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评估

(2011-07-18 22:59:58)
标签:

公路景观

    一条公路可以吸引人们的视觉,也可为人熟视无睹。这取决于公路在周围风景中的实际布局及详细设计、绿化和维修保养的程度。一条精心设计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应该利用地形和景色,包括一些当地最好的代表植物。在一些情况中,公路凭借自己的质量就可能成为一个旅游观赏点。即使在既有公路沿在线,仔细地注意风景布置,也可以改变公路的外观以及公路使用者和周围小区对它的感觉。连贯、易理解、等级与和谐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的概念。好的景观布置不必一定很贵,应考虑保养。

                                                           ——引自《世界银行报告TMUl3》

1 公路景观一般概念

 

1.1公路景观构成与特点

 

公路景观包括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也包括其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公路景观环境),它是公路与其周围环境的综合景观体系。

I.公路景观

公路自身的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而是为满足交通运输功能而具有特定的形态、性能、结构特点,同时还可能包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特点,其中地域性特点赋予公路特定的性质。

公路景观的评估和赏析依不同的活动方式而定,一般包括:

◆ 动态景观:乘车人在公路上高速行驶下对公路的感受和认知,如公路线形、坡度、上边坡景观、公路标志物、隔离栅等等。

◆ 静态景观:公路外的居民对公路景观的感受和认知,如上下边坡、桥梁、路堤、空间廓线及公路与环境背景的调和程度等。

Ⅱ.自然景观

指公路用地范围外的自然景观客体,一般有:

◆ 地形地貌:山峦丘陵、峭壁悬崖、荒原、沙漠、沟壑峡谷、平原梯田⋯⋯

◆ 水体水面:江河湖海、岸滩沙洲、沼塘溪涧、瀑布泉流、波光船影⋯⋯

◆ 林木花草:森林、草原、花草、树木、地方植物、麦田菜花、果园花木⋯⋯

◆ 气象节令:日出日落、云霞雨雾、春花秋月、风雨虹霓⋯⋯

Ⅲ,人文景观

指公路沿线一切人类创造的景观事物,包括:

◆ 城镇:建筑风貌,空间廓线,街道景致,绿化体系,色彩明暗

◆ 农村:建筑风貌,地域风格,服饰礼仪,农业景观,乡村文化

◆ 文化:名人遗迹,文物古迹,现代建筑(桥梁、隧道、农灌系统、电网路网、林网水网等)公路景观是一种功能性、实用性与观赏性、艺术性的结合,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并且是一种多种景观要素相互映衬、相互作用的动态的空间氛围。公路景观构成要素的多元性,人类作用的主导性,景观空间的多维性和评估主体(人)的复杂性,使公路景观评估变得十分困难和丰富多彩。

 

1.2公路景观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公路景观评估的目的主要是:

(1)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防止公路修筑过程中破坏这些资源或使资源的观赏价值受到影响。

(2)识别和发现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并保护之,使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景观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3)为公路的美质规划和建成更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特点的公路提供环境信息和规划建议。

 (4)对公路建设造成的不良景观或受到破坏和影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出修复措施。减少公路建设造成的景观影响。

公路景观评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需求和产物,它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今人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设计和创造,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探讨公路景观设计问题。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道路美化条例》,该条例严格控制州际道路旁的广告牌和路牌,政府拨专款进行州际道路沿途风景的改善。美国很注意为驾车人欣赏自然景观而优化选线,在观景点设立服务区和野营场地。美国1969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中规定:“保护所有美国人能安全、富有创造性、健康和审美

地享受周围愉悦宜人的环境,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也就是说,美国人将审美对象列为环境保护目标。1980年,德国也颁布了《道路景观设计规范》,指导道路设计和城镇最佳景观建设。公路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功能与美化相结合的新时期、新水平。

我国公路建设的景观研究较晚,1978年在陕西汉中地区做过公路外观改善和景观设计尝试。1983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要求公路畅通、整洁、绿化、美化,路景物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公路景观美化是一项普遍性的重要要求。

 

2 公路开发行为景观评估的实施

 

2.1公路开发行为景观影响识别

 

公路开发行为对景观的影响因地而异,在进行景观影响识别与分析时,下述要点需注意:

