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标签:
转载 |
分类: 域外见闻 |
他从不吝啬表达他对我们的爱. 早上刚起床, 他就对着奶奶宣布: 妈妈爱我, 我爱妈妈. 奶奶问: 那你爱不爱奶奶, 他就惜字如金了,
呵呵. 这个时候奶奶一般的威胁他说,那你今天晚上跟你妈睡(他晚上都和奶奶睡一起), 他会很硬气的说"和妈妈睡", 但是真到了晚上,
一瓶香香的奶递到他面前, 他一定要抓着奶奶的衣服, 狼吞虎咽的开始喝, 然后非常坚决的对妈妈挥挥手"Good night. 再见.
Bye bye". 用多种方式通知我迅速离开.
第二次去上体操课, 老师加了个这样的滚滚球, 把小朋友们放在上面滚. 显然这个项目很受大家的欢迎, 因为孩子们都排着队等着被"滚", haha.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陈小羽从康康这么小上体操课有感而发, 说美国从小都推体育, 而中国从小推智育.中国小朋友一般比会背多少首唐诗了, 会从一数到几了. 美国一般看会跳多高了, 会爬多高了, 会干些什么事情了. 这些比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会一直延续并且更加深化.等到上小学中学了, 中国孩子会比学习成绩在班里年级第几名,会不会弹钢琴,画画, 拉小提琴,会不会英语,跳舞,主持节目,等等; 美国孩子会比会不会打篮球,棒球,橄榄球,游泳.琴棋书画可以是一些个人爱好, 但是没有像在中国一样变成几乎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们的必修课.
从学业上来讲, 美国家长, 大凡受过一定教育的或者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有一定远见的, 都觉得学习也很重要. 但是问题是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不提倡"competition", 就是竞争. 没有了所谓的排名,所以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怎样. 当然你要是都得A, 你知道自己很厉害, 你要是都得D, 你知道自己不行. 但是即使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不会分享你的孩子在班里的相对水平.不会说你家小孩排名第23之类的.这样的教育是想让孩子们有个不攀比不竞争的比较自由的童年和少年, 但是由于竞争而带来的动力也随之消失.
美国教育资源很丰富,有理想有动力的孩子可以学的很好.但是一般般的可能就还比不上中国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 但是缺乏真正的精英; 因为我们的大环境和课堂的小环境都限制了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我们的课堂人数太多,60,70,80人的, 老师不可能安排时间给每个孩子提问;我小时候记得老师经常讲的一个句话就是"你浪费每个人一分钟,你就浪费全班65分钟".所以,不能问"愚蠢"的问题.而在美国的教育里, no question is a stupid question (没有愚蠢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会成就一小缀的精英, 但是大多数可能没有达到自己的最大潜力. 但是从道德,个人修为,和幸福感来讲,我觉得美国的体制更宽厚一点.我们辛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好的物质条件, 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过得幸福吗?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更加着重宣传感恩,宣传亲情,强调双赢,而中国的教育更加着重于成功和社会地位,强调"我"要变成最好的.而"我"的这种彰显, 往往是建立在要比"别人"强的基础上的.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现在中国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按住所分校,从某种程度上减缓了竞争机制.但是一到了初中,各种被压制的竞争就都又抬头了.我表姐的女儿,今年上了邵阳的一所不错的初中,第一次考试后,这个12岁的小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形势很严峻啊",据说还理发明志了.原因就是因为她第一次考试, 在全班70多个人里面, 只考到40多名,而她以前在小学,可是非常优秀的,当班长不说,会主持,英语从小开始学,跳拉丁舞在全省得过奖.现在没考好,心理落差很大.而孩子的这个落差,远远不仅仅来自于这个名次,而是这个名次带来的涟漪效应.首先,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把前15名的孩子留下来(其余人等都被打发回家了),先是重重表扬了这些孩子,然后让他们纷纷走到自己爸爸妈妈面前拥抱爸妈,感谢爸妈,也算是亲子教育.可想而知那其他50多个家长心里作何感想.难道孩子考不好就连感谢爸妈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我也是其中的爸妈,除了让我的孩子下次考进前15名,恐怖也不会有别的想法了吧?
我觉得理论上对于优胜者这是奖励,但对于其余人是一种"羞耻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比起我上中学时候的白榜,又是一个卓越的进步了.我上学的时候有红榜和白榜,分别公布前十名和后十名的学生.这种事情可能现在已经不多了,在美国就更不可能.我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就能体会当时那些白榜家长的心情.可能那张白纸真的有点像扎在他们心里的刺呢.
