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格决定命运:阿根廷队几位主教练的人格缺陷及世界杯失意之旅

(2008-01-01 16:49:00)
标签:

杂谈

当今足坛,阿根廷队是我最为心仪的一支球队,尽管它在近几届世界杯的战绩不佳。

我原本不喜欢足球,也很少关注足球,但是19946月的一场世界杯小组赛,使我对足球的热情如火山喷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燃烧至今。那天晚上,在家百无聊赖的我,随意拨弄着电视遥控器,无意中切换到体育频道,当时那个台正在现场直播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比赛,对足球本无兴趣的我本打算蜻蜓点水地看几分钟热闹就闪人,也许是冥冥之中天注定,仅仅经过了几分钟漫不经心的观摩,我竟不由自主地被阿根廷队的风采深深打动,以致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整”热。那”热马拉多纳是队长,前锋是7号风之子卡尼吉亚和战神巴蒂斯图塔,中场有王子雷东多和硬汉西蒙尼,后卫有当时还很年轻的查莫特和圣西尼。对手尼日利亚是非洲新锐,被誉为“非洲雄鹰”,卡努、奥科查、阿莫卡奇等核心球员如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芒四射。而阿根廷队虽是世界劲旅,当时却并非夺标大热门,因为自从老马1991年因吸毒被禁赛一年后,阿根廷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南美赛区的比赛中就一蹶不振,跌跌撞撞,甚至主”桓缏妆妊50羞辱,最后竟然被迫与澳大利亚打附加赛来争夺最后一个出线名额。幸亏老马此时复出,临危受命,在生死攸关的附加赛第二回合中以一记手术刀般的致命一传助功巴尔博破门,阿根廷队才拿到了94年世界杯的最后一张入场券。其实当时阿根廷队的阵容即使拿到现在也是世界级的,但问题是老马对阿根廷队太重要了,阿根廷队从心理上还无法接受没有马拉多纳这个事实。

比赛开始不久,尼日利亚就充分发挥其体能和速度的优势,利用阿根廷队后防线上的疏忽先入一球。但阿根廷队并不慌乱,在马拉多纳的指挥调度下,不慌不忙地展开了反攻,他们娴熟的个人技术融合在精妙的团队配合中,进攻如行云流水,又似闲庭信步,尼日利亚完全被阿根廷队的节奏所控制,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当时还不懂足球的人也洞若观火:阿根廷的破门只是时间问题。果然,不多久,轻灵飘逸的风之子卡尼吉亚,这位注定为马拉多纳而生的阿根廷神剑,接老马妙传,为阿根廷队扳平了比分。下半场,又是风之子卡尼吉亚接到老马开出的任意球,以一记充满想象力的挑射为阿根廷队锁定胜局。

比赛结束了,但我与阿根廷足球的不解之缘却从此开始了,阿根廷队就象一位让我一见钟情的可爱女孩,一往情深,牵肠挂肚。虽然最初我是因为喜欢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才喜欢上阿根廷,但阿根廷队那激情四射的球风,犹如那优雅迷人的探戈,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怎能不让人心醉神迷?伟大的阿根廷队,伟大的马拉多纳,他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世界足坛的一段不朽传奇。多年以后,尽管马拉多纳、卡尼吉亚、雷东多、巴蒂斯图塔等阿根廷足球的代表性人物先后退役,但我对阿根廷足球的热爱仍然一如往昔。

小组赛第二轮,阿根廷对希腊。可怜的希腊队被阿根廷队40狂胜,巴蒂斯图塔独中三元,马拉多纳也攻入了精彩绝伦的一球,这也是他在阿根廷的最后一个进球。此球系世界杯最佳进球之一。当时,马拉多纳、卡尼吉亚、雷东多、巴蒂斯图塔在中前场经过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传递配合,最终由马拉多纳抽射破门,破门后的马拉多纳面对摄像机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怒吼,尽情宣泄着被禁赛一年所积蓄的愤懑和抑郁。他一如往昔,以自己的桀骜不驯和旷世奇才反抗着世界的强权和不公,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双幕后黑手正在悄悄地向他伸来,这一天是他的夕阳残照,也是阿根廷足球的分水岭,从此以后,阿根廷足球的黑暗时代开始了。

小组赛第三轮,阿根廷对保加利亚。比赛开始前几个小时,国际足联突然宣布,在兴奋剂检查中,马拉多纳的尿样呈阳性,疑似服用了麻黄碱,决定将其禁赛。消息传出,世界震惊。马拉多纳后来在其自传《我是迭戈》中,以其女儿名义宣誓,声明自己是清白的,并愤怒地谴责国际足联有人蓄意陷害。尽管事情真相至今仍云遮雾罩,但种种迹象表明,确有一双幕后黑手策划了这一事件。当时离比赛开始只有几个小时,阿根廷队突然失去了精神领袖和中场核心,其士气之低落可想而知。果然,那”热阿根廷队02失利,更糟糕的是祸不单行,马拉多纳的绝配卡尼吉亚因伤下场,无缘下一场对罗马尼亚的生死之战。中场核心和锋线尖刀均缺席关键的生死大战,阿根廷队前景堪忧。

