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比富家女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成长轨迹,剖析富养女儿的关键

(2016-09-21 05:24:35)
标签:

名人家教

富养女儿

杂谈

分类: 家教园地
对比富家女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成长轨迹,剖析富养女儿的关键


导读

“女孩儿要富养,男孩儿要穷养”,它是关于价值观的衡量,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一杆尺。今天小飞叔为大家分析两位民国才女--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个典型按照当下“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

林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陆小曼:

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郁达夫评)

“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评)

“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徐志摩评)

两人同样出身于富贵之家,从小读诗书、精外文、学钢琴、跳舞、习山水绘画、拿著名女校的文凭、请举止优雅的外教;并且同样的天生丽质和天资聪颖,又仪态万千且才情兼备……可是如果纵观两人的一生,或许林徽因更符合现代人对“富养女儿”的期待。

可是如果纵观两人的一生,或者林徽因更符合我们今天“富养女儿”的期待,她是真正把富养转化成了“高起点”和受益一生的“高姿态”。而陆小曼却把富养当成了“挥霍”,挥霍着钱财与容貌,挥霍了才情与爱情,更挥霍了自己这独一无二的青春与一生。

那么,现而今,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真正富养的教育不是附庸风雅,是找到孩子的一生志趣

林陆二人,从小就接受着当时最优质、最丰富的中西结合式教育;并且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那么她们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不同。

细观陆小曼的教育,不难发觉,是那个年代里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那时“交际花”一词(非贬义)在中国的上流社会里极为推崇,倘若家有一名媛,不仅意味着此女貌美婀娜、修养高贵、风华万千,更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甚至可能通过她们在社交场合的盘旋,带来家族更深的权利结合和社会影响。

家有一名媛,不仅意味着此女貌美婀娜、修养高贵、风华万千,更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甚至可能通过她们在社交场合的盘旋,带来家族更深的权利结合和社会影响。

所以那个年代里,如唐瑛、盛爱姬、章含之、王映霞等,多半自小就朝着名媛的标准来打造,她们学习诗词歌赋,或者本身没有特别目的(打发下时间),或者是从众心里(跟随主流形态),甚至带着一些功利和虚荣色彩……总结起来,即是为学而学、附庸风雅。

而林徽因则不同。其父林长民在当时也算是个与众不同的官员,不仅是清官一枚,且犹如清风一缕,满身正气。他好结文人雅士、工诗文墨法,他那个时候培养女儿,也是有意朝着学者的方向,而非名媛而去。

林徽因在16岁那年随父游历欧洲,正是吻合了今天“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富养女儿观念。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

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为了获得一份真正的志趣。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谋生手段、一项经济来源,它更是一个人一生提纲挈领的灵魂,扯着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总有奋斗的梦想和着眼的落脚。

而没有这份真正的志趣,则如同陆小曼,即便养尊处优和衣食无缺,精神世界也是荒芜而寂寥的,需要拿更多的声色来填满。

http://p3.pstatp.com/large/9df0006a5bb9d8c10d2

真正富养的品味不是时尚奢华,是懂得装扮和用心体会

民国的名媛们,在置衣打扮上也绝对不遗余力。陆小曼爱漂亮的衣服,穿着华服忙着赶场、听戏、打麻将。而与之有着“南唐北陆”之称的唐瑛,更有一段与之有关的详实记录:

她有十口镶金大衣箱,昂贵的裘皮大衣挂满大橱;最喜欢的一件旗袍,上面镶满红宝石和金丝线;有专配的裁缝;但凡法国贵族小姐所有,她一应不缺……时髦和前卫水平,旁人无法企及。

而林徽因呢?倒也是个极其爱美之人。但恰巧也有段记录,说明着她的品味:

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既朴素又高雅,自从结婚后,她就这样打扮。质量上好、做工精细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娴静、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