I.识辨公路的景观敏感点段

景观敏感点是指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受人们关注和直面最大多数人的景观。美国规划学家凯温·林奇对数以千计的公众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形象是范域、道路、边界、节点和标志这五种要素。作为公路,沿线各种自然景观的范域、各种廊道(河流、沟道等)、各种边界如行政区界、分水岭、山岭平原界、水陆界(河岸带)以及各种地理的标志、人文建筑,都可能因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成为敏感景观。

对公路乘车人来说,有许多景物是很受关注的,尤其是当连续性景观被打破时,都能引起人的强烈关注。隧道出入口,桥梁上下道,峡谷口,森林边缘等都是这类敏感点。在公路经过城镇居民区、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点和村庄地区时,会成为很多人欣赏的物件,这些地段就成为公路景观敏感段。尤其当公路高于观赏者时,或公路切割连续的景观体时,这类影响更为显著。景观敏感点段就成为景观影响评估的重点点段。

II.识别重要景观资源

公路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影响和保护要求,随景观资源的保护级别而有不同。在风景名胜这类已有保护级别的地段,公路建设应避免对景观资源造成破坏或影响,公路景观应服从风景名胜区景观保护的要求。一般来说,许多地质遗迹如火山口、地震断裂、各种名泉怪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地理特征物如分水岭、河源地、地理标志物等,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如古长缄、古战场、古关隘、古栈道、古名人遗迹等,以及现代生态学关注的珍稀植物、特别生态系统以及岸滩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也都是重要的景观资源,成为景观评估与景观保护的重要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值得保护或有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明确的保护级别或划定为保护物件。有许多这类资源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公路建设可使这类资源由不知变为可知,由不可达变为可达,从而使其发挥资源的作用。公路开发行为环评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别这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

Ⅲ.识别与分析各种影响方式

公路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1)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最常见的是切割山坡、森林、草原,在绿色的背景上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印迹。深挖路段之上边坡,高填路段之下边坡,采石场和弃土场,此类影响尤为明显。这种影响若发生在直面很多居民的城镇地段,则造成的景观影响更为重大,对城镇的整体风貌和景观美都可能有重大损害。

(2)占领和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使区域景观资源受到损害。最常发生在山岳和沟谷地区,因地域狭小,公路无法通过替代选线来避开这类敏感的景观目标。此外,环境调查不充分,未能事先发现此类目标,或者环评滞后,未能充分识别出此类目标,都会造成失误。这类目标一旦破坏,往往追悔莫及,因而事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公路景观影响传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高大的路堤阻挡沿线居民的视野,体量庞大的现代化桥梁使曾经是辉煌壮观的古代桥梁相形见绌,高大的立交桥占据整个视觉空间或景观节点,阻断景观廊道或遮挡城市或山峦空间轮廓线等,都造成景观影响。

 

2.2景观分析工具

 

I.公路自然景观分析工具

公路自然景观美质评估中,应首先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的地物景观和植被(或植物)景观进行观察和分析。景观分析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可视的,例如:

(1)一张或几张主题图,地形图、城市图,这取决于现场的尺度和复杂性,分析植物、景观、主要特点、综合情况。

(2)图解横断面,用于解释风景结构及其各种组成在地形中的分布。

(3)照相,一般根据风景组或主题安排,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然后可利用图示法,把公路定线或考虑中的多种方案均放到这份初始风景之中,路线方案附加在初始环境的地图上。

(4)集成照片,使用在现场拍摄的照片或倾斜航空照片来模拟公路的路线和影响。

(5)当自然地形与公路路线的轮廓一致时,做竖向定线和横断面分析。这样,

就有可能目测到随挖随填区的重要性。

按照景观特点,可将公路沿线具有类同特点的地形、植物、建筑、水系(水面)、土地组合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风景组,进而组合成不同的风景区(或者相反,先确定风景区,再划出风景组)。即分为若干个单元,并按照下述的一些特点进行评分。例如,可将各单元评为极好、有价值、好、一般、较差等级,以5~1分分别表示。