阿根廷对罗马尼亚的八分之一决赛在一种凝重的气氛中进行。马拉多纳偕妻子在看台为阿根廷队祈祷,而我则在电视机前为阿根廷队祈祷。我在赛前有一种不详预感:也许阿根廷队真的在劫难逃了。阿根廷队用小毛驴奥特加顶替马拉多纳的位置,锋线上由巴蒂斯图塔和巴尔博担纲。他们竭尽全力,但明显有些失魂落魄,踢得缺乏章法,气势和节奏都没有打出来,全队都不在状态。我完全理解他们,毕竟马拉多纳对阿根廷太重要了,失去了精神领袖的阿根廷队仿佛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阿根廷最终以23失利,惨遭淘汰。马拉多纳倒在妻子怀中,象个孩子一般失声痛哭。目睹此情此景,我的泪水也险些夺眶而出。我很清楚,马拉多纳的时代就此结束了,世界足坛空前绝后的一代巨星就此陨落,阿根廷足球的黑暗时代就要开始了。

94年世界杯的失利,主要是由于马拉多纳的兴奋剂事件所致,当然,主教练巴西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变能力,临场指挥也不够灵活,对失利也应负一定责任。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事后诸葛亮地评论说:“他们为什么不以雷东多为核心呢?他是一位伟大的球员。或者,为什么不以巴蒂斯图塔为核心呢?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小伙子。”我只能说,这个老家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马拉多纳后来在其自传《我是迭戈》中回忆说,比赛结束后,雷东多找到他,泪流满面地说:“我在场上到处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你!”由此可见,马拉多纳的禁赛使得阿根廷队几乎心理崩溃,一支失去了精、气、神的球队如何能在残酷的淘汰赛中克敌制胜?

94年世界杯后,马拉多纳被禁赛一年(或者是15个月,具体记不清了),从此告别了国家队。帕萨雷拉开始执掌阿根廷队。帕萨雷拉曾是7882年世界杯的阿根廷队铁血队长,阿根廷队历史最佳球员之一。作为球员,他是成功的,伟大的,但作为一名教练,他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是极不称职的。他刚愎自用,偏执狭隘,上任伊始,他就铁腕治军,整人立威,宣布了令人震惊的“剪发令”。

潘帕斯草原的高乔民族向来豪放不羁,阿根廷的探戈也是激情四射,因此,张扬、狂野的个性已经深深融入了阿根廷民族和阿根廷足球的血液。在马拉多纳时代,球员大多有蓄长发的传统。雷东多以其优雅的球技和批肩长发被誉为“阿根廷王子”,风之子卡尼吉亚的金色长发如同他的球风一样轻灵飘逸,战神巴蒂斯图塔也因为长发飘飘被称为“金毛狮王”……凡是留长发的球员几乎都是阿根廷足球的标志性人物,长发几乎成了阿根廷足球的图腾和象征。一支球队的使命就在于充分发扬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地赢球,即便队员们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或小节,只要无伤大雅,主教练都应以宽容之心待之,更何况留长发纯粹是球员的个人生活习惯问题,强迫球员剪发等于是践踏球员的个人尊严,实在是相当变态。

然而,“剪发令”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帕萨雷拉宣布,在国家队,不得留长发,不得戴耳环,违者立即驱逐出国家队。这真有点象当年满清入关时向汉人颁布的“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首当其冲的就是英俊潇洒的阿根廷三杰:雷东多、卡尼吉亚、巴蒂斯图塔。这三人是阿根廷队中前场的顶梁柱,个个身怀绝技,性格也倜傥不羁,而且深受老马熏陶(众所周知,老马与帕萨雷拉是国家队的死敌),在帕萨雷拉眼里,这三人都是大牌、刺头,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必须杀一儆百,就必须拿这三人开刀。果然,这三人都断然拒绝了帕萨雷拉的无理要求,雷东多愤怒地质问:“为什么?长发纯粹是我的个人问题!”结果,三人都被赶出了国家队。(巴蒂后来违心地剪掉长发才获准重返国家队)

这三人都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比赛结果的关键球员,他们的出走使得阿根廷队元气大伤。为了填补他们留下的真空,也为了彻底清除马拉多纳时代的痕迹和影响,帕萨雷拉开始不遗余力地启用新人,他在国家队的37”热中,召入的球员竟达48人之多。阿根廷的“黄金一代”开始初露峥嵘,奥特加、贝隆、克雷斯波、洛佩斯、萨内蒂、阿尔梅达、阿亚拉等青年才俊都是在这段时期成为国家队的主力。我虽然非常痛恨帕萨雷拉,但在培养和发掘新人方面,帕萨雷拉确有值得称道之处,毕竟马拉多纳的时代已经过去,为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必须大胆启用新人。事实证明,帕萨雷拉培养的“黄金一代”确实成为此后近十年阿根廷足球的中流砥柱。

