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鲁迅的书法,你更喜欢谁?

标签:
名人书法 |
分类: 文学艺术 |
阳光与闪电是面对黑暗的两种方式,在比较的意义上,温和的胡适不妨是阳光,犀利的鲁迅更合适的是闪电。闪电以它的锐利,可以刺穿黑暗,让黑暗现出原形。和闪电相比,阳光不是在黑暗中穿刺,而是在黑暗的外面将黑暗照亮。鲁迅与胡适在现代化之旅中的两种思考,两种选择,代表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精神路向。鲁迅与胡适的精神,都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长长的投影。他们的书法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你更喜欢谁呢?
胡适
http://p3.pstatp.com/large/9389/5849134079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http://p2.pstatp.com/large/9389/5849768113
有专家认为,胡适书法是典型的学者书法,学者书法的特征是文雅、含蓄、隽永、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学者书法很少注重对线条的单纯锤炼,而更为重视内在的气韵和整体的表现力。由于胡适在民国时期影响巨大,故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能得到他的墨宝,是一种荣幸。
http://p1.pstatp.com/large/9391/3183280831
http://p2.pstatp.com/large/9390/5646455024
http://p3.pstatp.com/large/9395/109907436
http://p2.pstatp.com/large/9391/6767567826
http://p3.pstatp.com/large/9395/3758502238
http://p2.pstatp.com/large/9397/926805326
http://p1.pstatp.com/large/9394/4222416989
http://p3.pstatp.com/large/9390/5646841468
http://p1.pstatp.com/large/9392/6497424765
http://p3.pstatp.com/large/9395/3758816854
http://p1.pstatp.com/large/9398/617517082
http://p3.pstatp.com/large/9394/548123258
http://p3.pstatp.com/large/9389/5854527636
http://p3.pstatp.com/large/9392/6497672124
http://p2.pstatp.com/large/9397/927502489
鲁迅
http://p3.pstatp.com/large/9397/927660539
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又是一位文人学者型书法大家。长期以来,因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思想界的地位反而掩盖了他的书法艺术造诣。也许,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更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历史文化现象。
http://p3.pstatp.com/large/9392/6497925569
鲁迅书法以学养入书,气息高雅自成一格;以诗情入书,气度沉雄个性鲜明;以境界入书,气象俊逸翰墨因缘;以自然入书,气韵生动造就天籁。无论历史的风云怎样变幻,鲁迅书法不仅从个体上审视是成功的,而且放置于20世纪书坛同样吸人眼球。其艺术审美价值、人文精神和所展示的文化意义,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有着值得深入思考的必要性和启示性。
http://p2.pstatp.com/large/9390/5647660720
说起鲁迅书法,禁不住联想到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联想到有“兰亭圣地”美称所出产的品牌绍兴老酒。鲁迅书法,与其文风不尽相同,风格殊异。其书古朴淳厚,具有耐人寻味的视觉冲击效应,经得起品赏与咀嚼,俨如沉香浓郁的地道绍兴陈年佳酿。由此可见,诞生于20世纪中国大地上的文化巨人鲁迅,是书坛上一位“真人不露面”的顶尖书法高手,自有其独特魅力。
http://p3.pstatp.com/large/9391/6769030339
兴趣广泛的鲁迅有时书兴蓬勃,援笔作书,横涂竖抹,间或参杂篆隶结构、章草的笔意,形式也游离于他平日惯见的体式,流露出与平昔不同的趣味、情调。相对于他的文稿,鲁迅的这类墨迹,保持着他文稿类墨迹的洒脱气质,笔划沉着内敛,善于用隶书笔意的线条,线型质直,字态清晰,‘融冶篆隶于一炉’,充满着篆情隶趣。
http://p1.pstatp.com/large/9391/3185592021
鲁迅的文稿墨迹,严密精当,线条细腻流畅,一般字迹偏小。鲁迅用笔高度娴熟,结构圆转,这种收写能力来自他长期不辍抄校碑帖书籍所做的功夫。在这一类墨迹中,尽管有时运笔迅速,连续不断,但笔划含蓄,很少有向外扩张的结构形体,快速行笔带来的结果只表现在增加结构和线条的生动性,未对单字构成的字群氛围及章法结构秩序产生任何影响。
http://p3.pstatp.com/large/9393/4882359951
鲁迅能作细楷,连续数面,累数千字而精神不懈,前后神气高度贯注,字形精整具典型,这样的功力,若非熟悉毛笔书写的性能又长期热毛笔为书写工具大概是很难具备的。鲁迅作为一个著名学者,他晚年极关注西方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的发展,翻译介绍了美术理论文章,他从事的那些工作当然会影响到他对书法的认识。
http://p1.pstatp.com/large/9395/3759412647
http://p3.pstatp.com/large/9393/4883576083
鲁迅在日常的实用书写过程中获得笔法意蕴的,长期的磨砺,最终致于“水到渠成”的境界,他书写的个性意识充分潜入到平实熟练的书写操作中,因而他的书写极其平易,风格面目仍然十分传统古朴。
http://p2.pstatp.com/large/9390/5651631583
* 鲁迅与胡适,也有渊源。
鲁迅喜欢吃辣,据说最开始吃辣是为了解困,后来就上瘾了。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个小说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为此请胡适到北京绍兴会馆吃饭,第一道菜就是放过辣椒的梅干菜扣肉。
这个菜胡适非常喜欢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问鲁迅:“据我所知江浙一带人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鲁迅答:“绍兴人确无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支辣椒来,分成几节放进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额头冒汗,周身发软,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
http://p1.pstatp.com/large/9390/5651811557
http://p3.pstatp.com/large/9392/6499112593
书信一封。鲁迅手绘厦门大学与集美楼简图
http://p2.pstatp.com/large/9396/1127279452
1913年,鲁迅手绘《土偶图》两幅。
http://p2.pstatp.com/large/9388/6111245449
鲁迅在上海时使用的名片。
http://p3.pstatp.com/large/9393/4883712536
《无题》诗稿。1934年5月30日,鲁迅书赠日本友人新居格。
http://p1.pstatp.com/large/9391/3189596908
1933年6月18日,杨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6月20日鲁迅送殓归来,写此诗。
http://p3.pstatp.com/large/9391/6770662865
30年代,在上海,赠日本友人增田涉。
http://p2.pstatp.com/large/9392/6499197856
1931年2月,悼左联五烈士诗。
http://p2.pstatp.com/large/9389/5860677365
《赠邬其山(内山完造)》诗。1931年书赠。初未钤印,内山完造指出后,鲁迅以手指蘸印泥,在落款处留下此志。
http://p1.pstatp.com/large/9397/930070723
1933年3月2日,鲁迅题写在《彷徨》扉页上,赠日本友人山县初男。
http://p3.pstatp.com/large/9393/1252681563
鲁迅抄《三体石经尚书残字》手迹。
http://p2.pstatp.com/large/9389/5861006176
鲁迅南京求学时自刻印章“戎马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