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位爸爸妈妈,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2015-08-06 05:35:33)
标签:

父母必读

家教策略

孩子

父母

育儿

分类: 家教园地
各位爸爸妈妈,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各位爸爸妈妈,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原因篇--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
  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当孩子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孩子还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一件公认的难事。也许你告诉他“停下来”,他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对他说“等一会”,那就太为难他了。你必须先要让他知道“一会”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顽童心理在作怪
  有时侯孩子喜欢破坏规矩,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你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比如,孩子刚刚学会开电视开关的时候,他会对此事很感兴趣,会一直反复地开、关电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情严肃地要求他停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已经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去触摸电视,爸爸脸上就会出现好玩的表情,还会和我说(即使你说的是个“不”字,我也喜欢)。
  作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于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各位爸爸妈妈,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对策篇--孩子不守规矩怎么办

  提倡给孩子“自由”,并不等于放弃培育孩子成长所需的规则和标准。有些时候,父母还是应该以坚定的态度给孩子指明“对”与“错”的界限。

  当儿子为玩具争吵
  前两天,涛涛爸爸为儿子买了一台游戏机,当堂哥来家作客时,涛涛得意地拿出自己心爱的游戏机给堂哥玩。可没过多久,两人就为该轮到谁玩而争吵不休。涛涛妈妈赶紧找出一件也是不久前买的电子玩具,让他们各玩各的。
  点评:可这不是个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把游戏机没收,然后告诉他们,除非学会分享,否则就不再给他们玩了。因为此时正是教孩子与同伴分享的最好机会。分享是孩子们要学到的道德品质之一。所以不妨把每一次孩子间的冲突当作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摸索出来的分享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女儿在聚餐时挑食
  “五一”长假里,敏敏妈妈接到老同学聚会的邀请,大家约好带上各自的孩子共进午餐。所有的人都同意在一家餐馆用餐。可是敏敏妈妈心里明白,6岁的女儿吃东西很挑剔,她从来不吃那些她不熟悉的或者看上去有些奇怪的食物。敏敏妈妈不禁犯愁:是自己先去买一份孩子喜欢吃的炸鸡汉堡带在身上,午餐时给女儿吃呢?还是不迁就,就让挑剔的女儿尝尝新口味呢?结果,敏敏妈妈选择了后者。
  点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让孩子尝尝她不想吃的东西并不过分,实际上,孩子少吃一顿饭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相反,如果父母过于关注孩子到底吃什么、吃没吃等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大多时候,孩子的情绪是受父母影响的,如果大家都高高兴兴地享受美好的时光,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在乎其他。

  当女儿外出游玩后不肯回家
  晓晓父母周末带女儿去游乐园玩,临出门前,他们与4岁的晓晓约定,玩两个小时后就得回家,否则就会使前来的叔叔阿姨等在家门外。晓晓听后一口答应,。但当约定的时候到了,女儿却死活不愿意上车回家。晓晓父母最后只得答应,如果晓晓按时回家的话,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女儿这才同意。
  点评:正确的做法是,把女儿抱上车回家。既然你的孩子已经承诺“两小时后回家”,就该这样做到。当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提前5分钟就提醒孩子,一次次的交换条件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当晚饭孩子闹着要吃零食
  快要吃饭了,3岁的东东却吵着闹着要吃动物饼干。妈妈不想因为饭前吃零食而影响儿子吃正餐,于是便估计一下东东的饥饿程度,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安静下了,就给你两块饼干吃。
  点评:的确,孩子的哭闹是可以发挥作用。但是,作为妈妈有没有想过,只要孩子一哭闹,你就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或者做些什么事情去哄他的话,这无异于鼓励坏行为。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做一次深呼吸,对他这种纠缠说“不”。
  很多情况下,父母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孩子高兴,但是作为父母必须清楚,做为家长,你们的态度和标准将影响到你的孩子能否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所以,你必须做一些孩子不愿意接受的决定。
  
  支招:如何为孩子立规矩
  为孩子立规矩,愈早愈好
  在孩子学习新的行为的过程中,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令家长觉的烦恼及觉得需要作出惩罚。事实上,作为管教者,“管”及“教”同样重要,以往支持“开放”及“任由孩子自然发挥”的美国家庭及学者,也纷纷重回探索“规矩”在管教上的重要意义。
  家长要明白:
  ★ “规矩”不等于要“不准这样”、“不准那样”;
  ★ “规矩”也不等于“限制孩子的自由”;
  ★ “规矩”更不等于“要打”、“要罚”;
  ★ “管教”不等于“打孩子” ;
  ★ “管教”不等于“不准孩子吃饭” ;
  ★ “管教”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潜能发挥”;