但帕萨雷拉是个性格偏执的人,喜欢走极端。本来,培养新人与重用老将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因为新人虽然前途无量,但毕竟缺乏大赛经验,而雷东多、卡尼吉亚、巴蒂斯图塔等老将尚在当打之年,可堪大任,如果继续留用他们,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他们的言传身教,将对年轻队员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这无疑将有利于国家队实现新老交替、平稳过渡。但帕萨雷拉出于个人好恶和私人恩怨,为树立个人权威,竟置国家队利益于不顾,对雷东多、卡尼吉亚等人弃之不用,真可谓以私怨而废大局,自毁长城。

他如此一意孤行,很快就自食其果。由于国家队的新阵容磨合期太短,队员们普遍缺乏大赛经验, 98法国世界杯预选赛南美赛区比赛开始后,阿根廷队连战皆北,排名一度跌落至第四名,舆论大哗,人们甚至怀疑阿根廷队能否最终出线。迫于舆论压力,帕萨雷拉曾一度短暂召回卡尼吉亚(很快又再度弃用),并向雷东多示好,但仍然要求他剪去长发,并改打他从未尝试过的右前卫,雷东多拒绝了。眼看着帕萨雷拉内外交困,我不禁心中暗喜,我甚至希望阿根廷再输一两场,因为那样的话帕萨雷拉就只有引咎辞职,雷东多和卡尼吉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重返国家队了。

孰知人算不如天算,阿根廷队在经历了前期的状态低迷后,突然发力,开始了强劲反弹,竟然取得了五连胜。这五个涨停板再加上其后的疯狂抢分,阿根廷队最终积32分,以南美赛区第一名的成绩出线。阿根廷队的强劲反弹,使得帕萨雷拉一下子得意忘形,牛气冲天,他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反击舆论关于召回雷东多等老将的呼吁,他的铁腕政策终于有了叫板舆论的底气和本钱。于是,雷东多、卡尼吉亚最终被国家队拒之门外。

雷东多帮助皇家马德里夺得了1998年欧洲冠军杯,但帕萨雷拉仍然将他排除在98世界杯的参赛名单之外。卡尼吉亚当时在博卡青年队效力,在1998年秋季联赛的19”热中攻入10球。对于一名边锋、年已31岁的老将,这一数据是令人叹服的。为搭上世界杯的末班车,卡尼吉亚也试图与帕萨雷拉和解,表示愿剪去满头金发,但遭到无情拒绝。

帕萨雷拉原本不想将巴蒂斯图塔召回,因为他一直想用克雷斯波取代巴蒂,但一则彼时克雷斯波刚刚伤愈复出,状态不佳;二则巴蒂为参加世界杯已忍气吞声剪去了长发,实在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三则由于自从马拉多纳退役后,阿根廷足球一度跌入前所未有的最低谷,而巴蒂斯图塔此时在意甲威风八面,已成为佛罗伦萨的偶像,他为低谷中的阿根廷足球赢得了尊严和骄傲,堪称此时阿根廷足球的旗帜,若将其弃用,民愤实在太大,帕萨雷拉也不想成为过街老鼠。

帕萨雷拉满以为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青年军已逐渐成熟,具备了问鼎世界杯的实力,尤其在赛前的九场热身赛中,阿根廷队取得了九连胜的惊人战绩,这越发使得帕萨雷拉信心爆棚。但热身赛仅仅是热身赛,大家都是点到为止、未尽全力。阿根廷队在南美区预选赛中,面对一帮实力严重下滑的南美小弟,居然赢得如此艰难,如今,要去和那些如狼似虎、人高马大的欧洲强队过招,岂能轻松过关?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小组出线后与英格兰的八分之一决赛。这是一场世界杯的经典大战,场面精彩火爆,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我个人认为,阿根廷队发挥得并不出色。上半场,阿根廷队没有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也未能牢固控制中场,双方形成对攻,打成22平。下半场开场不久,贝克汉姆被红牌罚下,阿根廷队以多打少,只要再入一球,就能在90分钟内结束战斗。但阿根廷队尽管攻势如潮,却总是得势不得分,每次推进到对方禁区内攻势便戛然而止,而英格兰几次伺机偷袭都险些得手。前锋线上巴蒂状态不是太好,而洛佩斯的状态就更为糟糕,很少有机会射门,经常被对方后卫断球,以致最后队友们都不愿传球给他。更令人吃惊的是,下半场帕萨雷拉竟然用克雷斯波换下巴蒂。那时的克雷斯波还很稚嫩,状态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远非今日那个遇佛灭佛、见神杀神的高效射手,再加上刚刚伤愈复出,用他顶替巴蒂实在有些令人费解。果然,克雷斯波上场后,碌碌无为,表现奇臭,更有甚者,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罚失点球,险些让阿根廷队提前出局。

下半场结束,双方仍然打平。30分钟加时赛,阿根廷队疯狂围攻,仍然破门乏术,最后只得进入加时赛,依靠门神罗阿的神奇表现淘汰英格兰队,闯进八强。

虽然如愿以偿地淘汰了老冤家,但这场胜利实在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惨胜,阿根廷队筋疲力尽,元气大伤。三天后他们就要与强大的荷兰对阵,而按照赛程安排,体力耗尽的阿根廷队要比荷兰队少休息一天。荷兰与阿根廷实力原本就在伯仲之间,身体素质更是强于阿根廷,如今又比阿根廷多休息了一天,比赛尚未开始,强弱之势就已非常明显。

