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憨
老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110
  • 关注人气:2,0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

(2017-02-07 05:25:28)
标签:

处世之道

进步方法

接近正能量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2017年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量是会传染的,如果你想有所改变,想有所作为,那么首先该做的,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因为他们能让你意识到你还年轻,你很幸运,你的生活其实还充满着希望。

  不管你现在到了什么年龄,居住在哪个城市,有一份怎样的工作,你身边经常接触的人群中一定会被分成这样两类人:

  一类是每次见面或聊天都是“老样子”的那类人,和你说自己沉闷的生活,乏味的伴侣,甚至没什么前途的工作,那神情里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未来的惊喜;

  而你身边的另一类人,是每次见面都有新鲜事分享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或许你们还在某些问题和价值观上还有过严重的分歧,可是这场聊天却充满希望,信息量极大,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什么地方值得改变或者尝试。

  在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在深深地吸引着你,能赋予你更广阔的思索。

  我把第一种人称为消极型朋友,第二种人称为积极型朋友。

  一、能量是会传染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这番论断,大可以打开聊天工具,群发一条信息“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敢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这样回答你,“我能干什么,还是那样呗”,而有一部分人,会这样告诉你,“我最近在读xx的书!”“我这个月报了个学习班,想利用一下下班后的时间。”“我锻炼身体呢,刚跑完了五公里。”

  如果你选择和第一类朋友聊下去,你们聊天的内容大致会包括“无法上涨的工资”“买不起的房子”“永远在反对着自己的父母”,偶尔他/她会说到“我的女/男朋友实在不理解我”,或者“我明明努力为何生活依旧没有半点起色!”你大概会附和着,继而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也有着几分相似的不容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88c6348c66c3425a8cc434e026f8f077_th.jpeg

  如果你选择和第二种朋友聊下去,你大概会发现他/她的生活仿若是一出传奇,明明是每个人都公平享用着24小时的每一天,他/她却有时间用来跑步读书看电影。

  当你们结束这番话的同时,你也大概会在心里激起这样的想法,“要不然今天下班去那个新开的健身房跑步吧!”“要不要把他/她介绍的书买一本?”

  如果你真得开始了什么实际的行动,在下班后去实践那个第二类朋友所带给你的启发,那恭喜你,你成功地吸收了一个积极型朋友所带来的正能量,而如果你选择和第一个朋友把沉重的话题聊下去,我不确定你会不会成为那个“突然间受到鼓舞开始加倍努力”的那个人。

  二、人生那么多的事可以做鸡毛蒜皮并不足以成为你的全世界。

  从能量的角度上来讲,我从一个“积极型朋友”身上接收的正能量,永远比“消极型朋友”多得多。处于一个“消极”环境和“积极”环境,对于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巨大区别。

  我曾经有过一段比较颓废的日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心里明明知道“应该去努力”,却不知道要从什么事情上开始。

  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无底的泥潭,没有一个令我期待的未来。我觉得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担忧或者烦恼,我常常问自己“你人生的寄托在哪里”,无聊害得我无法生出一丁点奋斗的意志。

  而我们这些充满了消极力量的人,像是在共同经历着可怕的传染病,无法抗拒又无时无刻地,互相残害着彼此的希望。

  我后来偶然认识了一个姑娘,她是朋友的朋友,是永远走在路上的旅行者,我们因此只有过几面之缘,并没有机会成为长久的朋友,但是就在这些短暂的相遇中,我却从她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我现在想起这个姑娘,她的模样已经模糊,可是脑子里却会闪现这样的印象,她全身总是充满斗志,似乎永远都是忙着的状态,单身,生活的密度却极高。

  每次见面,她总是会带来一些不可思议的新鲜事,比如——“我上周去蹦极了!” “你知不知道The Bucket List这部电影?我最近也在做bucket list!”“我找到一份在面包房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哦!”“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你要不要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e89966864bec46b0a4a1afc029a82cbf_th.jpeg

