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2016-06-10 05:13:37)
标签:

修养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女孩儿可以不漂亮,甚至可以不美丽,但不可以没有教养。
男孩儿可以不帅,可以没有魅力,但也绝不能没有教养。
有教养的人会受人尊重。一个人有教养,会让人觉得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好的出身和家教,让人如沐春风。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教养,哪怕颜值再高,家境再好,拿着博士学位也会让人生厌。

教养是你递给他人的一张名片。好的教养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没有教养,那你给人的第一印象,极有可能就是最后的印象。
对已形成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所幸还是有一些细节,是我们可以修正的。本文没法展开谈尊老爱幼、礼让等这一类人人都知道的教养,谈我们的传统礼仪可能需要一本书才说得开。我们专门来说一说那些很容易被忽略,却又能体现教养的小细节吧。
只要注意做到以下10个细节,你会给人留下有教养的好印象:

1.倾听
把倾听放在第一位,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倾听对于教养的重要性。有教养的人在交谈时不随便打岔,会认真倾听对方说完,然后再去表达、讨论、甚至提出不同意见。
每个人的表达风格和方式不同。有些人会先表明观点,然后再举例;有些人会先抛砖引玉,真正的看法最后才说;有些人会先说反话,然后再引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听完对方说话,你很可能会打乱对方的思路,也可能会造成很多误解。等你插话之后发现误会了再重复解释,最终不仅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也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如何避免:
1)不要中途以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比如你看到几个朋友正在兴高采烈地讨论一个话题,然后你一过来,就不分青红皂白、不识趣地插话:“你知道我昨晚看了一部多好笑的电影吗?”Who cares?
你中途插话可能影响了别人的兴致,可能打断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还有可能赶走了别人的潜在客户。如果你实在八卦,可以选择悄悄站在旁边听几分钟,等待接话的时机。而如果听了一会儿发现不适合加入讨论,那就识趣地默默退下吧。
2)不要急于下定论,然后加以评论。如前所提,如果没听完别人的话,你可能还没能来得及领会到说话人的真实意思。这很容易造成沟通的误会。
3)不要抢别人的话头。抢话,会让人感受到被侵犯而产生不舒服的情绪。
英国的培根说过:比一个冗长沉闷的发言更令人讨厌的,就是打断别人说话。做个好的倾听者,会为你赢来良好的沟通效果及他人的好感。

2.轻声说话
有教养的人会确保自己说话的声音不会对他人造成干扰。没有人喜欢大分贝的人,在公共场合尤甚。不管你是因为跟朋友聊天说High了,手机信号不太好,或者你就是天生大嗓门,你都需要提醒自己不要高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旅游时,最怕遇到中国游客团。你常会看到中国的导游举着旗子,大声嚷嚷:“快!快!快跟上来啊!这里风景好,赶紧拍照,拍完了我们再到下一个景点。”然后后面紧跟着一群分贝更高的人,引人侧目。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们在吵架。
曾观察过,为什么大嗓门事件大多发生在中国游客身上。观察结果是,他国的导游大多带着耳机说话,每个游客也都各带着一个,大家边走边听。导游不需要喊,不仅保护了导游的嗓子,也让听者能清楚地听介绍。每当被导游的大嗓门震得头痛时,我都很想冲上前去问:我们的旅行团为什么不可以配上类似装备?一个耳机能花几个钱?耳机不都是中国制造的吗?
特别提醒你需要轻声说话的场合:
1)公共交通如地铁、公车、火车等。有些人上下班路上需要休息、听音乐或整理思绪。你的高分贝会极大地影响到他人。
2)餐厅。跟朋友一起吃饭是高兴的事,但不至于要大呼小叫。吃饭时好好愉快聊天,可能对于聚会本身更重要。
3)旅游景点。节假日时,旅游景点常挤满了各地涌来的人,要拍照的,要买东西的,要嬉笑打闹的都有。如果人人说话都轻一点儿,长城的那些砖应该可以多挺几年吧。若人人都轻声说话,可能拥堵造成的烦闷也会减少几分吧。
不顾场合地大声喧哗,会让人感觉你是个粗鲁、没有礼貌的人。而如果已能做到轻声说话,却被周围人的高分贝烦扰到,那你大可走上前,礼貌地问一句;“请问,你们可以小声点儿吗?”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3.守时
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迟到的,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很多女孩儿可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约会时男孩等得越久,说明他越在乎。实际上,除了恋爱中的傻瓜外,几乎没有人会喜欢等人。
等待时的那种不确定感和焦虑,是非常糟糕的体验。不管你的迟到是因为意外还是无意,如果让人一直等,会让人觉得不受尊重、不被重视。迟到是个坏习惯,赶紧改了吧。
特别提醒:
1)如果你已经预计自己会迟到,一定要尽早通知对方。这是基本的礼貌。
2)如果万不得已迟到了,又无法及时通知到人,请一定在见面时诚恳地解释原因并真诚地道歉。
守时是美德,可以体现一个人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时间观念强的人,做事也会让人放心。

