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礼赞】家乡的珍珠花——抽老条子【不知是谁写的请告知】

(2010-10-25 07:53: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乡礼赞

http://s2/middle/5e83df49h8ef05802f9c1&690&690

家乡的珍珠花——抽老条子


老公的一位外地朋友来家里做客,特别讲究的给我们带来一箱礼品——山野菜。包装非常精致,箱体外面醒目的用中、英文分别标着“供应国际博览金奖真空保鲜山野菜——珍珠花”!
我从小长在农村,与山野菜有着不解之缘,于是,我特别兴奋的接受了这位朋友的礼物。
我一看产地——信阳大别山深山区。除了心里油然而生的对革命老区的崇拜外,那个“深山区”更让我感觉食品的绿色和可信。
为了不让朋友的苦心白费,让这些野菜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我开始细致的学习这个产品附带的一大张说明书。
珍珠花,拉丁名:Spiraea thunbergii,科名:蔷薇科,别名:省沽油、喷雪花、雪柳、线叶绣线菊、珍珠梅。性味:甘寒、性平、微苦。功用:据《中草药售》记载,珍珠花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长期食用,具有和脾、健胃、清热、明目、降压、利尿、解毒等功效,对无名肿毒、痔疮、皮炎、跌打骨损、动脉硬化、肠炎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珍珠花是我国稀有的可食用灌木和珍稀经济植物,是多年生木本野生蔬菜新秀。据营养学家对其成份分析,认为蛋白质、维生素、果胶、纤维素均比家生蔬菜高10-15%左右。富含蛋白质、脂肪、炭水化合物、胡罗卜素及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其产量小,故很稀有。珍珠花树暮春发芽,芽端缀白色花蕾,花蕾细小、繁密、形圆如珍珠……
看到这里,我忽然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继续看关于这种野菜的食用方法和主要知名成菜等菜样, 赶紧的拿出一包,打开一看,天啊!这不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抽老条子吗!
我的家乡在辽西凌源的刀尔登镇,属于山区,山上的阴坡有许多地方生长着这样一种灌木,说是我家乡的特产,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地处河北省交界处,过虎头石不到三五里路就是河北省,但他们的山上没有这种灌木,和我们镇靠东南比邻的佛爷洞、河坎子、沟门子的山上也都没有。它就分布在我们镇还有位于我们镇东北面的三道河子、雹神庙、大河北三个乡镇的山上,附近别的地方真的没有。
关于这种山野菜的称呼附近几个地方也不尽相同,有叫“老牛筋子”也有叫“王八骨头”但更多的地方叫“抽老条子”,或曰“抽老婆条子”,但我喜欢落到文字上叫它“抽老条子”,因为它是在暮春最早发芽,最先在老条上 “抽”出一抹新绿。也有叫“臭老条子”的,那大概是一种口误,因为它无论是味觉还是嗅觉都没有“臭”的感觉。至于叫“抽老婆条子”,是传说在旧社会,男尊女卑,为了让女人听男人话,就流传“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不到的媳妇,揉不到的面。”的民谣,因为这个野菜生长的枝条特有韧性,打人犹如皮带般有入骨之痛,古时有的男人就用它来教训自己不听话的老婆,故此得名。身为女性,我不喜欢这个名字,要说原因,不但有旧时对女性歧视的仇视 ,还有对那些有愚昧思想男人的鄙视,因为他们不知道:打出来的女人口服,疼出来的女人心服!
多年来,关于抽老条子的这样的一个分布问题似乎就成了一个谜,而今又出现了原产在大别山的这个菜系,而且又叫成“珍珠花”,我心中的疑团就更不解了。是我们这的传播到他们那的?还是他们那传播到我们这的?还是因为彼此的温度、湿度、土壤的酸碱度等自然条件适合它们的成长分别衍生的……
我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了,为了验证这个“珍珠花”是不是我们当地的“抽老条子”,我决定,在视觉肯定的前提下,再用味觉判定!
抽老条子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用开水汆过再用清水泡去苦味蘸酱吃。经过这样一番的操作,一股熟悉的味道让我坚定地确认了它,它就是我们家乡的那种山野菜“抽老条子”!这熟悉的味道也把我带回到过去……