与荷兰队的四分之一决赛开始后,阿根廷队采用防守反击战术出战。帕萨雷拉的战术应该是明智的,因为与英格兰的一场恶战耗尽了阿根廷队的精、气、神,很多队员在场上已经跑不动了,与荷兰队打对攻无异于自杀。但是打防守反击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能有效控制中场,稳固后防,二是反击要快速犀利,前锋必须一剑封喉。而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首先,阿根廷队的中场完全失控,被对方一直压着打,有段时间甚至是荷兰队连续倒脚30余次而阿根廷队竟然碰不到皮球!这一方面是由于阿根廷队体力不济,无力拼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阿根廷队的两名后腰西蒙尼和阿尔梅达都是工兵型的中场,作为攻防转换的枢纽,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有所不足,无法有效地衔接和梳理中前场,而这恰恰是雷东多的强项。其次,阿根廷队的前锋状态不佳。巴蒂在一次反击中击中对方门柱,除此以外,全”热被对方完全盯死。他的搭档洛佩斯虽然攻入一球,但整”热仍乏善可陈,他既拿不住球,又不能给巴蒂有效的支援以分担其压力,致使巴蒂经常陷身于对方高大后卫的群狼围攻中。这个时候,我不禁分外怀念那个风驰电掣、轻灵飘逸的风之子卡尼吉亚。

下半场,奥特加假摔骗取点球未果,被主裁判红牌罚下,处于劣势的阿根廷队雪上加霜。下半场临近结束时,荷兰队博格坎普的进球将阿根廷队淘汰出局。

关于阿根廷队98世界杯失利的原因,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弃用雷东多和卡尼吉亚是失利的重要原因。作为巴蒂在国家队的老战友,巴蒂---卡尼的组合要比巴蒂---洛佩斯组合要犀利和高效得多,因为前者搭档的时间更长,而且卡尼吉亚无论技术、速度都比洛佩斯强得多,又参加过两届世界杯,应该是前锋线上的不二人选,但帕萨雷拉出于私怨和偏心,非要重用洛佩斯,连个替补名额都不给卡尼吉亚,其偏执和变态简直令人发指。至于雷东多,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后腰,后腰是球队攻防转换的枢纽,如果说“得中场者得天下”,那么完全可以说“得后腰者得中场”。 阿根廷与英格兰那”热之所以赢得那么艰苦,除了前锋线表现不佳外,更重要的是中后场的梳理和调度不力,有些混乱。其实阿根廷队的中场实力远胜于英格兰,对方又被罚下一人,本应在90分钟内结束战斗,不料却被拖入加时赛和点球大战,虽然点杀对手,自己也元气大伤,精疲力尽,从而埋下了四分之一决赛被淘汰出局的种子。所以,阿根廷之出局,虽是负于荷兰,实际上还应归咎于与英格兰那一仗没有打好。如果当时雷东多和卡尼吉亚在,结果或许就会完全不同。

98年世界杯开赛前,一位资深球评人士就曾指出,雷东多是阿根廷队唯一具有马拉多纳风格的球员,他能否入选国家队,将直接决定阿根廷队能否夺得世界杯。帕萨雷拉在阿根廷被淘汰后宣布辞职,后来他也承认,没有带雷东多和卡尼吉亚参加世界杯是个错误。佩克尔曼更是直言不讳地对阿根廷记者说:“如果那时我是主教练,我一定会召入雷东多和卡尼吉亚”。这句话尤其让阿根廷痛心疾首,出于个人成见而暴殄天物,毁掉了阿根廷人寄予厚望的一届世界杯,帕萨雷拉真是罪不容诛。

98世界杯后,千夫所指的帕萨雷拉下台了,继任者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贝尔萨。贝尔萨师从荷兰全攻全守打法,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3313阵型。一时间,阿根廷风暴狂飙再起,蓝白军团数年内横扫世界足坛,成为一支所向无敌的铁血雄师。阿根廷队在2002世界杯南美预选赛中所向披靡,提前数轮出线。在2002世界杯开赛前夕,法国和阿根廷是公认的夺标大热门,尤其是阿根廷,被多数人看好。唯一的不谐之音在于博卡青年队的天才中场里克尔梅落选国家队。当时里克尔梅刚当选南美足球先生,连贝尔萨也承认他是阿根廷国内最优秀的球员,马拉多纳更是盛赞他是“20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他的组织能力、大局观和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在世界足坛都无出其右。但他喜欢控球,速度较慢,而这恰恰与贝尔萨战术理念格格不入,因为3313的打法要求球员在高速奔跑中带球,以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压迫式的打法摧毁对手,而里克尔梅偏慢、控球的风格显然会拖慢全队的进攻节奏。贝尔萨也是一个固执得近乎偏执的人(这真是阿根廷的不幸),他对里克尔梅个人并无成见,但他坚持按照自己的战术来选择球员,而不是根据球员的特点来制定战术,里克尔梅不符合他的战术需要,只能弃用。贝尔萨的23名国家队队员全部来自海外兵团,阿根廷国内球员竟无一人入选,由此可见,贝尔萨并非对里克尔梅有成见,而是更喜欢欧式打法和欧式球员。阿根廷舆论对此也颇有微词,但由于贝家军此前在国际足坛高歌猛进,战绩骄人,反对的声音显得过于微弱和底气不足。