4.常用神奇的谢谢和对不起
有教养的人会不吝惜自己的感谢,也不会介意诚恳地道歉。
虽然我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会谢谢和对不起。可不知为何,长大后步履匆匆的我们常会把他人为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当成是理所当然的(Take for granted)。当走在前面的人帮你把门拉开时,室友帮你带回午餐时,妈妈做好饭时,你的一句“谢谢”会让人感觉很温暖。
管理学专家Adam M. Grant教授和Francesca Gino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说“谢谢”,会让事情的成功率提高一倍。原因是,人人都喜欢那种得到他人感谢后所带来的自己被需要的感觉,和由此带来的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研究还发现,如果人心怀感激之情,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对一种行为的正面鼓励。而同样,当你做错了事,也别想着闷声混过去算了。你应该要对所做的事情负责,错了就应该道歉。
有教养的人,能表示感激,也能诚恳认错。这是一个人展示真诚与教养的最好机会。

5.不轻易评判
圣经上说:“Judge not, or you will be judged.”这是非常有智慧的生活哲学。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根据一个人的外表、肤色、说的一句话、一次会面或一次表演,就迫不及待地在背后议论,急不可耐地发表我们的看法。
可实际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那个假睫毛掉下来的女孩,可能刚跟男朋友分手哭过。那些对人很小气的人,可能是因为家里爸妈等着她寄钱回家治病。一个令人不舒服的强势推销员,很可能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存,他不得不练就死赖脸拉客户的招数。就像电影《搜索》里的叶蓝秋,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后处于崩溃边缘,因没在公车上没心情让座,结果被漫天的指责和人肉逼到了绝境。
对人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同理心,不轻易评判他人是有教养的表现。真正自信的人不会轻易浪费时间去评判他人,也不会过于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这份从容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这份自信会让你看起来很从容,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6.不轻易抱怨
有教养的人很少当着别人的面抱怨。不管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没有人喜欢总是抱怨的人。现代社会节奏紧张,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容易,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破事儿。有教养的人,会知道遇到不顺利时,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处理问题。
记得有个外企IT咨询人士说过,他每天的工作就是“Clean all the mess and shit”,而且还要学会愉快地去清理。把工作做好,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情绪是本份。如果你遇到一点不顺利,就四处去抱怨,你不仅很自私地将他人当情绪垃圾桶,占用了他人的时间,还会给人带去原本不应承受的莫名压力。
有教养的人,不轻易抱怨,而是会在逆境中寻求解决方法和出路。


7.吃饭不咂巴嘴
很多人都喜欢吃饭时聊天,边吃边聊。口里的食物还没咽下去,还在那吭哧吭哧地咂巴嘴,边砸吧还边让他人不得不欣赏嘴里那嚼得半烂不烂的食物,这是非常可怕的恶习。不客气地说,边吃饭边咂巴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猪猪吃饭的样子。
类似的恶习还有:
1)吃完饭牙缝有菜渣,不起身去漱口或剔牙,却坐在餐桌旁若无人地用舌头吸吸吸;
2)吃面喝汤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同学,可以拿个汤勺舀着汤慢慢喝吗?
日本人习惯了吃面要大声发出哧溜的声音,以表示对厨师厨艺的欣赏。可是这个习惯到了法国,很容易会引起整个餐馆大面积的嫌恶。
别以为这只是外国人多事,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礼记.曲礼上》中就有提到“毋咤食”,即吃饭时不要出声。只可惜老祖宗的这个好传统没有流传下来,很遗憾。
如果你一个人吃饭爱咂巴嘴,无所顾忌到奏出一曲交响乐,完全是你的自由。可跟他人一起吃饭,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了。有教养的人,就连吃饭时也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8.处理好自己制造的垃圾
有教养的人不会将他人的服务视为理所当然。
在餐馆里吃饭时,有些人会毫无顾忌地把啃过的骨头、咬了几口的肉、挑出来的葱姜蒜、擦嘴的纸、剔牙的牙签等等哗啦啦地散了半桌。这些垃圾不仅溢满了餐盘,散在桌上,有时还占到旁人的桌面上,画面美得令人不忍直视。
老实说,不管你长得多美、吃相再好,那一堆制造出来的垃圾是会让人反胃的。你可能会说,服务员会来收的。可是,你散落的那些垃圾,在服务员来收以前,一是会影响旁人的胃口,二也给服务员造成了额外的工作。
如果你是个体贴的人,你会尽量少制造垃圾。如果实在没办法,你或许可以把自己制造的垃圾稍微整理一下,等到服务员来收时,还可以稍微帮个手。否则,你所有的教养也跟着那散了一桌的垃圾,一起被扔进垃圾桶去了。
餐馆如是,其它公共场合也一样。处理好自己制造的垃圾,是一个有教养人对他人劳动和环境的尊重。

