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游九华

标签:
旅游 |
分类: 老憨家园 |
驱车3个小时赶到九华山下。门票全价190元,正值九华山搞优惠活动,安徽省内居民凭本人身份证可享受购半价,凭教师资格证也享受半价(说起来真正尊师的还是安徽,所有景区凭教师资格证一律打五折。),倒省了一半的门票钱。
车子沿着盘山路逶迤而上,沿途满眼青翠,竹木成荫,隐天蔽日,似进入世外桃源。又用半个多小时到达九华街。
九华街景区海拔600多米,全长5公里,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鉴山上的名胜。
我们在了九华街的农家小店昌荣山庄住下。九华山上的宾馆旅店非常多,可谓鳞次栉比,儿子是通过网上选择预定的,每间130元。别说这个小店无论服务态度还是服务设施卫生环境都不错。
山上还真是很凉快,山下一般在28——37度左右,而九华街只有25-32度。很适合盛夏旅游。吃过中午饭,下午便开始游览。
在佛教名山自然就是看寺庙。九华山有大小寺庙98座,有名的也有近10座。九华街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九华圣境”门坊、化城寺、放生池、娘娘塔、祗园寺、太白书堂、龙庵、通惠庵、闵公墓、旃檀林、上禅堂、百岁宫、肉身殿、小天台等景点(有的也将百岁宫、肉身殿等点划分为百岁宫景区)。我们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游览几处。
首先去的是化城寺。
化城寺位于九华街的中心,全国重点寺院,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地藏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地藏道场的开山祖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辟有九华山文物展览馆。
我们来到不巧,主殿正在维修,没法看寺庙全貌了。
殿前的放生池,里面鱼和乌龟很多,不少乌龟从水里爬到石头上。
大雄宝殿和藏经楼。
寺内陈列的谛听。谛听,俗称独角兽,是金地藏菩萨的坐骑,此为清康熙年间姑苏众信士募化冶铸敬献九华山,乃镇馆之宝。
九华街北端有专门的谛听堂,我们没进去游览。
寺内陈列展览的文物。上图为九华山主要肉身菩萨介绍。首先介绍金地藏菩萨。
再去百岁宫。坐落于插霄峰(东峰)之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在九华山所有的寺庙中,百岁宫是唯一的白墙,而其它庙庵均为黄墙。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宝殿,供奉着无瑕禅师的肉身。
九华街上远眺百岁宫。百岁宫是寺庙中唯一的白墙。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写的匾额。
五百罗汉堂。
我们用半小时步行上山,孙子有他妈陪着坐缆车上去。沿途有好多小心猴子的提示牌,但未见其踪。等我们上去才知道孙子遭遇了猴子,发生了一件当时很恐怖但后来又觉得很有趣的事:有一只和他身材差不多大的猴子跳到身边与他相拥厮夺,原来是抢他的那瓶矿泉水喝,终于得逞。把他吓得哇哇大哭。事发突然,大人也吓了一跳。不然拍下当时的情景一定很有趣。
在山上从西面、东面往下看,景色很不错。照张相吧。
这就是东面有名的睡佛。睡佛仰面天际,从右往左观看,其睫毛可见,鼻梁高耸,面庞饱满,下颌圆润,喉结突出,面部表情慈祥可亲。有点像吧。
从百岁宫下来再去游祇园寺。祗园寺的寺庙建筑在九华山所有的寺庙中最为独特,黄色的寺墙,规模宏大,可以说是九华街上比较重要的建筑。这个寺庙有着区别九华山所有寺庙当中一个显著特征,祗园寺为宫殿式建筑与皖南民居相结合的特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不在宫殿式建筑中,而是同在一中轴线上,依山而建。
寺院也有“五好”评比。