贝尔萨虽然偏执,却并非不近人情之人,实际上,他是一个相当厚道之人。他上任伊始,立即宣布召回阔别国家队四年的阿根廷王子雷东多。2002世界杯前夕,风之子卡尼吉亚已年满35岁,由于在苏格兰联赛表现出色,贝尔萨毅然将他召入国家队,即便不久卡尼吉亚在联赛中膝盖受伤,贝尔萨仍然力排众议,将尚在养伤中的卡尼吉亚带往韩日世界杯,试图将他作为奇兵使用。卡尼吉亚后来对记者说:“我对贝尔萨教练心存感激!”。

20026月,韩日世界杯开赛。小组赛第一场,阿根廷小胜尼日利亚。第二场却以外负于英格兰。从表面上看,是欧文的一个假摔骗取了点球导致失败,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阿根廷的3313打法已被人吃透,而欧洲强队的密集防守让阿根廷无计可施。全”热阿根廷控球达到70%,但在对方的龟缩防守下始终破门乏术。久攻不下,就容易急躁,容易情绪失控,冷不”蝗送迪得手也在情理之中。

负于宿敌英格兰给阿根廷队敲响了警钟,也使得下一场对瑞典的小组赛成为双方的生死大战,变得凶险无比。如果能认真反思,汲取教训,调整战术,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惜,贝尔萨的思维固执得几乎一成不变,他的应变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都不算上乘。三天后的生死大战,阿根廷的阵容和打法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由阿尔梅达取代西蒙尼担任后腰,事实证明,恰恰这一调整是致命的败笔。

与瑞典的比赛开始后,阿根廷队不出意料地一开场就展开狂攻,瑞典队也象上一场英格兰一样龟缩在后场防守。奥特加、萨内蒂和索林一次次杀入瑞典队禁区,或射门或传球,每次都被对方那二十几条毛茸茸的大腿破坏。巴蒂被对方后卫贴身防守,几乎没有机会起脚,洛佩斯在边路倒是获得了一些机会,但是他十次射门居然无一射正(早知如此,就不该弃用萨维奥拉)。久攻不下,阿根廷队越打越急躁,灾难终于降临了。第56分钟,瑞典队在反击中带球杀向阿根廷队禁区,阿尔梅达头脑发热,在禁区外放倒了对方进攻球员,被判罚任意球。瑞典队的斯文森主罚命中。阿根廷队01落后。在必须全取3分的生死战中比分落后,阿根廷队已是凶多吉少。贝尔萨换上克雷斯波和贝隆,仍然无济于事。卡尼吉亚在替补席上焦虑万分,不久就因为对裁判的一次判罚不满出言不逊而被红牌逐出场外。比赛临近结束时,奥特加带球突入对方禁区,假摔获得一个点球,对方门将扑出后克雷斯波补射中的,比分11,但这对阿根廷队已毫无意义。几分钟后,比赛结束,阿根廷队惨遭淘汰。巴蒂和队友们泪流满面,令人心碎。那天是2002612日,为了观看这场生死大战,我向领导慌称外出办事,中午就早早地溜回了家,满以为我心爱的阿根廷队能涉险过关,谁知等来这么一个五雷轰顶的结果。我顿时想起鲁迅的一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此我郁郁寡欢了很久,几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2002年世界杯的惨败是阿根廷队足球的空前悲剧和灾难,它对阿根廷队足球的造成的伤害是巨大而深重的,这个伤痛恐怕需要很多年才能愈合,它给阿根廷球员造成的心理阴影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尽管如此,我却并不十分恨贝尔萨,因为在2002年世界杯前,他是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神奇教练,他的阿根廷队是所向披靡的无敌雄师,而失败来得太突然了,无论是球员还是他个人,抑或阿根廷队,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他的固执决定了他在应变能力方面的不足,这是必然的,性格决定命运,与其指责他,不如指责那些当初将他扶上台的足协官员。至于他一直饱受诟病的弃用里克尔梅问题,我也十分不满,如果里克尔梅参加了世界杯,也许阿根廷队就不会遭受如此惨痛的失败。但是,贝尔萨确实是个好人,其人品无可指责,他弃用里克尔梅并非出于个人恩怨和成见,而是里克尔梅与他的战术安排格格不入,他不可能为里克尔梅单独设计一套战术。这与那个以私怨废大局的帕萨雷拉有着本质区别。

2002年世界杯后,败军之将贝尔萨意外地得以继续留任。他率队夺得了2004年奥运会的足球金牌以及2004年美洲杯的银牌。不久,他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由阿根廷青年队的教父佩克尔曼接任。