9.进门前先擦一擦鞋底的尘
进别人家门前,先在门口的垫子把脚底的尘擦一擦,尤其是下雨天。主人家会非常感激你的贴心。要知道,主人家为了迎接客人,可能打扫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地板清洁得一尘不染。结果粗心的你一进门,就把一路上的尘土、沙子,和不知哪里来的不明物带进家里。看到地板上的脚印,看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珍视,主人未必会当面说,但很可能在看到你踏进门的那一刻,她的心里在轻轻地叹气。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10.排队上车时,先下后上
让别人先下车,你再上车,方便每一个人进出。但鉴于北上广的拥堵高峰状况,估计你等上个半秒钟,后面的人都已经蜂拥而上,结果可能会导致你半小时没车坐。特别提示:这条细节请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来使用。补充这一句话实属无奈。如果某天每个人都知道要先下后上,我就无需担心看了本文的人没车可坐了。

以上的十个小细节,虽不能囊括教养该涵盖的所有范畴,但至少包括了几个要义,那就是尊重、关怀、诚恳和不影响他人。如人人能自觉注意这四点,那我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会和谐很多。
教养可以小到作为个人的名片,也可以大到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全世界最有教养的十个国家的名单里,没有中国,而韩国和日本却赫然其中,这让我感到羞愧。我们素来以礼仪之邦为豪,但在外人眼里,我们的教养到哪里去了?韩国和日本不都是曾经借着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吗?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不小心,弄丢了什么?


链接:

请注意这10个能让你更有教养的小细节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前言:在人际交往中,无法面面俱到,那也至少要在细微之处,表现出你的涵养。

▋  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

身处于错综密集的社会关系网中的我们,都免不了请人帮忙,或都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与鼓励。这个时候,表达感激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技能。但你真的会“感谢”吗?

我们在获取了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给予时,往往是随口一句“谢谢”便匆匆了事,偶尔为之无伤大雅,长此以往不免显得敷衍而没有诚意。

在这里建议大家培养一个小小的习惯,那就是: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它能让你的善意传达起来更加温暖,令人印象深刻。

▋  愤怒时与常态下保持一致

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看一个人是否慷慨豁达,要看他贫穷时的状态;看一个人是否沉着儒雅,要看他愤怒时的状态。

有的人平时嘻嘻哈哈,看似蛮通情达理,一言不合,立马翻脸,仿佛战斗中的雄鸡;而有的人,面对讥讽恶语,微微一笑,拂袖而去,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却将高姿态展露无遗

你说,情商高低是怎么显现出来的?我说,就是在这种非常态下暴露出来的,恰如郭德纲的那句“名言”:平时游的都很像个人,潮水一褪,谁没穿泳裤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建议大家,越是遭遇小人刁难,越要沉得住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先礼后兵。

▋  对所有“小人物”保持尊重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伴侣的哪一个小小的行为能让你瞬间对她/他好感加分?其中一种热门回答居然是:对服务员说谢谢。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颇有道理。

真正的强者,并非是那些趾高气扬,一出场仿佛全天下我最大的开挂群体,而是那些不卑不亢,常怀宽容悲悯之心的高情商者。

一个人对比他地位高,权势大的人保持谦卑尊敬并不稀奇,而他是否对“小人物”们保持足够的尊重?对服务人员是否礼貌?接过传单时是否会带一声谢谢?对身体有缺陷的人士是否报以宽容与忍让?这往往能看出他人品高低。

▋  懂得倾听,不插话

交流中什么样的谈话对象让人嗤之以鼻?我想是那些完全不顾对方与他人感受,话匣子一开滔滔不绝,即便轮到别人发表看法时他也不忘插两句的人。

懂得倾听不仅是种素养,更是一种交流技巧。

它能让你在沟通过程中准确聚焦对方观点,把握对方谈话心理与目的,也使你随后的回应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格外重要的必备技能,但并不是谁说的多谁就是赢家。

▋  时时懂得推己及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发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千多年前的教诲,放在当今社会,仍是余音绕梁,振聋发聩。

多年以来我发现,人们之间许多的矛盾争吵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得换位思考。

我们在寝室午休时讨厌被室友打扰,我们在赶公交时讨厌身边的人挤来挤去,我们开车时骂路人,过红灯时骂司机,但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如果在考虑一己私欲的同时,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眼前这个交往对象的感受,那么很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你也会慢慢成为大家眼中明达宽厚之人。

