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是孩子回来就是成人
都说中国是应试教育,孩子从小到大围着考试转,很累,让他们丧失了自由的天性和创造力。我的孩子总羡慕国外的孩子活得轻松,说人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并不比我们低。作为家长我很想知道他们有哪些成功的育子经验?
答:在德国有个传统,孩子过了18岁后,要独自出门旅行一次,争取用最少的钱走最多的地方,以便学会独自生存的本领。有人形容这种旅行为“出门时是孩子,回来就是成人了“。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冒险。
多年以后,每个德国人都会以自豪的心情向女友,孩子讲述自己第一次旅行的故事,路上花了多少钱,走了多少荆棘路,受到什么人的帮助。这是家庭世代祖传的故事,如果他出门没几天就往回走,这将成为他和父辈终身的耻辱。而中国的孩子别说18岁了,即使28刚父母也不敢让他冒险啊,所以中国才盛行“啃老族”、“30岁的儿童”。
其实不是中国的孩子不行,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跟中国父母望子成龙不同,德国人衡量成功的标准很简单,成功的人一生应做到三件事:生一个孩子——把生命延续下去;盖一座房子——给家人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种一棵树——给地球留下一片绿荫。
德国父母不会逼孩子死念书,更不会砸锅卖铁供其上大学。他们量力而行,认为孩子迟早要走向世界,养家糊口,大人注定不能守护他一辈子,应尽早放手。
而我们的父母把成功的标尺定得太高,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