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一历史忽略的皇帝:英年早逝的大帝柴荣

(2017-09-14 10:28:39)
标签:

古代人物

皇帝

后周世宗

柴荣

分类: 人文历史

柴荣-英年早逝的大帝


周世宗柴荣(公元921年10月27日-公元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仅只有六年就因病而逝。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从一普通人到帝王,仅仅用了18年就完成了他人一生无法企及的壮举,而且柴荣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深受人民的爱戴。

年少时家道中落,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而生性谨厚的柴荣,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被收为养子,当时郭威家中并不富裕,于是柴荣就外出经商以补贴家用,在这期间柴荣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

当后汉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任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柴荣被任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时汉隐帝把郭威与柴荣留在开封的所有亲属全部屠尽,郭威大怒,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即后周建立时,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柴荣即位后大展手脚,他在即位后说过“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柴荣的抱负,之后小编看了一些柴荣的政绩以及作为,感觉其确实是一大帝。

在那样一个极度黑暗动荡的时代,柴荣的横空出世真的是感动天感动地的。作为皇帝,他无疑是出色的,极有前途的,因此直到现在,还是很多人会讨论说,如果他不死......(知乎上有过,参看殷守甫的回答吧。感兴趣去搜吧,不知道怎么放链接。。。。)且不说这有何意义,但至少表明了,大家对柴荣,对他的“三十年”宏图,是充满了期待的,因此才会觉得遗憾和可惜。

柴荣为实现自己的这一宏伟目标,在他五年零六个月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http://p3.pstatp.com/large/2c420004a9467acdb0f1

在他即位时就挫敌,上位时御驾亲征不惧危险大败北汉与契丹,以不要命的精神获得了胜利,此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他也趁胜整饬军纪、整顿军政。

并采纳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这与赵普为赵匡胤设计的差不多的先南后北,两者的看法如出一辙。五月,废童子、经明二科及条贯考试次第。

在他在位期间,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而不断地努力着,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这等功劳不可谓不大啊,从这至少可以看出柴荣的武略那是相当的高啊。

柴荣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养生息。在文化上,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http://p1.pstatp.com/large/2eb90004b400e2cd14b6

在位短短的5年间,他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这说明柴荣是一代明君,是一个有大抱负的帝王,那时中国支离破碎,而柴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

显德六年(959年)九月,柴荣39岁逝世!

http://p3.pstatp.com/large/2eba00023cbae4522a73

后周皇陵

现在柴荣名声不显,不外乎一早逝,辛苦打下的江山易主,而且摘桃子的人还极为有名----大宋!易主后肯定会来遮掩前主的功劳的!二就是在他即位灭佛,因为柴荣本身没什么可以诟病的地方,所以灭佛让他在人民的眼中成了弑杀的魔王。但灭佛其实也没什么错,柴荣也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我个人觉得并没有错。

柴荣奠定了大局,赵匡胤才能创立宋。华夏复兴的关键人物!说柴荣是一大帝也并不为过!如果柴荣不是早逝,定会创造一个辉煌的王朝,只是没有如果,岁月可以埋没诸多东西,但也不能柴荣为中华民族做过的重大贡献!尊柴荣为大帝我个人觉得他有资格获得这个称号---柴荣大帝!(来源:头条号)

 连接:

柴荣:中国历史上,唯一称得上十全十美的皇帝!
 
他在历史上名气不大,远不如秦皇汉武,功业也不如唐宗宋祖强,但是作为帝王,他可谓完美无缺。他是第一个提出三十年国家发展规划的皇帝,在史书中,只能看到赞颂他的言辞,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世宗柴荣。
虽然柴荣只当了五年半的皇帝,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堪称中国历代帝王的典范。在他执政期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虚心纳谏,改革除旧,让国家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强势的发展,为宋朝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宋代司马光称赞柴荣“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溢美之词,无以言表。对柴荣推崇备至,在历代帝王中,排名首屈一指。
柴荣(921—959),是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任皇帝,史称周世宗,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柴荣是郭威的侄子,早年家境败落,还卖过茶货,后来投至郭威麾下,一路高升,在郭威病死后,遗诏令柴荣接管后周政权。柴荣一即位,就立刻提出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远大目标及国家发展规划,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极其罕见。
军事上,周世宗柴荣着力打造了一直所向披靡的王者之师,扫除周边政权威胁,巩固统治。政治上,打破常规,破格录用人才,提高政府官员工作效率。经济上,降低税收,兴修水利工程,整顿货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周世宗柴荣的有利政策之下,国家实力逐步增强,此时他把目光放在了统一全国之上。
每次出征,柴荣都会御驾亲征,带头冲锋,勇猛无敌,极大鼓舞了士兵的士气。同时,还与士兵同吃同睡,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后周军队多次在不利的情况下,都反败为胜,正是柴荣的行为和勇气感染了士兵将领。对于军纪,柴荣也十分重视,赏罚分明,人人都心服口服。
生活上,柴荣非常关心民间疾苦,有次百官聚餐,周世宗柴荣指着满桌的山珍海味说:“我在宫中吃那么好吃的,可我并没有什么功劳,实在愧对黎民百姓;唯有让老百姓都过上太平日子,心中才会稍微有点安慰啊。”这些话,放到今天,也是非常让人感动和佩服的,难怪司马光会钦佩地五体投地。
凡是明君、忍君,都非常注重纳谏,周世宗柴荣做的更好,两次主动下诏要求臣下必须给自己上奏章,可以指出他本人的过失,也可以对国家政策进行批评。此种心胸,在帝王之中,简直独一无二。
周世宗的婚姻生活也很完美,他的皇后符氏不仅聪慧,更兼有家国情怀。每当柴荣因为国家大事心情不好,符氏都会对柴荣进行规劝,讲道理,让周世宗平复心情。夫妻二人一急一缓,完美互补。
如果用词语来形容周世宗柴荣,“英勇、睿智、勤勉、虚心、爱民”都不为过。然而,天妒英才,公元959年,柴荣北伐契丹途中突患重病,无奈回师,不久崩于滋德殿,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尽的功业离开人世,享年三十九岁。真正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柴荣去世之日,远方四邻都自发哀悼,后来的皇帝特别是明清的皇帝对他也祭祀不断,说明了他完美的人格和帝王风范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几乎没有任何争议。
英年早逝,使柴荣避免了历代长寿明君执政后期的昏聩,这不能不说是柴荣完美皇帝人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来源:路说简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