佩克尔曼以他一手调教的1997年和2001年青年队为班底,组成了一支年轻的子弟兵。象里克尔梅、艾马尔、萨维奥拉、坎比亚索、马克西、马斯切拉诺、米利托、科洛奇尼、库佛雷等人,都是他一手培养出的阿根廷青年才俊,他们与佩帅名为师徒,情同父子。佩克尔曼最大的贡献是将此前郁郁不得志里克尔梅召入国家队,并从此确定他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他的所有战术都是围绕着里克尔梅制定,里克尔梅从此在国家队如鱼得水。但问题在于,完全以某个球员为核心来制定战术是风险很大,因为一旦这个球员被对手吃透、盯死或状态不佳,整支球队就无法正常运转。佩克尔曼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没有替代人选,没有应急预案,现在的阿根廷队不可能有第二个堪比里克尔梅的中场帅才。

佩克尔曼上任后的战绩并不出色,联合会杯惨败于巴西,热身赛先后负于克罗地亚和英格兰,两次都是领先时换下里克尔梅,结果先胜后败。他的执教能力开始遭到质疑。其实在他上任之初,马拉多纳就很不看好他,认为他以前是阿根廷青年队的教练,没有执教成年队的经验。但是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中的率先出线还是让人们对他抱有信心。毕竟这支国家队的队员们几乎就是他的孩子,父子齐上阵,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是令人恐怖的。

2006年世界杯的参赛名单宣布时,世界最佳右后卫萨内蒂和阿根廷主力中后卫萨穆埃尔以外落选。佩克尔曼至今也未解释原因,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阿根廷国家队队长索林也是佩克尔曼青年军的成员,佩帅对其非常器重,索林与效力于国际米兰的贝隆不睦,而贝隆与同在国米效力的同胞萨内蒂、萨穆埃尔私交甚好,为维护索林的领袖权威,贝”慌懦出了国家队,萨内蒂、萨穆埃尔也因此惨遭株连,被连带清洗。这种说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就状态和实力而言,双萨都是世界级的。在国家队取代萨内蒂的是同样效力于国米的布尔迪索以及效力于西甲的斯卡洛尼,此二人在俱乐部皆非主力,无论实力、状态还是名气都与萨内蒂不可同日而语。取代的是米利托和海因策,米利托实力不及萨穆埃尔,海因策虽勇猛过人,但刚刚伤愈复出,状态一般。因此,除了内部整风,实在找不出别的导致他们落选的理由。

虽然舆论大哗,佩克尔曼却始终拒绝解释双萨落选的原因,实际上,不是他不想解释,而是无法解释,他根本无法向公众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双萨都是性格内向温和的老实人,在国家队资历很老却从不以老大自居。尤其是萨内蒂,自从1994年就被帕萨雷拉召入国家队,就再也没有脱下过国家队战袍,是国家队的三朝元老。十二年来,无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都是雷打不动的主力右后卫。他性格宽厚,生活严谨自律,2006年世界杯前夕,尽管他已年满33岁,但仍然保持着出色的体能和状态,仍然是世界最佳右后卫之一。在阿根廷队,无论是布尔迪索、斯卡洛尼还是科洛奇尼,都无法与萨内蒂相提并论,萨内蒂应该是主力右后卫的不二人选。退一步说,即便佩克尔曼对萨内蒂的体能有疑虑,至少也应该给他一个替补席位,因为他参加过两届世界杯,他的大赛经验在关键时刻将发挥作用。就是这样一位堪为干城的功勋老将,竟然被国家队莫名其妙、毫无理由地拒之门外。萨内蒂后来愤怒地回忆说:“得知自己落选后,我没有打电话问佩克尔曼,因为我知道他不会说。”

国家队大名单的宣布距离2006年世界杯的开战只有几天时间,为维护主教练的权威和国家队的团结,阿根廷队媒体虽然不满,但也没有过多地指责,人们都希望佩克尔曼用事实来证明其弃用双萨的合理性。在国家队内,佩克尔曼就象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尽管队员们都是他的孩子,但他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溺爱某些孩子,冷落某些孩子。一位阿根廷资深足球评论人士指出:“佩克尔曼对有的球员相当宽容甚至偏爱,对有的球员却相当冷酷。”。萨维奥拉就颇受佩克尔曼的偏爱。2006年世界杯的开战前夕,塞维利亚俱乐部宣布下赛季不再租借萨维奥拉,老东家巴塞罗那也宣布,萨维奥拉不在其下赛季的计划中。由于在俱乐部长期打不上主力,萨维奥拉的状态急剧下滑,早已不是勇夺2001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金靴奖的那个天才少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业界公认已走下坡路的球员,佩克尔曼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召入国家队,并且挤掉在阿根廷人气最高的双子星梅西和特维斯,成为阿根廷队的主力前锋。作为普通人,按照其个人好恶和亲疏远近而厚此”耍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身受国之重托,处事用人不从大局计,而是滥行其家长作风、任人唯亲,受伤害就不仅仅是个别球员,而是苦苦挣扎以求复兴的阿根廷足球。