Ⅱ.公路人文景观分析工具

公路人文景观美质评估中,除准备可视的照片或景观图、地形图、城市图等图件外,重要的是收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数据以及公众关注程度的有关资料。列为历史文物的,应收集文物部门有关文件,明确其保护内容、保护目的、保护围;列入城市或地区规划的,应收集有关规划,明确其功能和保护要求。

 

2.3公路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景观影响是线形或条带状分布,一般来说,其影响评价或采取的保护措施都须根据具体对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但许多时候,公路景观是由多种要素组成,以群体出现,此时,其综合质量就须用一组指标来表征。董小林在《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环境评价》一书中,选择如下指标体系:

I.自然景观评价指标

(1)生态环境破坏度。指生态环境由于人为活动而被破坏的程度。

(2)动物珍稀度。指评价区域是否具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珍禽异兽。从可视性考虑,主要是鸟类。

(3)动物丰富度。指评价区域动物物种的丰富程度。

(4)植物珍稀度。指评价区域是否具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或奇花异草。

(5)植物丰富度。指评价区域植物物种的丰富程度。

(6)地形、地貌自然度、稳定度(阈值)。指地形、地貌原始自然形态、色彩及抵抗人为变动能力和变动后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

(7)水体丰富度、观赏度。指评价区域水体的丰富程度及观赏价值的高低。

(8)天象、时令丰富度、观赏度。指评价区域天象、时令变化的丰富程度及观赏价值的高低。

Ⅱ.人文景观评价指标

(1)虚拟景观丰富度、珍稀度。指评价区域虚拟景观(包括文物遗址、历史传闻、神话传说、名人轶事、诗词碑记、寓意象征等)的丰富程度。

(2)虚拟景观开发度、利用度。指评价区域虚拟景观开发、利用程度。

(3)虚拟景观区位度。指评价区域虚拟景观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程度,即可达性。

(4)具象景观典型度。指评价区域具象景观(包括风土人情、服饰、建筑物、构筑物)在国内外的典型(代表)程度。

(5)具象景观观赏度。指评价区域具象景观观赏价值的高低。

Ⅲ.公路建设影响

(1)公众关注度。指由于公路建设,评价区域景观环境发生变化,公众的关注程度。

(2)破坏度。指由于公路建设,评价区域内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环境和视觉环境被破坏的程度。

(3)三效益度。指由于公路建设,评价区域景观环境变化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高低。 

 

2.4 公路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I.综合评价指数

公路景观质量评价是多因子评价,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即:

B:ΣXi·Fi

式中,B———某区域公路景观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Xi——某评价因子的权值:

Fi——某景观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

Xi·Fi——景观某评价因子评价分指数。

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是由分指数迭加得出,具有适宜研究多属性、多因子评价体系结构的特点。

也可以分别计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公路建设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即B白、B人、B公。

Ⅱ.权值与评分

权值反映不同评价因子间重要性差异,体现各评价因子在总指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由于公路景观多数评价因子较抽象、宏观,故采用专家打分定权,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值。