到了高中阶段,中美学生都很累;中国不用说了,拼命的复习准备高考冲刺;美国学生则开始准备美国高考入学考试(SAT或者ACT),准备申请的材料,同时努力学习争取在申请的时候有个好的GPA(相当于高中平时成绩的总汇),还要研究上哪些学校,并且考虑怎么写自己的自荐.想要上常春藤大学的孩子们还会抽时间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且积累领导的经验,这样才能凸显自己在学业之外的卓越社会能力.这些准备和活动往往也让孩子们精疲力尽.
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去年进了一所常春藤大学,平时成绩好自然不用说, 这个孩子是学校辩论队的队长,还会一门乐器,从初中开始每个礼拜做几个小时的义工,还是学校校刊的主编.这样的美国孩子怎么都是不轻松的.所不同的是她很喜欢自己所做的一切, 这些事情都是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进行的, 而不是被逼的.当然从侧面也反映出想在美国上名校, 要付出的不见得比中国少, 而这个衡量的标准,比中国更强更高,因为已经远远超过了考试成绩的考量,有做学问,更有做人的考量.所以,当yy的一个同事听说在中国上大学这么简单,只要考一下考试就可以的时候,他充满了羡慕的说"太好了!我希望我们也是这样".看,这就是花总是别人院子里的香啊.
到了大学之后,明显美国学生就比中国学生累的多.比较顶尖的中美学校,可能学生学习都很用功,但是教授对于学生的挑战显然在美国更多;而在普通的大学里,美国大学生也比中国学生累.首先,中国的课程专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念就可以了;而美国前两年都是通才教育,天马行空,需要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当然还有他们父母或者自己很多的钱)去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上什么专业.在中国很少听说谁上了大学没毕业的,但是在美国即使是很好的公立大学六年毕业率也不过百分之七八十,要是按理想的四年算的话比例就更低了.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独立研究的能力,强调表达能力,经常要做Presentation,而中国书面考试居多.美国大学里熬夜苦读的学生不在少数, 特别是期末赶论文复习考试的时候.
另外,传说中美国人数学很差,一般遇到的好像也是真的,刚来美国我发现我的一个教授连110减去57都要用计算器,心里暗暗的鄙视了他一下
.
但真的到了顶级学校的数学系,可能美国牛人又能把你吓死.我们比的数学,其实就是心算.这个美国人的确是不好,因为没有必要心算啊.美国高考数学科目也是可是用计算器的.我小时候就发现,卖菜的老奶奶心算巨牛,一块三毛八一斤买三斤二两五钱不费吹灰之力就算出来了,可是你能说她数学很好吗?
基本的知识掌握之后, 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在科大时学习很用功,但是除了英语能力是显著提高了之外,其他好多课程上花的时间是白费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等等.当然这也和我们科技英语系的课程设置有关系.现在想起来, 反倒是当时那些我觉得浪费了时间的合唱团活动,学校舞蹈,主持晚会,等等,让我回忆起来时觉得大学生活的美好,另外也锻炼了能力和胆量.我能主持2000多个人的元旦晚会, 现在就不会因为对着几十或者上百人做学术演讲发怵.
到了美国后,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一堂课开始前老师问的调动气氛的一个问题"你的兴趣是什么".这个问题曾经很让我苦恼,我真的不知道啊.在中国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吃饭逛街不能说吧,要说出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学术兴趣,我真的说不出来.在上博士课的时候,教授会认为既然你坐到了这里,一定是有一个兴趣驱使你来到了这里.但是这个兴趣是好多中国学生所或缺的.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和锻炼,我觉得所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在今天的工作中都用上了,而且学到的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让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并且小有成就.我觉得,充满了压制和填充的教育只能带来一时的短暂的知识,而培养兴趣和发掘能力才能让你永远带着好奇心去把工作做好.
平衡木小将.我对于康康的设想,就是希望他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平衡的,充实的人生.我希望他比我更懂得享受生活,因为我有时候太匆忙.
康康最喜欢的"打bubble"游戏, 老师对着孩子们吹泡泡,孩子们纷纷开始抓啊,打啊,踩啊,有的还想去咬,呵呵.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玩爸爸给他买的Thomas train. 有天和外公视频, 问他要不要去邵阳看外公外婆, 他坚决的说不要, 但是等我告诉他外公会给他买车车之后,他立马改变了主意, 呵呵.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乘着感恩节的打折狂潮, 给康康买了一个这样三用的大画板,原价60多, 买下才25, 真划算啊! 这个画板一边可以写粉笔字画画, 一边可以吸住磁铁小字母和数字, 还可以用水笔写字. 是网上妈妈们很推荐的一个玩具.
他"写作"的时候很严肃吧, 呵呵. 每天我下班回家, 他就会把一个字母拿到我面前,说出它的发音,如果说对了, 他自己就会拍手, 然后说"好厉害!",要是说错了,就嘻嘻哈哈的说"康康不知道".
