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2013-09-04 20:08:52)
标签:

佛教知识

分类: 百科知识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意译为:一.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二.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乐,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

    第一位是坐鹿罗汉,他曾经乘坐他的鹿骑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二位是欢喜罗汉,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三位是举钵罗汉,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四位是托塔罗汉,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五位是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六位是过江罗汉,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七位是骑象罗汉,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八位是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原现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九位是开心罗汉,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位是探手罗汉,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一位是沉思罗汉,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二位是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三位是布袋罗汉,因为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没时都是笑口常开。现今也被叫做布袋弥勒。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四位是芭蕉罗汉,因为他是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有一天终于在芭蕉树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五位是长眉罗汉,跟骑象罗汉一样,也是佛的侍者,传说自从出生时就有了两条长眉了,所以叫做长眉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六位是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因为早在古印度之时,龙王偷佛经,他就降幅过龙王,夺回佛经,所以立了大功,所以叫做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因为在寺庙外经常遇到有一只饥饿的老虎,他把他的斋饭分给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罗汉。十八罗汉的来历及排序

(来源 网络)

 

 

    链接:

   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不入涅槃。公元二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

  十六罗汉具体名称如下:

  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

  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

  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

  苏频陀(“托塔罗汉”)

  诺矩罗(“静坐罗汉”)

  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

  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

  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

  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

  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

  罗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

  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

  因揭陀(“布袋罗汉”)

  伐那娑斯(“芭蕉罗汉”)

  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

  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再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