本来下午还想去肉身宝殿的,时间已晚只得推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先去肉身宝殿。肉身宝殿,俗称肉身塔,位于九华山神光岭上。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肉身宝殿周围环境很幽静,塔殿很宏伟,由山下进入宝殿内需要攀登81级石阶,由肉身殿北大门进入殿内需攀登99级石阶。还可以从西门曲折而入。殿中央“地藏塔”是一座七层木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阂公。地藏生日期间有连续3通宵的绕殿念地藏圣号,很多人参加,气氛很好。此寺全山香火最盛,有九十多位僧人。
此寺正门是很少见的朝北。进门扣头跪拜后再按左方向绕地藏塔三周。有的香客直接是跪地膝行三周以示虔诚。有一群香客席地而跪齐声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也有穿这种道袍的游客,往往很虔诚,经常跪地膝行(此照片照于天台峰)。
肉身宝殿的北面广场。
从广场看北面正门,有99级台阶。下面还有很多辅助建筑。为了停车方便我们从西门而入未能去游览。
神光岭环境幽静,古木参天,有很多如青钱柳、黄檀、细叶青冈等名贵古树。不远处就是宾馆。
从肉身宝殿出来再去游大天台。驱车到凤凰古松处,乘索道可至,凤凰松到天台5公里,爬上去,大约用时2小时。也可从九华街通惠寺后沿山道步行上山,全程步行约3-4小时。
即使坐索道天台的景色也很吸引人。
天台景色可与黄山媲美。寺庙与山体结合完美,高耸在云霄中,景色独特,险峻壮丽。15分钟的索道,可尽情欣赏天台美景。
天台峰海拔高度1336米,略低于十王峰,因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圣迹”之所在,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即地藏禅林),古名天台寺。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这里也是游客游九华必到之处,故民谣日:“上九华不到天台,白流汗等于没来。”但随旅行团则一般不到这个地方。
从远处看天台寺。最高的是天台寺,中间是拜经台。
从索道站出来,沿台阶一直往东走,可到到达拜经台,由拜经台向南一直沿陡峭的台阶攀登,就到达天台寺。
古拜经台位于天台峰下,始建于唐代,传说金地藏就曾在这块凸出的平台上拜诵《华严经》,这方岩石就是他跪拜时的垫脚石,因而留下了足印。于是僧人建寺纪念,取名“大愿庵”。因为“拜经”比较通俗易记,所以人们都叫它“古拜经台”。
沿途不同距离由远及近看拜经台,景色很漂亮。
从拜经台回望走过的道路。
这条路很险要,已经不让走。
沿途遇到很多挑山工,虽然不如泰山挑山工有名,但同样艰辛和坚毅。从凤凰松挑到天台峰,工钱是每斤货物0.4元。
以拜经台为背景留个影,瞧小孙子的表情。
小家伙登山很努力,但毕竟才三周岁,就由他妈妈陪伴在拜经台休息,没有再登天台峰。
天台寺在望,再加一把劲,就要到了。
天台寺下面的道边摩崖石刻。
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内。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4个大字。
在天台寺,游客捐100元香火钱就可以分批进入寺内做道佛事
。每个寺庙都把100元以上的游客名字刻入这样的石碑,或者写入铁瓦。
至寺前回首一看,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因骄立如屏,故名玉屏峰。龙头峰上有平台,约20平方米,台上有捧日亭,亭六角形,前立铁鼎,有铁栏环护。天台峰最高处名云峡,有两大岩石,并立为门,下宽上窄,从岩隙仰视,蓝天一线,又名一线天。此处是观九华全景,看云海日出最佳处,“天台晓日”为九华十景之一。
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一线天和玉屏峰上留个影。
虽然坐索道上来,登上天台峰仍感到很劳累了,就没有再继续游览。中午下山往家赶。
总的感觉,九华山比起其他佛教名山,商业气息要淡一些,敬佛气息浓一些,清静一些。值得一游,自驾游很方便。
链接1
九华山名称的来历及地藏王菩萨。
链接2
四大佛教名山道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