轮、铜钱,统统都是曼陀罗。


在生活最没有方向的时候,荣格每天上午不干别的,就是坐在那儿画各种各样的曼陀罗。若想知道他画得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篇尾福利,没有美人照,送大家一朵花吧。曼陀罗花长得颇为神秘,能让人隐隐感觉到宇宙神奇的力量)

当荣格遇到曼陀罗(下)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a4_qpic_cn/e794847d9c47b98c1ca0dada07a4a013.jpg

上回说到荣格在人生低谷的低谷,完全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他就画曼陀罗,画了多久呢?据说从1918-1919年,他基本上每天只画曼陀罗。诸位可别以为他是随手画画,咱一起来看看据说是他画的第一幅曼陀罗,名叫《万物体系》。

 

吓人吧,作为一个研究人类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分析学家,外加骨灰级考古爱好者,最后画出来的曼陀罗恨不能把整个宇宙都装进去了。

刚开始他可能只是画,每天在大大小小的圆里有意无意地反映当时的内心状态。咱们的诗仙可以“李白斗酒诗百篇”,荣格也可以“埋首描画几百圈”。


总之,画着画着,在某个时刻他突然顿悟了:“我所画的曼陀罗事关于自体状况的一些密码,这种密码每天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时都是崭新的,在这些密码里,我看到自体,也就是我的整个存在。”最后荣格得到的结论是:曼荼罗代表“形成”、“转化”、“精神不朽”的永恒创造。

好深奥,对不对,翻译一下,荣格的意思是说,曼陀罗可以把人类纷繁复杂的潜意识带入意识,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有效的触摸潜意识的方法。

貌似到现在为止,人们除了依靠催眠,很难有机会触碰到潜意识的领域(鉴于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被催眠),更何况曼陀罗是在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画出来的,很神奇吧?


曼陀罗的心理治疗作用

 

(这幅既像冰花,又似由蝴蝶组合而成的画面,也是一种曼陀罗。)


荣格的病人们也为曼陀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有的是父母离异的孩子,有的是精神被无意识所淹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有更多不得不屈服于自身之中对立面的成人,总之,都是一群超级拧巴的人,这群人的头脑中会自发出现曼陀罗的意象。

于是乎,荣格又悟了:曼陀罗将无序带入到了一种有序状态。这种建立秩序的功能就是曼陀罗的治疗性质。“保护性的圆圈——曼陀罗,是对头脑混乱状态的一剂传统的解药。”

好吧,说到这里,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到根本不需要整理的同学请举手。如果你还有一丝疑惑或者内心各种受煎熬,建议你也画画曼陀罗,看看自己的能量到底卡在哪里了。

 

(电影《危险疗法》的海报。《危险疗法》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凯拉·奈特莉饰演的这位女病患先后经过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治疗,她自己的心理学背景也很深厚。)


历史上荣格有一个著名的病患“X小姐”,据说“X小姐”用超过十年的时间画了24幅曼陀罗。(注:X小姐并非海报中这位哈,她认识荣格的时候已经55岁,并且学了9年心理学。我用这张海报纯粹是因为爱美女。)

荣格在鼓励每位没有绘画基础的病患描绘曼陀罗的时候,都会这样说:曼陀罗绘画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一般的作画只追求美感,创作时能量是发泄外放的;而曼陀罗的“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将能量内收,让人专注中心。有没有绘画基础没关系,努力画出心中所想就可以。

 

(生活中曼陀罗无处不在,水的美丽的结晶都是曼陀罗。)


最后,我要说的是,荣格不但是自己在曼陀罗中受益,并将此惠及众多病患的牛人,他的哲学思想更让我欣赏:人类的理性与经验并不能建构一个可以与宇宙相对应的世界。相反,只有人类不可言说的完整的精神与灵才能做到。它不仅包括人类的意识,也包含着深远的潜意识。

探索无止境,让我们一起拿起画笔,来画心中的宇宙——曼陀罗,共同完成几千年前哲人们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ba94e0710102uzay&vid=3146327460&extparam=&from=1052595010&wm=20005_0002&ip=175.31.108.2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