  家长订立规矩,须留意以下几点
  以爱为基础:家长在订规矩时,必须以爱为基础,当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爱时,自然会更乐意接受家长所订立的行为规范。
  配合孩子的发展:家长所订的规矩,必须要配合孩子的能力和发展阶段,切忌要求过多及过高。
  简洁及明确:所订的规矩,必须简洁及明确,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例如告诉孩子:“发脾气时可以打枕头,但不可以打人(包括父母)及摔东西。”

  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学习自主,所以家长应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以便孩子明白及信服规范。
  孩子的选择范围要看孩子的能力而定:
  ★对三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选择:“你选择是长针走到5字时要吃完饭,还是长针走到8字时要吃完饭?”
  ★对五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她选择:“你选择做完一个补充才开始玩一个钟,还是玩完半个钟之后,再做三个补充?”
  讲得出,做得到:规矩订定后,家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立场坚定,切实执行。讲得出,做得到,如果家长自知不能紧守原则的话,或是不能实行的,就不要订了。
  规矩清楚,赏罚分明:如果孩子的不当行为不会影响他人,父母应不予以理会;而不当行为停止时,便应立刻嘉许孩子。但如果这不当行为会影响他人或造成严重后果,父母应命令孩子立刻停止,并予以惩罚。
  不断调整:家长要因应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调整所订的规矩,如果孩子表现出的自控哪里较大,可以让他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更能从中建立自控的反射功能。
  说起来,规矩就是规则。我们的社会需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给孩子订立规矩,道理也一样;不给孩子订规矩,受害的不仅是父母,更殃及孩子本身。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需要知道和别人怎么相处。(来源:有家爱婴-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链接: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订立规矩?

各位爸爸妈妈,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1、怀着爱心惩罚孩子。在如今的社会中,惩罚不是件好事。惩罚让父母心怀歉疚,让孩子更加任性和不受控制。然而孩子是需要限制和规范的,他们偶尔会忽略掉这些限制和规范,而这时候就需要合理的惩罚。父母要让孩子们清楚是因为什么才遭受的惩罚,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惩罚是为了他们好,是来自于父母的关爱。
禁止打屁股或者扇巴掌一类的体罚。那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听管教,有研究指出,这些孩子更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架或者最后变成地痞流氓。
2、赞扬孩子好的行为。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表扬孩子比在孩子做错了之后惩罚孩子要重要得多。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他/她做对了,并且鼓励他/她继续这样做。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好,无论是在和小朋友们玩耍时分享玩具还是在坐车的时候不哭不闹,都要让他们知道你注意到了这些。不要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什么都不说,而在他们表现得不好的时候一味地惩罚。
不要轻视表扬的重要性,在你的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说“你……,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会让你的孩子认为这个行为真的是值得称赞的。
你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个玩具或好吃的做奖励,但千万不要让他以为他做任何好事都会得到奖励。
3、要前后一致。如果你想有效地管束孩子,那么你就要前后保持一致。你不能今天因为某事惩罚了孩子,而明天又给孩子一块糖让他不要再做这件事了,或者因为太累就压根什么都不说。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好,比如上厕所后冲水,你就要保证每次他这么做之后都要表扬他。前后一致会让孩子记住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如果你和你的配偶一起教育孩子,那么你们就是一个阵营的,要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在你的家里出现“白脸”“红脸”一说。
4、解释清楚规定。如果你想让孩子认同你的规定,那就好好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们不能做。不要只是告诉孩子要对其他小朋友大方或者在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整理好;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会给他、你或者往大了说,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好处。把孩子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意义告诉孩子会让他理解你这样教育他的原因。
5、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管束孩子,塑造孩子优秀的品质是重要的一环。如果他做了错事,比如把食物扔在地上,要让他承认他做过这件事,并且解释他为什么做这件事,而不是让他责怪别人、推卸责任甚至彻底否认。在孩子淘气之后,你要和他谈一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引导他做正确的事。
让你的孩子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之后还不认真对待。(2015-08-05 生活小助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