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成熟攻击与自恋攻击之间有很大的别,科胡特对此作了不同的区分。
为了完成我们的目标或愿望,成熟的攻击是必须的。当我们被剥夺了正当的权利时,会感到愤怒而产生攻击的欲望。
成熟的攻击是在攻击完成后,我们不会再对对象产生兴趣;而自恋性攻击会对引发愤怒的对象保持持续的攻击,自恋愤怒会认为受到侮辱,一个自恋性愤怒或暴怒状态的人会试图毁灭引发愤怒的对象,会产生报复的想法,这是因为夸大自体的受损。
2、自恋攻击和成熟攻击的产生:
自恋攻击会产生报复的想法,这是因为夸大自体受损的结果。
儿童的自恋状态是试图幻想控制客体,犹如成人试图控制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当儿童无法控制客体时,就会陷入自恋的暴怒中。当儿童失去控制感时,就会感到愤怒,挫折对他而言是对他夸大自体的侮辱。
儿童期的孩子更多的视母亲为一种自体客体。但随着成长,充分的镜映被吸收之后,可以使得夸大自体变成现实的自体。当儿童能够意识到母亲是个独立的客体时,会发展出共情的能力,逐渐能够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而不是利用母亲满足自己的情感期待。
当孩子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不需要母亲不断的简单、表面赞扬和照顾来满足夸大自体时,那么当母亲不能满足孩子需要时,孩子将不再会感到愤怒。这时,孩子就可让夸大自体转换成科胡特所说的“现实自我”。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镜映是缺损或受阻的,则无法形成一个现实自我。
换言之,缺乏同理心的人是因为早年夸大自恋受到抑制或缺失的结果。故,一个无法爱自己的人,也就无法生发出爱他人的能力。
3、自恋故事:
电影:以一条全身纯白的巨型鲸鱼莫比迪克为中心发展,它是一条被水手们视为魔鬼化身的凶猛鲸鱼。船长亚哈在捕捉它的过程中被咬掉了一条腿,这种屈辱与伤痛更激发起他一定要打败这条巨鲸的决心。拉吉号的船长布默劝说亚哈不要对莫比·迪克进行报复,拉吉号船刚刚和莫比·迪克交过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鲸小艇,船长加迪纳的儿子不知去向。尽管“裴庞德号”在海上大有收获,但亚哈船长满脑子里都是报仇,船长因被大白鲸咬断左腿,一意要追杀大白鲸,他向水手们承诺,谁最先发现那只白鲸,就奖励一枚金币。他们和白鲸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储存鲸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拼命补救,结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个黑色棺材,魁魁格却奇迹似的生还。经过三场血战,最后船长奋身刺杀白鲸,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鲸船被撞翻,而“莫比·狄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员以实玛利生还,他在海里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预备棺材,被“拉吉号”救起。他后来以回忆方式叙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险。
亚哈是一名意志坚定的船长,聪明、自大,他曾说:“不要对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阳得罪我,我也会出手痛击。”
亚哈船长果然自恋的厉害,是典型的自恋性攻击。
亚哈船长失去的一条腿的事实,类似于成人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而在自恋障碍患者那里(即船长),等同于夸大自体的受损,所体验到的是难以名状的侮辱。
4、典型区别:
成熟性的愤怒是有一个指向的客体(人或事);
自恋性的暴怒则是因自身的夸大自体(令患有自恋障碍的此人)感到深受伤害,而将自身的夸大自体视为一个”敌人“,并实施攻击。
当使用“愤怒”的时候,我们内心都是有一个具体的对象的,即客体;
而当使用“自恋暴怒”的时候,这是一种源于自体客体的受损。
5、治疗理论:
根据科胡特的理论,通过解释来了解一个人的自恋型愤怒的状态是行不通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镜映修复他早期自体客体的问题,在工作中,当我们看到当一个人出现出这样自恋型愤怒状态,治疗师应该很快的认识到,来访者在早期和其父母互动中缺失了一些东西。治疗师更多的是需要和病人回顾儿时父母无法满足其期待是如何一种情况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