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课
(2011-05-03 10:5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沟通“比”、“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察、猜想、验证方法。
4、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收集和分析信息意识等,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比的关系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变式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认识了比,学会了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基本练习。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揭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一)
1、
2、
3、
水:
⑴、我班共有45名学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⑵、我班男生有20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女生有多少人?
(3)、我班男生与女生相差5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我们先来看补充的第一道题。
⑴、某班有学生45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 学生默读题后,列式并说出想法,教师板演两种解答方法。
⑵、同学们,这就是一道按比例分配问题,像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已知几个数量的比和这几个数量的总和,求这几个数。)
⑶、我们一般是怎样来解答这样的问题?
(可以先求总份数,找出各部分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我们也可以先求出一份数,再求相应的各个数量)
⑷、老师把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它的长、宽、高的比是5:3:2。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这道题你会做吗?为什么要除以4?
⑸、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是1:2,要求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这又该怎样做呢?为什么要1+2+2?
⑹、总结:从这两道题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在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搞清楚题中要分配的数量是什么,是按照什么要求分配的。从而正确地列式解答。
3、同学们刚才还补充了这样一道题,
⑴、师出示︰我班男生有20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女生有多少人?
⑵、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想法。引导得出以下解法:
①、20÷4×5
⑶、总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可以用分数或整数知识来解答。用学过的知识寻找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题,解题的方法就会更加灵活。
4、我们再来看这道题。
⑴、师出示:我班男生与女生相差5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⑵、这道题和第一道题比有什么不同?(第一题中全班人数即分配的数量直接告诉了,而这道题中给出的是两个部分量间的差。)
⑶、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①、5 ÷(5-4)=1(人)
②、5+3=8
⑷、比较这两种方法那种更简便些?
三、拓展练习
1、下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
水泥: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重点讲第三问。
提问:为什么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下一些,而石子又增加呢?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条件动手画一画。
⑴、师出示:
①、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
②、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⑵、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展示。
四、综合性发展练习:
(摸球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一)
(二)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1.
2.
3.
4.
五、全课小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