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友情叫做白居易和刘禹锡,懂得的人越来越少

(2017-06-18 06:37:29)
分类: 人文历史

 有一种友情叫做白居易和刘禹锡,懂得的人越来越少

 

 

有一种友情叫做白居易和刘禹锡,懂得的人越来越少

自元稹去世后,刘禹锡就成了白居易最好的朋友,组成了大唐第一CP。其实,元稹比白居易和刘禹锡都要小七岁,如果元稹能多活十来年,那才真叫热闹。

除了是旗鼓相当的诗人,他们也是工作上的搭档,白居易是东都太子少傅,刘禹锡则是太子宾客,都在洛阳担任清要闲职,优游卒岁,尽享晚年。


 

人生有如此年龄相仿、性情相投、才华相若的朋友,真乃一大幸事。白居易和刘禹锡也不辜负这上天的恩赐,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温馨的夕阳红。

《赠梦得》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

放醉卧为春日伴,趁欢行入少年丛。

寻花借马烦川守,弄水偷船恼令公。

闻道洛城人尽怪,呼为刘白二狂翁。

http://p3.pstatp.com/large/1dc90000d6f76feeeb54

不到两年时间里,两人互相赠答的诗就有138首之多,白居易还为此出了一本书《刘白唱和集》,先后编集四次,是当年的大热畅销书。

在这本书里,记录了白居易和刘禹锡晚年交往的诸多细节,洋溢着生命的乐观和情趣。对于他们来说,诗歌就是通往对方灵魂的高架桥,一路畅通无阻。

http://p3.pstatp.com/large/1f880003a33396b0a7f0

《赠梦得》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这是一首不需要翻译的诗,明白如话,一诵即懂,就连标题都如此的简单直接。透过这些温馨、亲切的诗篇,我的心里既羡慕,同时又有一丝醋意。(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博主注)

人生匆匆数十载,到底什么最重要?在我看来,追求名利固然无可厚非,但爱情、友情更值得用心呵护。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拥有一位真正的知己好友,有时竟难于登天。(来源:头条号)

 

        链接:

             白居易写诗悼念刘禹锡,却不经意间透露真爱另有其人

        公元826年,刘禹锡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也自苏州返回,机缘巧合之下,两人相遇于扬州。虽然他们都已经名满天下,却还是第一次会面,一见如故,相交莫逆。

        五年后,白居易的至交好友元稹病逝于武昌。从此,刘禹锡就填补了元稹在白居易心中的空白,组成另一对更大名鼎鼎的CP,人称“刘白”。

        又过了11年,刘禹锡也病逝于洛阳,这对于年逾古稀的白居易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怀着悲痛的心情,他写下了两首悼诗,其中一首曰:

http://p1.pstatp.com/large/1f7f00024d2df650d1c8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此诗第一句就当仁不让,四海齐名也就我白居易和刘禹锡,看似自负,但你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当年又有谁能压他们一头呢?第二句是说他们的交情,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http://p1.pstatp.com/large/1f7e00024e49ebe4a343

        三、四两句则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想当年,我和你一样又穷又病,现在临到老了你却先我一步,言下之意恨不能同年同月同日死。

       第五句以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的典故自诩,第六句则直接把刘禹锡比作孔子,这两句虽是赞美刘禹锡,白居易也没忘了自己,或许在他眼里,刘禹锡是孔子,自己最少也是老子吧。

http://p1.pstatp.com/large/1f7c0005211e35f59e78

        最让人意外的是七、八两句,先是说刘禹锡虽死,但灵魂犹在,接着却来了一个转折,白居易忽然为元稹(元稹字微之)感到欣慰,元稹兄弟啊,终于有人来陪你了。

        这首诗虽然写得情深义重、缠绵悱恻,但也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原来,白居易的真爱一直是元稹,刘禹锡只不过是超级备胎,不仅活着要代替元稹,死了还要给元稹作伴,真心为刘禹锡感到委屈。(来源:沉香艺文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