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频现千年“神物”:银白太岁、千年杜鹃王
两棵杜鹃树均呈半圆球状,枝叶整齐,仿佛被园艺工人精心修剪过
一般,远远望去,形似一个绿色的大蘑菇。
近日,重庆城口发现了千年太岁以及千年杜鹃王的消息让这巴山中的生态之城引来外界高度关注。
而千年杜鹃王是几个驴友在一字梁山上露营时发现的两棵杜鹃树,其中较大的一棵树冠冠围达20余米,需15人才能合围。
“千年杜鹃王”需15人才能合围
“这两棵杜鹃好大哦,肯定生长了上千年!”11月11日,记者在城口县明中乡一字梁山见到了被当地村民封为“千年杜鹃王”的两棵杜鹃树,枝叶茂盛,长势喜人。
“我和几个驴友一起到一字梁山上露营时发现了这两棵古树,正遇到开花的季节,紫色的花无比好看,连一片叶子也看不到,就像一个花球。”明中乡野外露营爱好者向记者描述了发现“千年杜鹃王”时的情景。
记者爬上海拔1800米的一字梁山,见到了传说中的“千年杜鹃王”。两棵杜鹃树均呈半圆球状,枝叶整齐,仿佛被园艺工人精心修剪过一般,远远望去,形似一个绿色的大蘑菇。其中较大的一棵树冠冠围达20余米,需15人才能合围;较小的一棵冠围也有近19米。当地村民介绍,两棵杜鹃古树相生相伴,相濡以沫历经千年。到了每年的5月份,这两棵杜鹃王树便开满了紫色的花,每棵树上数万朵杜鹃花竞相开放时,只见花朵不见叶,成了一个紫色的大花球。
“和此前发现的千年银杏树一样,这两棵杜鹃古树是明中的财富!”明中乡党委书记江成敏介绍,当前,应做好对这两棵杜鹃古树的保护。该乡已邀请林业等相关部门的相关专家到现场对杜鹃古树的生长特点、树龄等作深入的研判。
据了解,之前,城口曾在九重山发现过一棵野生杜鹃古树。(来源 新华网重庆频道综合)
链接2:
这些年重庆发现的神秘物体:千年太岁、神秘天书
日前渝陕交界地黄安坝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有间房子的玻璃水箱里用山泉水养着一株千年太岁,目前太岁不对游客开放。(略)
这些年在重庆发现的奇怪生物,没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双眼似人的蛇蜥、4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暗穴内浑身荧光的两栖生物……一起来回顾吧。
缙云山发现奇怪生物双眼似人
后确认为蛇蜥
今年4月17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工王二志巡山途中发现一条方形蛇,经重庆自然博物馆黄永昭、西师附中罗键等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鉴定,该物种为脆蛇蜥,像黄鳝又像蛇。这条脆蛇蜥的背光滑无鳞片、黄褐色,头上长着两只似人的眼睛,会四处爬行。“蛇与蜥蜴最大的区别在于,蛇没有眼帘但是蜥蜴有。”罗键说。据了解,蛇蜥属于蜥蜴目蛇蜥科脆蛇蜥属,又称为脆蛇蜥、土龙,是一种无四肢的蜥蜴。蛇蜥现在我国仅2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省。
深夜小区突然有娃娃哭声 第二天发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
今年2月,住在金凤大厦小区某栋6楼的沈婆婆,突然听到一阵娃娃哭声从小区里传来。她来到窗边,正想找出声音来自哪里,声音却突然消失了……第二天,小区清洁工在院子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生物。经过专家鉴定,这个奇怪的生物其实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大概有两三斤重,因为在重庆市区不常见,所以才会让大家觉得很奇怪。重庆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很可能是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办理了相关手续,还是可以人工养殖的。这条娃娃鱼应该是主人家中跑出来的,或是主人不想要了扔出来的。”
重庆彭水县鹿角中学发现4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
2014年8月,重庆彭水县鹿角中学发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化石群,此化石群距今已有4亿年历史。化石就位于学校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校长称“修建教学楼时发现了这些化石,本来想打造成化石博物馆,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我们只能把它建成一座花园,进行保护。”巨石上各种生物化石形态清晰可见。
市民黑暗洞穴发现奇特生物 浑身荧光
去年,重庆奥特多探险队在万盛黑山谷一处山洞测绘时,在水潭里发现了一种两栖物种。这种洞穴生物生活在洞口以下约100米的深处,数量约20只,大小不一,有扁平的头部,眼睛没有蜕化,四肢有点像幼年的青蛙,但是没有蹼。身上有黑色的条纹,均匀分布着黑色的圆点,腹部圆点呈黄色,长着一条近似透明的大尾巴,放在手掌上能感觉到它分泌的黏液。尾巴比腿要粗壮很多。大家推测,这个大尾巴应该是它们的功能性器官,而不会像蝌蚪的尾巴逐渐蜕化。
重庆步行街惊现“夜行侠”——飞鼠
今年5月,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的一棵银杏树上,有个小东西,棕褐色毛发,脸上白色条纹,正趴在树杈间一动不动,但是一跳就有2米多远。后来市动物园相关人员来查看,兽医周先生称,这只动物俗名叫飞鼠、飞狐,跳跃能力强,属夜行动物,白天精神不好。飞鼠学名叫红白鼯鼠,为松鼠科啮齿动物,因腋下长肉翅,跳跃时肉翅张开,近似滑翔状而得名。尾长达四五十厘米,几乎与身体同长,夜里才出来活动觅食,以树果、种子、嫩芽及昆虫等为食,列入“三有”(有益、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动物名录。
重庆发现神秘天书
书中文字无人能识
周永乐家住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个爱好当地民族文化器物收藏的土家族生意人。2006年,周永乐到酉阳宜居镇收购旧货,无意中发现一本线装的古书十分特别。
这本书的纸张是武陵山区历史上常用的“皮纸”,共20多页,字迹工整有力,近似繁体字。但上面的字从封面到正文,周永乐竟然全都不认识,这顿时让他傻了眼。细看之下,周永乐发现,在正文每个字的旁边,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汉字,类似翻译。周永乐认为:“现在大家公认的是,作为少数民族的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如果能解开这些在乌江流域发现的书上所写的神秘文字,证实它们是土家族的文字,那么将会是土家族文化中重大的发现,从而改写我国少数民族史。”( 新华网重庆频道综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