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2014-07-05 15:33:18)
标签:

合肥游

三河古镇

古街

古桥

杂谈

分类: 老憨家园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上周六,一家5口人驱车去距合肥40公里的三合古镇游览

千年古镇三河位于安徽肥西境内,地处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称为"鹊岸"。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吴楚之战,1858年,太平军也在此发生过激战,由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天王府四合院等。 
三河镇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亚于苏南周庄。同时,荟粹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

2006年暑假,为给儿子与儿媳定亲,与其舅舅姨夫驱车第一次来到合肥,到三合镇游览过。那时设施没有现在完善,游人也没有现在这样多,印象挺好的。一晃8年过去了,孙子马上4周岁了,故地重游,感慨良多,也加深了对三河古镇的认识了解。

景区入口由杨振宁题写的镇名刻石,第一次来时还没有。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过了这座桥就进入景区古街了。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老街处处流露出岁月沧桑的痕迹。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与其他地方的古镇一样,商业气息也很浓,到处有卖小商品和土特产的的。为宝宝买了一顶凉帽,他很喜欢,马上戴在头上。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宝宝对古街古巷古宅充满好奇,戴着刚买的凉帽,几乎经过每个巷子宅门时都想进去探看一番。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因为周围是河,古桥也很多,建材、式样、风格各不相同。桥都健在,可惜河水不多了。
最下面图片里的这座桥叫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全桥用厚青条石铺成,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我们看到的这座七层楼阁就是“望月阁”,站在桥上望月,可以望见三个月亮-一个月亮在天,一个月亮在水上,还有一个月亮在我们的心上。望月桥又称圆梦桥,据说,每月十五月圆时,只要到这桥上望月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重游合肥三合古镇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三合镇也有一些收费景点,票价在10元——30元之间。较有名的有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故居、孙立人故居、国粹楼等。

我们游览了刘同兴隆庄。
刘同兴隆庄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在清末古西街有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刘同兴隆庄为刘锦堂的宅第。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其面积达700平方米,五进八厢32间,隆庄临街是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三进为敞厅,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为居住宿舍。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刘同兴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如今走入庄内,依然可见当年的情形,实物和栩栩如生的蜡像,使人如同穿越时空,领略彼时的徽商文化。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望月阁门票20元。望月阁也叫国粹楼,是三河镇的制高点,望月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旁边相邻的是望月桥。游人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古镇美景尽收眼底,感受水乡的灵气,古镇的沧桑,阁楼、碧水、古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置身其中,眼界开阔,心情豁然开朗。望月阁现在辟为民俗展览馆,展示了古镇传世精品及近千件民间珍藏的古代艺术品,展品品种丰富,精品独特,珍藏的的各代匾额堪称全国唯一。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在望月阁七层观望台登高望远,可以一览三河古镇风光。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三合镇古老的小巷子很多,最有名的是一人巷,它位于三河古南街杨振宁旧居北侧,是一条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的幽深巷子,全长80余米。两边高高的马头墙使得小巷更加幽深。这条巷子因为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而闻名于世。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杨振宁旧居门票30元,2006年来时曾经游仔细览过,这次就没有再去。

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该旧居共五进房屋,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教授的图片和文学资料展览。第三进房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在此住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第四、五进是以声、光、电的形式来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杨振宁先生至今仍然对过去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记忆犹新,2001年4月21日,杨振宁先生百忙中仍抽出时间特地回来看看,故地重游,十分欣慰。2003年10月又特地致信三河,关心家乡建设,表示有时间一定再回来看看。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就在望月桥附近的土菜馆吃午饭。还真实惠,饭菜加2瓶啤酒才花了120元。
宝宝在这里见到了大河蚌和泥鳅,玩的很开心。以前会唱《抓泥鳅》的歌曲,还没有见过真正的泥鳅呢。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饭后继续游览,买了一提当地三河米酒。上次买过,挺好喝的。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仙姑楼票价10元,上一次去过,可看东西不多,就没有再去。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施道生为人敦厚,乐施好善,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三河百货业巨贾"金聚丰"的当家人金竹斋与施道生情投意合,募得众商号大宗款项,全新建造“仙姑楼”,塑金身,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斋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虽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时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

从此,仙姑楼蜚声鹤起,舒、桐、庐三县及六安、合肥、芜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来三河镇求仙姑、祈祷福寿祥和。中和祥得此殊荣,生意愈加红火。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以及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下午3点感到有些劳累,就往家赶。
孙立人故居以及英王府等没有来得及去看,有些遗憾。一座千年古镇,一次两次是看不全的,即使走马观花;以后适时再来吧。

重游合肥三合古镇

孙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的故居。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孙立人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孙立人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三河有着2500年的历史了,在《左传》中就有过记载。在近代史上有一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一——三河大捷。英王府,就是太平天国时的英王陈玉成的指挥部所在地上。12米长的照壁上题写着故英王府四个大字。4米8宽的两道青石门框显示着一种庄严和大气。左右两个配楼更装点出威武和雄壮。英王府内将设太平天国三河大捷纪念馆,展示这场大战的历史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