他现在会唱英文字母歌了,唱到很长的那句"lmnop"的时候, 我基本上就只听见嗡嗡嗡嗡的声音, 他就是这样混过去的.
但是他唱那首我的好妈妈还真是不错, 都能从头到尾唱完.今天早上他看着我的眼睛, 突然说"春天在哪里", 我还没有明白过来,
他又说"春天就在妈妈的眼睛里". 原来他把歌词从"在小朋友眼睛里"改编了,不错,是个人材![[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后放一只我烤的烤鸭,只烤了半只,但是非常成功.我为这半只烤鸭自豪了很久,呵呵.想要知道做法的可以告诉你哦![[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第二次去上体操课, 老师加了个这样的滚滚球, 把小朋友们放在上面滚. 显然这个项目很受大家的欢迎, 因为孩子们都排着队等着被"滚", haha.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陈小羽从康康这么小上体操课有感而发, 说美国从小都推体育, 而中国从小推智育.中国小朋友一般比会背多少首唐诗了, 会从一数到几了. 美国一般看会跳多高了, 会爬多高了, 会干些什么事情了. 这些比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会一直延续并且更加深化.等到上小学中学了, 中国孩子会比学习成绩在班里年级第几名,会不会弹钢琴,画画, 拉小提琴,会不会英语,跳舞,主持节目,等等; 美国孩子会比会不会打篮球,棒球,橄榄球,游泳.琴棋书画可以是一些个人爱好, 但是没有像在中国一样变成几乎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们的必修课.
从学业上来讲, 美国家长, 大凡受过一定教育的或者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有一定远见的, 都觉得学习也很重要. 但是问题是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不提倡"competition", 就是竞争. 没有了所谓的排名,所以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怎样. 当然你要是都得A, 你知道自己很厉害, 你要是都得D, 你知道自己不行. 但是即使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不会分享你的孩子在班里的相对水平.不会说你家小孩排名第23之类的.这样的教育是想让孩子们有个不攀比不竞争的比较自由的童年和少年, 但是由于竞争而带来的动力也随之消失.
美国教育资源很丰富,有理想有动力的孩子可以学的很好.但是一般般的可能就还比不上中国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 但是缺乏真正的精英; 因为我们的大环境和课堂的小环境都限制了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我们的课堂人数太多,60,70,80人的, 老师不可能安排时间给每个孩子提问;我小时候记得老师经常讲的一个句话就是"你浪费每个人一分钟,你就浪费全班65分钟".所以,不能问"愚蠢"的问题.而在美国的教育里, no question is a stupid question (没有愚蠢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会成就一小缀的精英, 但是大多数可能没有达到自己的最大潜力. 但是从道德,个人修为,和幸福感来讲,我觉得美国的体制更宽厚一点.我们辛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好的物质条件, 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过得幸福吗?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更加着重宣传感恩,宣传亲情,强调双赢,而中国的教育更加着重于成功和社会地位,强调"我"要变成最好的.而"我"的这种彰显, 往往是建立在要比"别人"强的基础上的.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现在中国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按住所分校,从某种程度上减缓了竞争机制.但是一到了初中,各种被压制的竞争就都又抬头了.我表姐的女儿,今年上了邵阳的一所不错的初中,第一次考试后,这个12岁的小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形势很严峻啊",据说还理发明志了.原因就是因为她第一次考试, 在全班70多个人里面, 只考到40多名,而她以前在小学,可是非常优秀的,当班长不说,会主持,英语从小开始学,跳拉丁舞在全省得过奖.现在没考好,心理落差很大.而孩子的这个落差,远远不仅仅来自于这个名次,而是这个名次带来的涟漪效应.首先,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把前15名的孩子留下来(其余人等都被打发回家了),先是重重表扬了这些孩子,然后让他们纷纷走到自己爸爸妈妈面前拥抱爸妈,感谢爸妈,也算是亲子教育.可想而知那其他50多个家长心里作何感想.难道孩子考不好就连感谢爸妈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我也是其中的爸妈,除了让我的孩子下次考进前15名,恐怖也不会有别的想法了吧?
我觉得理论上对于优胜者这是奖励,但对于其余人是一种"羞耻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比起我上中学时候的白榜,又是一个卓越的进步了.我上学的时候有红榜和白榜,分别公布前十名和后十名的学生.这种事情可能现在已经不多了,在美国就更不可能.我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就能体会当时那些白榜家长的心情.可能那张白纸真的有点像扎在他们心里的刺呢.