看到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其祖父林孝恂。时为翰林的他,常喜欢以一身青衣布衫,像普通百姓一般出入街头巷口,很是低调却又难掩一身儒雅之气。

女人对美丽有追求,这事本身应点赞。包括今天富养女儿的观念里,也十分强调拥有品位和经营外表的重要性。但品味不是时尚骄奢,不是拥有LV、GUCCI、PRADA,而是懂得通过更高的审美情趣,去选择与自己真正相宜的东西。美人与美物,本是相得益彰,而不是为其所累。

而更高一个层次的品味,是懂得用一双质朴的眼和一颗细致的心,去发现万事万物所蕴藏的原生美好和独特所在。一花一草皆是美,品味的高低在于有没有能力去体会。

http://p1.pstatp.com/large/9de000695fe35a636c6

真正富养的圈子不是达官显贵,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说起林徽因的圈子,人们不难想起那闻名遐迩又饱受争议的“太太的客厅”。且不说这客厅是不是女主人的一份别有用心,且单看这厅中的座上客:

有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有文学家沈从文和胡适,有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还有清华、北大和燕大的教授和名重一时的学者,还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他们谈文学、谈思想、谈流派,笑谈中西古今,林太太的客厅,俨然是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龙。而客厅的女主人,则成为京派文学的中心人物。

巧的是,同一时期在上海,以陆小曼为中心,也有一个“太太的客厅”(当时的另一种说法,冰心“太太的客厅”或指陆小曼)。

陆太太的客厅,往来的则是富贵公子和社交名媛,她们有钱又有闲,在一起无非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觥筹交错间,她们享受着跳舞、打牌、听戏带来的欢愉,还有男男女女的刻意恭维……这样的圈子,带给她的是麻木萎靡和纸醉金迷。

要说圈子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潜移默化有多重要?看看林徽因和陆小曼就知道。今天我们强调富养,拼命的择名校、择小区,自己也挤进更好的圈子,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脉环境。这些本身或者没错,但真正有营养的圈子,不是要多富贵,而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http://p3.pstatp.com/large/9de000695fdf6c9af5e

真正富养的高贵不是世界唯我,是自尊自爱并拥有大爱

记得曾经在富养的理论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定要给包装上公主的身份、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和贵族的教育,只是希望她有一天独自走入这繁华社会,不至于被有心男人的一粒糖拐走。

或者说,我们富养女孩所期待的真正高贵,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像花蕾一样把自己严严的包裹起来,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如果说离婚、堕胎、吸大烟,将本来万般美好的陆小曼,一步步推入万丈深渊。那么这背后的根源,是她对自我身体的不够保护和重视。作为已婚女人的“冷翡翠一夜”(虽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是她在思想上任性、在身体上无畏的开始。接着,为了爱情而仓促堕胎、在堕胎中又伤及了身体,为了让身体减少痛苦而染上大烟,此后更是欲罢不能、缠绵烟塌,离不开烟、钱和那个带她吸烟的男人。

可以说陆小曼,是真正热爱自己的灵魂,在思想的国度任性游走,却不真正爱惜自己身体的女人。而相较之下,林徽因确实要做得好得多。

她在豆蔻年华之时,遇到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没有一味的跟着感觉走,而是先与父亲沟通商量,视为懂得自重与自爱(虽不敢说林长民的选择一定对,但就这种坦诚沟通的家庭氛围,却是我们所真正期冀的);后来她在老北京的建筑保护面前和战火纷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坚决和满腔热爱,可视为心中有大爱。

我们所希望的富养和高贵,不正是懂得身体的自尊自爱,在精神境界却又博大而宽怀吗?

富养与穷养的差别,看似毫厘,却又相距千里。与其说穷养、富养、散养、用爱养,都是爱的方式,不如说这是爱的分寸与技巧。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平衡、和谐,在爱的国度里也是一样。本文不在于非要拿林徽因和陆小曼一教高下、说个淋漓,而只在于,在那条通往爱的路上,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用尽一生去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