2006年世界杯小组赛第一场,阿根廷队21胜科特迪瓦。打右后卫的布尔迪索表现得中规中矩,没有大的失误。但他显得非常紧张,以致右前卫马克西经常要撤回来协防。他也没有助攻能力,在球队的右路攻势中毫无建树。此时此刻,我不禁分外怀念那个经常在右路风驰电掣、如入无人之境的世界最佳右后卫萨内蒂。小组赛第二场,阿根廷队60狂胜塞尔维亚。此役国将不国的塞尔维亚发挥失常,被阿根廷队血洗,阿根廷队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小组赛第三场,阿根廷队00平荷兰。由于双方已铁定出线,为保存实力打淘汰赛,都未尽全力,场面上象一场友谊赛。

八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21胜墨西哥。比赛非常紧张激烈,墨西哥成功地遏制了阿根廷大部分攻势,并不时策动犀利的反击。一时间,阿根廷队门前风声鹤唳。

担任中卫的海因策是位勇猛无比的拼命三郎,深受贝尔萨和佩克尔曼器重,佩克尔曼更是称之为“不会控球的马拉多纳”。但海哥之前因伤修养了近一年之久,世界杯前夕才伤愈复出,本”热,他的体能和速度明显跟不上比赛节奏,显得非常急躁和毛糙,无谓犯规很多。上半场临近结束时,他的低级失误险些葬送了阿根廷队:他在接本方门将传球时心不在焉,竟然将球漏给了墨西哥球员,墨西哥球员带球杀向阿根廷禁区,情急之下,海因策只得从背后绊倒了对方球员。这本应红牌罚下,幸亏主裁判法外开恩,只给了张黄牌,阿根廷才逃过一劫。这时,我不禁分外怀念那个被誉为“阿根廷岩石”的钢铁后卫萨穆埃尔,如果他在场上,阿根廷队会如此兵荒马乱吗?

担任右后卫的斯卡罗尼的表现就只能用“拙劣”二字来形容。他在本方右路进攻中毫无作用,却被对方的攻势打得晕头转向。他在右路根本守不住,多次被对方球员过人、穿裆,最后累得大腿抽筋,几乎跑不动了,而此时阿根廷队的三个换人名额已经用完,只好让右前卫马克西回撤禁区协助防守,多亏马克西在加时赛中一脚石破天惊的世界波绝杀墨西哥,阿根廷队才涉险过关。这时,我又想起了那个攻守兼备的全能战士萨内蒂,如果他在场上,阿根廷队的右路会如此漏洞百出吗?

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点球大战负于德国队。阿根廷队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拜国际足联和主裁判所赐,因为本场主裁明显偏袒德国队,他对德国队的许多犯规视而不见,比如德国队后卫在本方禁区放倒马克西,他不但不给阿根廷队点球,反而判马克西假摔,给他一张黄牌。当然,“人必自毁,而后人毁之。”,阿根廷队的出局,主教练佩克尔曼负有主要责任。

佩克尔曼对阿根廷足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使里克尔梅这块被国家队埋没多年的国宝重见天日。但本”热,他并未用好里克尔梅,从而导致失败。里克尔梅在本”热发挥得不太好,因为他被德国队贴身防守,拿球和传球的机会不多。尽管如此,由于阿根廷技术上远胜对手,拥有巨大的控球优势,所以上半场在场面上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其控球时间一度达到70%,德国队队员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野兽特维斯在前锋线上异常活跃,对方后卫根本防不住他。上半场,阿亚拉头球先下一城,只要继续控制比赛节奏,伺机再入一球,比赛就胜利结束了。下半场风云突变,先是第24分钟,阿根廷门将阿邦丹谢里被德国队的克洛泽撞伤下场,阿根廷队浪费了一个换人名额。第27分钟,佩克尔曼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用坎比亚索换下里克尔梅!里克尔梅本”热状态不佳,但他那闲廷信步般的控球和手术刀般精准的传球对于德国队仍然是致命的,阿亚拉的头球破门就来自他的妙传。虽然他被德国队盯得很死,体能也严重下降,但只要他在场上,就足以让德国队心惊胆战。他被换下,最高兴的恐怕是德国人。我当时就有一种不详预感,因为阿根廷和英格兰、克罗地亚的两场友谊赛都是换下里克尔梅后被对方反败为胜。还剩一个换人名额,这时本应换上梅西或艾马尔,马拉多纳赛前预测说:“梅西将给德国人致命一击!”令人大跌眼睛的是,第33分钟,佩克尔曼竟然用克鲁斯换下了克雷斯波。里克尔梅下场后,德国队的攻势明显活跃,其控球率也急剧上升,从上半场的30%上升到惊人的50%。反观阿根廷队,控球能力和把握节奏的能力严重下降,中场组织零乱,尤其缺乏禁区外的致命一传。