到了高中阶段,中美学生都很累;中国不用说了,拼命的复习准备高考冲刺;美国学生则开始准备美国高考入学考试(SAT或者ACT),准备申请的材料,同时努力学习争取在申请的时候有个好的GPA(相当于高中平时成绩的总汇),还要研究上哪些学校,并且考虑怎么写自己的自荐.想要上常春藤大学的孩子们还会抽时间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且积累领导的经验,这样才能凸显自己在学业之外的卓越社会能力.这些准备和活动往往也让孩子们精疲力尽.
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去年进了一所常春藤大学,平时成绩好自然不用说, 这个孩子是学校辩论队的队长,还会一门乐器,从初中开始每个礼拜做几个小时的义工,还是学校校刊的主编.这样的美国孩子怎么都是不轻松的.所不同的是她很喜欢自己所做的一切, 这些事情都是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进行的, 而不是被逼的.当然从侧面也反映出想在美国上名校, 要付出的不见得比中国少, 而这个衡量的标准,比中国更强更高,因为已经远远超过了考试成绩的考量,有做学问,更有做人的考量.所以,当yy的一个同事听说在中国上大学这么简单,只要考一下考试就可以的时候,他充满了羡慕的说"太好了!我希望我们也是这样".看,这就是花总是别人院子里的香啊.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到了大学之后,明显美国学生就比中国学生累的多.比较顶尖的中美学校,可能学生学习都很用功,但是教授对于学生的挑战显然在美国更多;而在普通的大学里,美国大学生也比中国学生累.首先,中国的课程专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念就可以了;而美国前两年都是通才教育,天马行空,需要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当然还有他们父母或者自己很多的钱)去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上什么专业.在中国很少听说谁上了大学没毕业的,但是在美国即使是很好的公立大学六年毕业率也不过百分之七八十,要是按理想的四年算的话比例就更低了.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独立研究的能力,强调表达能力,经常要做Presentation,而中国书面考试居多.美国大学里熬夜苦读的学生不在少数, 特别是期末赶论文复习考试的时候.
另外,传说中美国人数学很差,一般遇到的好像也是真的,刚来美国我发现我的一个教授连110减去57都要用计算器,心里暗暗的鄙视了他一下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在科大时学习很用功,但是除了英语能力是显著提高了之外,其他好多课程上花的时间是白费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等等.当然这也和我们科技英语系的课程设置有关系.现在想起来, 反倒是当时那些我觉得浪费了时间的合唱团活动,学校舞蹈,主持晚会,等等,让我回忆起来时觉得大学生活的美好,另外也锻炼了能力和胆量.我能主持2000多个人的元旦晚会, 现在就不会因为对着几十或者上百人做学术演讲发怵.
到了美国后,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一堂课开始前老师问的调动气氛的一个问题"你的兴趣是什么".这个问题曾经很让我苦恼,我真的不知道啊.在中国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吃饭逛街不能说吧,要说出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学术兴趣,我真的说不出来.在上博士课的时候,教授会认为既然你坐到了这里,一定是有一个兴趣驱使你来到了这里.但是这个兴趣是好多中国学生所或缺的.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和锻炼,我觉得所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在今天的工作中都用上了,而且学到的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让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并且小有成就.我觉得,充满了压制和填充的教育只能带来一时的短暂的知识,而培养兴趣和发掘能力才能让你永远带着好奇心去把工作做好.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平衡木小将.我对于康康的设想,就是希望他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平衡的,充实的人生.我希望他比我更懂得享受生活,因为我有时候太匆忙.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康康最喜欢的"打bubble"游戏, 老师对着孩子们吹泡泡,孩子们纷纷开始抓啊,打啊,踩啊,有的还想去咬,呵呵.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玩爸爸给他买的Thomas train. 有天和外公视频, 问他要不要去邵阳看外公外婆, 他坚决的说不要, 但是等我告诉他外公会给他买车车之后,他立马改变了主意, 呵呵.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乘着感恩节的打折狂潮, 给康康买了一个这样三用的大画板,原价60多, 买下才25, 真划算啊! 这个画板一边可以写粉笔字画画, 一边可以吸住磁铁小字母和数字, 还可以用水笔写字. 是网上妈妈们很推荐的一个玩具.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他"写作"的时候很严肃吧, 呵呵. 每天我下班回家, 他就会把一个字母拿到我面前,说出它的发音,如果说对了, 他自己就会拍手, 然后说"好厉害!",要是说错了,就嘻嘻哈哈的说"康康不知道".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后放一只我烤的烤鸭,只烤了半只,但是非常成功.我为这半只烤鸭自豪了很久,呵呵.想要知道做法的可以告诉你哦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 [转载]中美教育的浅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一篇:美国人如何惩罚孩子?
后一篇:[转载]中国家庭的七大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