七十年代以前,是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要为吃菜和吃粮而奔波。每逢春天来临,山里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要出去采野菜充饥。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都要三五成群的进山捋那种比较好吃的“抽老条子”。
我们当地的抽老条子通常在早春最先发芽,它的花呈雪白色,花蕾成串生长,类似珍珠,在出芽的同时,花蕾也一同长出,我们俗语叫它“顶花长”。等它开过花后不久就会结成硬硬的夹,就不能吃了,所以它的采撷期比较短,最佳采撷期在开花之前,也就是大约十天的时间。
每当那段时间,各家各户都会动员全家出动,一起上山去捋菜,刚捋回来没开花的抽老条子很鲜嫩,类似南方刚采回的山茶,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用开水汆过,泡在清水里,过一两天就能吃,味道清香,口感滑嫩,是我们周边所有野菜中的上品,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我们不仅仅限在吃鲜嫩的野菜上,因为,这种野菜还有一个优点,把刚捋回来的鲜菜及时晒干后放在透气的筐篓里能存放一年甚至数年,只要晒干工作及时,我们全年都能吃上这种可口的野味,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食欲,主要的是填补和解决了由于粮食短缺带来的饥荒。
多年前,家乡的人们把这种菜叫救命菜。由于它的分布不是很广,乡邻们都特别感谢老天给我们的这份厚爱!
抽老条子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当菜,有的汆水后蘸酱吃,有的切碎用炒熟的黄豆末凉拌,或者炒吃、炖吃都不错;也可以当饭吃,比如加少量的玉米面或高粱面拌些盐做成菜团子蒸着吃,还可以和小米饭、高粱米饭掺杂一起炒着吃,后来生活好了,人们就把它当做馅料,包成玉米面、高粱面或白面的菜饺子,味道很别致!
吃这种野菜也可以看出时代生活状况的演变。五十岁以上的人,他们当年小时候,把它当饭吃。那时候吃山野菜是一件很不浪漫、很没有诗意的事,那时实在是因为粮食的短缺不得已而为之,家家的主食就是以野菜为主,菜团子里几乎难找出多少面,炒饭里几乎就没有几个米粒,一顿半顿的还将就,时间长了,都吃“伤”了胃,没等它们到嘴,胃里就开始翻个,大家都特别盼望能吃上没有野菜掺杂的饭菜。后来生活好了些,不那样吃了,但那个年龄中的好多人,到现在都不敢闻抽老条子的味道,一闻,就恶心反胃,真的是把胃吃“伤”了。
我们小时候基本是把它当做菜来吃,那时粮食也少,但比他们那代人的生活强许多,家里会变换花样来吃它,也不会把它当成餐桌上唯一的菜肴。但家里的大人们仍然“居安思危”,要我们抓住那有限的采撷时间,上山去捋回大量的菜,晒成菜干,在别的菜接不上或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用开水煮一下,也会做菜团子,菜炒饭,拌菜等老样子的饭食,由于原材料的配比和佐料的添加不同,没有让我们的胃产生“反感”。所以,每到采撷的季节,我的心和胃还都会“蠢蠢欲动”!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也越来越多了,于是山野菜就成了美味佳肴,成了人们稀罕的好东西,经常是在比较像样的酒宴上都能吃到山野菜,而且越是生活标准高的人越是讲究吃山野菜,而这时山野菜也有了新说法新价值。人们赋予了山野菜种种优点,诸如绿色、营养、保健等等。
现在市面山有各种各样的野菜,面对那些种类繁多的野味,我到是认为,那些生长在林间沟壑里的没有任何污染的家乡的抽老条子是最值得炫耀的。
每到春天,家乡的人们还是会去捋这种野菜,也会把它晒干储存,更会变化更多花样的吃法。而且从好几年前开始,一年四季的都会有商贩上门来高价收购干菜。最近又听老家的人说,有的商贩为了抢占市场,竟然在采撷的季节亲自到村头,或者到山下大量收购新鲜的抽老条子,而且价格还很是不低。我不知道,他们把这些野菜倒腾到什么地方,又做了什么样的处理,但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大批量的进入市场,能看到抽老条子上市的新包装,而且产地不再是信阳大别山,而是辽宁凌源!
真想回一次群山环抱之中的辽西老家,在山清水秀的田野山川,去采撷那美味的山野菜——抽老条子,去寻找往昔的一次次绿色的记忆,再尝一尝自己采摘的山野菜那份悠远的馨香,体会那些花钱买山野菜没法体会出的生活情趣,添几分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的绿色欢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