  客观来讲,一个普通旅行者的生活绝不富裕,可我觉得她的生活充满意义,比我的日子富庶了不只一点点。

  她教会我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去面对人生,让我意识到,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鸡毛蒜皮并不足以成为我的全世界。

  三、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

  我从很多“积极型朋友”的身上吸收过相似的正能量。比如,我和喜爱健身的朋友相约跑步,向爱好读书的朋友请教书单,听热衷旅行的朋友讲他们的旅行……我从拜这些“积极型朋友“所赐,我的生活也因为她们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不幸不值得成为我放弃全世界的理由。

  如果抽出这两段时光,你会看到我迥然不同的样子,前一段时光里的我,一副萎靡不振万念俱灰的模样;后一段时光里的我,还在承受着一样的苦难,可是却总是觉得什么都充满着希望。

  生活带给我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与一些总是在“抱怨生活不公平”“无所事事”的朋友在一起,这和与一些“相信努力就会带来公平”“生活里总是充满着未知”的朋友在一起,两者所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同爱情,也可以因为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生长出“两个人一同颓废”或是“两个人一同成长”的姿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f6395834b375470ca9e5588429f38115_th.jpeg

  我听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人平时花最多时间在一起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这个人。”

  我从不会怀疑一个人的进步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关联,也无法想象,如果不受着周围这些正能量的牵引,我到底会变成怎样一个人。

  从心理学上讲,人是群居动物,容易接受周围人和环境的暗示。我至今觉得,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是成为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去改变去吸引更多需要这种力量的人。


      链接:

      2017年请远离这两个人,不管你是谁!


      第一个人

      01. 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

      02. 不与没有使命感的人合作,因为他们以赚钱为目的。

      03. 不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合作,因为在一起会不快乐。

      04. 不与负能量的人合作,因为他们会消耗你的正能量。

      05. 不与没有人生原则的人合作,因为他们认为赚取利益就是人生原则。

      06. 不与无感恩之心的人合作,因为忘恩的人必然会负义。

      第二个人

       01. 对父母不孝者不可交。

      不孝敬父母,甚至辱骂、打骂父母,此为第一种,畜生不如的人不可交!

      02. 为人刻薄者不可交。

      出言不逊、口无遮拦、为人不丈夫,处事不能将心比心,此类人往往会伤害他人,岂能为伍?

      03. 斤斤计较之人不可交。

      凡事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偷机钻营、耍小心眼儿,似乎以占便宜方能使其心态安然,相交何宜?

      04. 不知敬重之人不可交。

      俗话曰:来而不往非礼也。凡事有来有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又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自私只知索取小人何必相交。

      05. 善于阿谀奉承者不可交。

      此辈往往见风使舵,好利忘义,此种自私有余、无义鼠辈,是人生中最危险的人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与其相交焉知祸福?

      06. 对权贵无原则不可交。

      做人有自已的尊严和人格,或高官或平 民、或大款或贫者,都为血肉之躯,不可仰视以嗅他人鼻息、也不可俯瞰他人使之卑躬屈膝,差距相大者何苦相交。

      07. 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可交。

      要么心肠歹毒,要么自私绰绰,此辈为伍如同以狼为伴。

      要交的四位朋友!

      01.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安慰你帮你。

      02.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03.交一个为你领路的朋友,自愿做你的垫脚石,带你走过泥泞,迷雾。

      04.交一个肯批评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

     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2/0622/90851094_5.jpeg 

      这五种人,请深交一辈子!

      01. 喜欢主动买单的人,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钱重要。

      02.合作时愿意让利的人,不是因为笨,而是知道分享。

      03.工作时愿意主动多干的人,不是因为傻,而是懂得责任。

      04.吵架后先道歉的人,不是因为错,而是懂得珍惜。

      05.愿意帮你的人,不是欠你什么,而是把你当真朋友。(辑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