下半场35分钟,德国队奥东科突破索林防守,将球转移到阿根廷右路,德国队巴拉克晃开马克西起球,博洛夫斯基头球摆渡,克洛泽力压索林头球破门(如果萨内蒂和萨穆埃尔在,也许就不会有这个进球)。比分11。此后阿根廷大举反攻。但坎比亚索显然不是里克尔梅,他在国家队和国米都是担任后腰,他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与里克尔梅相去甚远,他上场后,阿根廷的控球优势和掌握比赛节奏的能力反而大幅下降,德国队逐渐改变了中场失控的被动局面,双方形成了对攻。而阿根廷虽然攻势如潮,但一打到德国队禁区便戛然而止,他们在细节的处理上不够精准,尤其缺少禁区外手术刀般的致命一传。而这些,恰恰是里克尔梅的强项。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加时赛后双方战平,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阿根廷最终饮恨而归。

本”热失利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第一,后防线上疏忽漏太多。阿根廷门将阿邦丹谢里在扑救德国队克洛泽的头球时被其撞伤下场,这也成了本”热的转折点。阿邦丹谢里之所以在扑救时显得过于紧张,就是因为阿根廷普遍身高不够,防高空球非常吃力。身材最高的右后卫科洛奇尼也不过1.82米,索林不到1.7米,阿亚拉和海因策也只有1.77米左右。而被佩克尔曼弃用的萨穆埃尔身高达1.83米,且头球极为出色,如果他当时在场上,阿邦丹谢里未必会受伤。克洛泽的那个进球是从阿根廷右路突破的,那里若由萨内蒂一夫当关,德国队很难越雷池一步。第二,不该换下里克尔梅。里克尔梅本”热虽遭严密盯防而作用下降,但他只要在场上,就能威慑德国人,就能成为德国人的噩梦,因为他的控球能力、大局观、阅读比赛的能力、掌握节奏的能力、传威胁球的能力都是独步天下的。里克尔梅下场后,德国人很快扭转了中场劣势,在中场与阿根廷打成平手,而阿根廷却始终破门乏术。佩克尔曼一直信任里克尔梅,在生死关头,却突然变得优柔寡断,这只能说明他的临场指挥能力低下,不具备成为国家队主教练的素质。第三,应该换上梅西。下半场33分钟,佩克尔曼可能是考虑到克鲁斯身材高大,可以协助减轻后防线上防高空球的压力,所以用他换下了克雷斯波。克鲁斯上场后的表现乏善可陈,进攻上碌碌无为,防守上也未有大的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换上梅西,因为此时德国队的体力已严重下降,梅西的速度和突破能力有可能给德国人致命一击,即便梅西没有破门,由于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梅西完全可以拖垮德国人的体力,将战火始终燃烧在对方半场,从而将10的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但佩克尔曼过于谨慎保守,痛失一次出奇制胜的机会。

克鲁伊夫在世界杯开幕前曾对阿根廷队的强大阵容艳羡不已,他认为这支阿根廷队堪称梦之队,是夺标头号热门。阿根廷队遗憾出局后,他不无惋惜地说:“这支阿根廷队既有出色的个人,又有强大的整体,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很少有哪支球队能把这二者完美结合。阿根廷失去了一次历史性的夺冠机会。”我个人认为,2006年世界杯的阿根廷队是近年来最强大的一支国家队,其实力仅次于1994年马拉多纳领衔的那支梦之队,本来极有希望夺得大力神杯,可是在佩克尔曼这个平庸教练的指挥下,未战先折两员大将(双萨),生死大战优柔寡断,终致潘帕斯雄鹰铩羽而归。

1994年到2006年的连续四届世界杯,潘帕斯雄鹰都铩羽而归,让全世界热爱阿根廷足球的蓝白球迷们心碎不已。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们已逐渐老去,而今光芒四射的新星正冉冉升起,他们承载着阿根廷的光荣和梦想,肩负着重夺大力神杯的伟大使命,全世界的阿根廷球迷都将为其默默祈祷。阿根廷足球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之所以近年来在世界杯上战绩不佳,我认为,责任不在球员,而在教练,换言之,阿根廷国家队拥有一大批令人羡慕的天才球员,却缺少堪当大任的优秀教练。从1998年到2006年的连续三届世界杯,阿根廷队的主教练都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从帕萨雷拉的刚愎自用、因私废公,到贝尔萨偏执死板、不知变通,再到佩克尔曼家长式管理、优柔寡断,无一不是严重影响了球队的战斗力,进而导致了冲击世界杯失利。性格决定命运,他们的人格缺陷直接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命运,也决定了阿根廷队的命运。作为主教练,他们只是国家队的匆匆过客,他们在国家队的荣辱沉浮,不过短短数年而已,但他们带给阿根廷足球的伤害却是巨大而深远的,他们毁掉了阿根廷几代天才球员,毁掉了阿根廷的几届世界杯梦想,在阿根廷球员心中投下了巨大的失败阴影。决不能容忍再出现这种暴殄天物、浪费人才的现象了。我认为,阿根廷国家队的主教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1、为人宽厚,处事公平,待人公正,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2、善于和球员沟通,能与球员和谐相处;3、性格坚毅果断,同时又能从善如流;4、具有战术大师的素质,有较强的临场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5、具有欧洲俱乐部的执教经验。如果主教练没有这些基本素质,我个人认为,阿根廷在世界杯的夺冠之路将是遥远而漫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