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女诗人冰虹
女诗人冰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52
  • 关注人气:12,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飘飘:冰虹诗歌,生命灵性的赞歌

(2024-06-10 20:30:48)
标签:

冰虹组诗《水之水》

麻飘飘评冰虹诗·

冰虹诗歌生命灵性的赞

冰虹影像冰虹在2024年

麻飘飘:冰虹诗歌,生命灵性的赞歌

冰虹影像,冰虹在2024年

冰虹诗歌, 生命灵性的赞歌
      
麻飘飘

1.水之水

多元自在迷人的你
那无限的自我 
 
浩瀚
奔涌着成群的星星
茁壮的水意正浓
屈子融于你销魂的
美人顾盼的眼睛
李白拽着月光
沉迷你澄澈的中央
飞旋九彩 清幽冰轮

2. 
随水起舞

虹的星星

水的花朵
从水坠入
从水升起
随水起舞

3
.虹,从水诞生

虹,从水诞生
回归水
在水中裸泳
从一首水诗

另一首水诗
裹着
又一首水诗
漫上天空
 
一一冰虹组诗《水之水》
        
  
当代诗坛美神冰虹的诗作,蕴含着清新的创造性和真正的感召力。冰虹组诗《水之水》独具特色,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并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
  
冰虹组诗《水之水》是一组自然主义的诗歌,它以水为核心意象,呼唤着已经被世俗功利主义蚕食殆尽的生命灵性。
  
诗人冰虹作为身形袅娜、温柔脉脉、美丽清澈明媚的灵性女子,与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在古典文学中,水的内涵是纯净、自由、灵动、本真、宽广、包容、缠绵、温柔。水的文化内涵和女性关系紧密,相较来说,男性则与石头这一意象密切相关。石头的内涵是坚强、阳刚、勇敢、永恒。《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块顽石,十二钗是水做的骨肉。清代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叫《水石缘》,主人公分别为石莲峰与水盈盈。到了科举时代,男性精英们认为女性不用参加科举与出门做官,女性受到世俗乌烟瘴气的影响最小,因此女性成为灵性的代言人。在贾宝玉眼中,婀娜婉转、莺声燕语的林黛玉具有曲水的形象与音像韵致。他心中取中林黛玉的原因在于林黛玉保留了如水般的自然天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林下之风的气度是超脱世俗名教的。而薛宝钗是闺房之秀,闺房之秀的本质是主动接受社会的规训,扭曲自我,成为一棵外形好看的病梅。冰虹组诗《水之水》赞美了以女性为代表的生命灵性的挥洒与张扬,水之水第一个字是名词,第二个字是形容词,指的是水的特性灵性,具体来说水的灵性内涵有自由自在,宽广包容,纯净优美。

多元自在迷人的你
那无限的自我 
浩瀚
奔涌着成群的星星
茁壮的水意正浓
屈子融于你销魂的
美人顾盼的眼睛
李白拽着月光
沉迷你澄澈的中央
飞旋九彩 清幽冰轮

   
组诗的第一首《水之水》,写出了水的灵性内涵,冰虹用第一人称直接与水展开对话,表达对水灵性特质的由衷赞美。水是多元自在的,水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说水滋养大地,随势起伏,专心利他,不与万物争锋。这种生命的姿态是自由舒展的,它超脱了我执带来的束缚、偏见、狭隘,活出了生命的本真。在生命的流淌中,水包孕了成群的星星,散发出闪闪的光辉。它的原始生命力没有受到世俗条条框框的拘禁与消耗,所以它的能量是无限的,水意正浓。接下来冰虹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纯洁优美的香草美人是屈原反抗世俗拒绝规训与腐化的灵性象征。豪迈奔放、傲视权贵、平交王侯的李白简直就是水的化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与水、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的纯洁灵性一点即通—“李白拽着月光,沉迷你澄澈的中央。水给了李白以诗意的启蒙,他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他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他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说: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他的诗歌最具童真,至阳至洁—“飞旋九彩,清幽冰轮
      
虹的星星

水的花朵
从水坠入
从水升起
随水起舞

  
组诗第二首《随水起舞》,写的是在繁华浮躁的末法时代,诗人坚守生命的灵性,在生命的流淌过程中,诗人极力张扬生命的灵性,投身于毕生的灵性事业写诗。冰虹愿意与水化为一体,她的思想光辉是水面激起的浪花,她的上下求索是水的涌动。她舞动的人生是挥洒灵性的人生。冰虹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灵性诗人。
虹,从水诞生
回归水
在水中裸泳
从一首水诗

另一首水诗
裹着
又一首水诗
漫上天空
  
组诗第三首《虹,从水诞生》,写的是虹自己艺术生命的溯源。她说自己诞生于水,灵性是她生命诞生的本原动力,即佛法所说的愿力,也即佛法所说的人人皆可成佛,佛性就是人的灵性。虹愿意回归水,在水中裸泳,意为虹愿意终生保持这种不设防的灵性。只有保持这种灵性, 虹才可诗思泉涌,创作出一首首佳作,在充满灵性的诗海悠然徜徉。
  
冰虹组诗《水之水》,从单首诗来看,简洁凝练,颇有日本短诗的风格。冰虹的这组诗以意象、象征、典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抉择与艺术选择,呈现出尺幅千里的内涵张力。

(麻飘飘,女,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