▋  低谷时更要注意仪态和表情

美国好莱坞身价最贵的男演员,威尔·史密斯曾主演过一部妇孺皆知的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本片取材于真实故事。

电影中,男主角克里斯是个职场失意,濒临破产的推销员一枚,在他人生最艰难绝望的低谷时刻,即便是在最坑爹的时光里,克里斯也把自己打扮得职业有条理。

即便身处糟乱的地狱,他也要活得像个上帝。你能看到,电影中的克里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着一套干净整洁的西装,即是是穷得吃不起饭,也毫不吝惜为头头垫付停车罚单。

为了让土豪金主成为自己的理财客户,他想方设法与其接近,却永远保持自重慷慨的姿态,不逢迎,不谄媚,不卑不亢,自重而真诚。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能看到,影片中的克里斯有一个特点,无论是走路还是与人打交道,永远会保持昂首挺胸,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丁点贫困潦倒的影子,在他的性格里更找不到一丝类似于“穷学生思维”所带来的桎梏与烙印。

自信,优雅,慷慨,热忱,执着,大气,最终帮助克里斯力挽人生颓势,如愿成为股票经纪人。幸福,总会主动敲响拥有大人生格局者的家门。

▋  即便相处多年,仍常顾及至亲感受

我对身边朋友印象的好坏,常常取决于他与家人通话时的态度;也见过许多情商高的人,发现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即便是对最亲近的人,也同样保持着尊重与恭敬。

我们常会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嗨,我跟你关系近才敢这么伤害你的嘛。典型的强盗逻辑。也有人说,跟他们客气什么呢?我是当他们是自己人才那样口无遮拦的。那么请问,你既然真的把他们珍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你连自己都不尊重的话,还怎么奢求别人尊重你?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公共场合要给足男票女票面子了,那不是因为显得你多么宽宏大量,而仅仅是因为,你在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我,爱他,我,尊重我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叫,自重。

▋  头脑清醒,语速正常,讲理不煽情

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来我往传递的无非就两样东西,一是信息,二是意见。信息不必多言,实事求是就好。而每逢观点交接,就难免会有冲突矛盾发生,这时,争论,就成为了交流时的一种“常态”。

观点对立并不可怕,更不可耻,然而表达意见的方式却很有讲究。如果你情绪激动,青筋暴起,嗓门越拉越高,甚至是脸红脖子粗,身边人对你的评价多会是:好low,这样一点也不酷…

在这里提醒大家,当我们与他人交换意见时,不要太着急,放心,对方的话会说完的,会给你留出充足的表达看法的机会。

而且,当你进行自我陈述时,语速放缓,切忌道德绑架,说理就是说理,不要动不动就煽情,越来越多的人不吃这套,大家拼的是谁的思路清晰。

▋  把人当人而非机器

现今的社交都太功利化了,目的性也太强。很多人重术不重道,过于醉心于方法技巧,但长久相处下来,总会让你感到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真诚。

无论在职场办公室里,还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好友之间请常联系。切忌现用现交,切忌现用现交,切忌现用现交,重说三,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真的不美妙。

另外,还有个常被大家忽视的细节请大家注意,那就是:领导也是人,上司也有七情六欲。很多初入职场的小盆友哪怕是面对一个比你早来几天的老大姐,也会唯唯诺诺,唯恐说错话办错事,最终变得呆板木讷,连接个苹果手都在发抖。

在这里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相处中,分清公私,找准位置,工作中勤勤恳恳,生活里一视同仁。

▋  交流时提供充分的信息

最后一点大家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话要说全,理要讲完。归根结底,生活中最坑爹的是什么?误解。误解又来源于什么呢?信息交流不足。

小明请小红帮他拿一把剪刀,小红不知道剪刀放在哪了。小明说:那边,那边。小红不知道是哪边。小明再说:就在那个的旁边。小红更不清楚那个是哪个。

小明急不可耐:哎呀,你怎么这样(其实他想说你怎么还没找到)。结果小红误以为小明在指责自己,大哭大闹,结果俩人双双崩溃无语。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很多事情都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大难题。别再信奉什么“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了”,细心点,该解释还是要说清。

总结起来就是:责备的话语,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重要的信息,能多说一句就多说一句。

注意10个小细节,做个有教养的人

健康心理 30秒人格魅力养成术:

 1.一定要微笑;2.不要谈论沉重话题;3.倾听时要有所回应;4.做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情;5.不要把后背靠在椅子上;6.目光在对方面部的“三角区”游荡;7.尽量让对方多说话;8.找不到共同话题时,就重复对方观点;9.不要透露过多个人细节;10.尽量减少说话时的手势。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和感激,就拥有了爱和快乐。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感恩的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