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的苦难人生

(2017-07-07 06:59:09)
标签:

古代人物

唐代诗人

卢照邻

杂谈

分类: 人文历史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的苦难人生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的苦难人生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皆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两句话若是用在卢照邻身上,将是再合适不过了。

 

卢照邻,字升之,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人,即今天的北京市及周边地区。

对于“初唐四杰”,想必大家多少都有点了解,他们之间有着几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其中一点是: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

王勃二十七岁溺水身亡,杨炯仕途失意,最终还死在了任上,年仅四十二岁,算是英年早逝。骆宾王在徐敬业起义失败后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据说出家当了大头和尚。

然而,我们的卢照邻却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要悲惨,虽说恃才傲物的王勃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可是他的痛苦只有那么一瞬间。而卢照邻却被病魔折磨了一辈子,也就是说痛苦了一辈子。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同样是死,那王勃就好比是被砍头,而卢照邻那简直就是被凌迟处死,是要被宰上三千刀的,这中间还不能让你死了,直到最后一刀时你才会断气。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的苦难人生

王勃

再说仕途上,尽管他们四人都不得志,但笔者个人认为,其中以卢照邻最为不得志。这不是因为他的性格有纰漏,也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作风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总的来说,卢照邻的生平无比简单,无非就是少年时被誉为“神童”,成年之后当了两任小官,不久便百病缠身,后来竟一病不起,最终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投水自尽。

我们先从他的小时候开始说起,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初唐四杰都是少年天才,当他们都还是小屁孩时,史书上就说他们如何如何了不起。如果放在现代来说,那都是可以进入科大少年班的,并且完全有可能成为少年班中的佼佼者。

我们的卢兄就是这样,在年仅十余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非常聪明了。他跟从曹宪、王义方两位先生学习经史,那都是一学就会,什么四书五经六艺,在他眼里,统统都是小儿科。因此,卢小朋友在不到弱冠之年就已经非常博学,并且还很会写文章,下笔千言,连草稿都不打。

小时候就这么牛逼,长大以后那更是了不得。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卢照邻出任邓王李元裕府的典签一职,这一年他才二十岁。邓王乃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应该说,邓王李元裕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很是欣赏,对他也很看重,还经常对人说:“此吾之相如也。”就是说,小卢同志那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啊!司马相如大家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大汉第一才子,娶了个老婆名叫卓文君,乃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由此可见,邓王对他卢照邻的看重。当时邓王出任为寿州或襄州刺史,并非在长安或是洛阳。

http://p9.pstatp.com/large/2a480004268c883fee2e

唐高宗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卢照邻调任剑南道成都府新都尉一职,这个新都,就在今天的四川省新都县。这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并且县尉这一官职一般人是不愿意当的,因为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就是替官府向老百姓收租的。当今官府流行强拆,可古时候官府流行的恐怕就是这个强收了,因此,这是一个欺负老百姓的差事,就好比是当今社会的城管。这么一个不着调的职位,一般有骨血的人是不愿意干的,比如大诗人高适就不愿意干。

可能卢照邻也不愿意干,加上不愿意与官场那些鸟人同流合污,因此卢照邻在秩满之后,便不再为官了,而是游荡在蜀中,把酒对月,吟诗作赋,好不惬意。

在蜀中的这段时间,卢照邻还收获了爱情,与一名市井女子郭氏相爱了。

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因卢照邻思乡心切,于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正月底离开蜀地,准备先去洛阳,再由洛阳返回故里。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咸亨三年,卢照邻染病,生的还是大病,据说是中风——“风疾”。家是回不去了。身染重病的卢照邻决定西去长安治病,因为当时大名鼎鼎的名医孙思邈即在长安。在咸亨三年的初夏,卢照邻来到了长安。

就在咸亨三年的春天,卢照邻离开蜀地已是两年光景了,远在蜀中的郭氏思郎心切,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怨妇。骆宾王侠骨柔肠,为她为了一首长诗,来声讨卢照邻这个负心汉。

只可惜当时的卢照邻重病缠身,这份情债怕是还不了了。从结果来看,孙思邈并没有医好卢照邻的风疾。

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推理,唐上元元年末或二年初,卢照邻来到了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上,在那上面搭了一个茅草屋,当起了道士,开始炼丹养生。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遇到一隐士,求得了玄明药膏,服之,效果奇好。就在卢照邻的病情有所好转之际,不幸又随之降临了:大约在上元二年中或三年初,卢照邻的老爸突然去世了。

我们的卢照邻那可是个大孝子,二话不说就下山回家奔丧去了。可谁知我们的卢兄由于悲伤过度,大哭不已,导致将服用的丹药全给吐了出来,结果病情马上就加重了。当然也有人说,卢照邻后来之所以病情会恶化,那完全是因为服食金丹中毒所致,因为所谓的金丹,里面其实饱含着“营养丰富”的重金属。这时候的卢照邻已家道中落,自己又疾病缠身,不得不客居龙门山,靠着朋友们的接济来勉强维持生活。

http://p9.pstatp.com/large/2a48000428033193daa5

健康时的卢照邻

病情恶化之后,老卢决定不再当道士了,看样这修道是不行的,于是他又当起了隐士。此后他迁居到阳翟的具茨山下,也就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在那里,卢照邻买了几十亩地,过起了隐居的小日子。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我们的卢照邻手脚开始不能动了,算是残废了,只能卧床不起,以至于十余年都是在床上躺着。

最终,卢照邻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临死前,他一一作别了家人,著《五悲文》、《释疾文》以自明,其中《释疾文·粤若》乃是其绝笔之作,其末云: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然后投水自尽,终年四十二岁。

关于卢照邻的生卒年份,是存有争议的,有人推测他是年近四十时去世的,《唐才子传校笺》将其生年定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大约卒于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前后。总之无论如何,卢照邻都结束了他那悲苦的一生。

要说咱们的卢兄那可真是不幸,《新唐书》上说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后封嵩山,应是唐高宗封禅泰山才是。那么翻译过来就是:当唐高宗重视官员的吏干时,那时他却是个儒生;当武则天时酷吏得志的时候,他却因为炼丹而迷上了道家学说;又唐高宗封禅泰山之时,在全国范围内征辟才士,他却已经卧床不起了。

试问有谁敢跟我们的卢照邻比惨,可以说是真正的悲苦人生。

他自己在《五悲文》中就说了五悲:悲才难、悲穷道、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

幸与不幸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笔者相信,面对一个时常饿肚子的人来说,能够吃饱饭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同理,面对终身疾病缠身的人来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将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当后世的人们在面对卢照邻的悲苦人生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到幸福呢?让那些矫情、无病呻吟、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泪流满面统统都见鬼去吧。(来源:趣说大唐诗人)

链接: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被称神童,跟徐敬业造反,老无所终… 》;

他是唐代文豪,让韩愈倾慕不已,死后留在越南,坟墓被美军炸平…》;

大唐诗鬼七岁名满天下,得罪一大诗人一生蹉跎…》;

高傲自大,杀身惹祸——被抄家灭族的诸葛恪… 》;

小时候学过孔融让梨,但你知道孔融为什么死于非命吗

 

那几个才倾初唐的美男子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链接:

   
     
那几个才倾初唐的美男子

王勃

一、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

二、杨炯

杨炯(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三、卢照邻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出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

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四、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

《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来源:腾讯儒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