表1 公路景观环境评价因子、权值及评分表

┌──┬──────────────┬────┬───────────────────┐

│ │ 评价因子 │权值Xi │ 评 分 │

├──┼──────────────┼────┼──────┬──────┬─────┤

│ │ │ │ 无破坏 │ 轻度破坏 │ 严重破坏│

│ │ 1.生态环境破坏度│ 0.12 │ │ │ │

│ │ │ │ 7 │ 4 │ 1 │

│ ├──────────────┼────┼──────┼──────┼─────┤

│ │ │ │ 少有 │ 较少 │ 一般 │

│ │2.动物珍稀度│0.05 │ │ │ │

│ │ │ │ 4 │ 2 │ l │

│ ├──────────────┼────┼──────┼──────┼─────┤

│ │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自│3.动物丰富度│0.04 │ │ │ │

│ │ │ │ 3 │ 2 │ 1 │

│ ├──────────────┼────┼──────┼──────┼─────┤

│ │ │ │ 少有 │ 较少 │ 一般 │

│ 然│4.植物珍稀度│0.05 │ │ │ │

│ │ │ │ 4 │ 2 │ 1 │

│ ├──────────────┼────┼──────┼──────┼─────┤

│ │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景│5.植物丰富度│0.04 │ │ │ │

│ │ │ │ 3 │ 2 │ 1 │

│ ├──────────────┼────┼──────┼──────┼─────┤

│ │ │ │极自然、稳定│较自然、稳定│ 一般 │

│ 观│6.地形、地貌自然度、稳定度│0.08 │ │ │ │

│ │ │ │ 5 │ 3 │ 1 │

│ ├──────────────┼────┼──────┼──────┼─────┤

│ │ │ │ 极高 │ 较高 │ _ュDJ]_諚一般 │

│ │7.水体丰富度、观赏度│0.03 │ │ │ │

│ │ │ │ 4 │ 2 │ 1 │

│ ├──────────────┼────┼──────┼──────┼─────┤

│ │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8.天象、时令丰富度、观赏度│0.03 │ │ │ │

│ │ │ │ 4 │ 2 │ 1 │

├──┼──────────────┼────┼──────┼──────┼─────┤

│ │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1.虚拟景观丰富度、珍稀度│0.04 │ │ │ │

│ │ │ │ 4 │ 2 │ 1 │

│ ├──────────────┼────┼──────┼──────┼─────┤

│人│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2.虚拟景观开发度、利用度│0.06 │ │ │ │

│ │ │ │ 4 │ 2 │ 1 │

│ ├──────────────┼────┼──────┼──────┼─────┤

│文│ │ │ │ │ 距公路> │

│ │3.虚拟景观区位度│0.06 │距公路~<20m │距公路≤50m │ │

│ │ │ │ 5 │ 3 │ 50m │

│景│ │ │ │ │ 1 │

│ ├──────────────┼────┼──────┼──────┼─────┤

│ │4.具象景观典型度│0.04 │国内外著名│省内外著名│ 一般 │

│观│ │ │ 4 │ 2 │ 1 │

│ ├──────────────┼────┼──────┼──────┼─────┤

│ │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 │5.具象景观观赏度│0.04 │ │ │ │

│ │ │ │ 4 │ 2 │ 1 │

├──┼──────────────┼────┼──────┼──────┼─────┤

│公│1.公众关注度│0.08 │ 极关注 │ 较关注 │ 一般 │

│路│ │ │ 5 │ 3 │ 1 │

│ ├──────────────┼────┼──────┼──────┼─────┤

│建│ │ │ 无破坏 │ 轻度破坏 │ 严重破坏│

│设│ 2.破坏度│ 0.12 │ │ │ │

│ │ │ │ 7 │ 4 │ 1 │

│ ├──────────────┼────┼──────┼──────┼─────┤

│影│ │ │ 极高 │ 较高 │ 一般 │

│响│ 3.三效度│ 0.12 │ │ │ │

│ │ │ │ 6 │ 3 │ 1 │

每项评价因子设三个评分级别,依其优劣程度赋值,分级指标数值越高表示景观质量越好。评价因子权值分配及评分见表1。

Ⅲ.景观环境质量评价

景观环境质量用景观质量分数M表示:

式中:理想景观评价指数B*为理想状态下的得分值,由表1可计算知B*等于5.16。也可分别计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公路建设影响的景观质量分数M白、M人、M*公。其理想状态下的得分值分别为2.12、1.08、1.96。

M作为景观环境质量分级的依据,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I、Ⅱ、Ⅲ、Ⅳ级(表2)。不同质量等级的具体说明见表3。

 

表2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分级标准

┌─────────┬─────┬────┬────┬────┐

│ M(%) │ 100~80 │ 79~60 │ 59—30 │ <30 │

├─────────┼─────┼────┼────┼────┤

│ 公路景观质量等级 │ I │ Ⅱ │ Ⅲ │ Ⅳ │

└─────────┴─────┴────┴────┴────┘

表3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等级说明表

┌───────────────┬─────┬──────┬────┬────┐

│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等级 │ I │ Ⅱ │ Ⅲ │ Ⅳ │

├───────────────┼─────┼──────┼────┼────┤

│公路沿线区域景观环境质量现状│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

│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程度│ 协调 │ 较协调 │较不协调│不协调│

├───────────────┼─────┼──────┼────┼────┤

│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环境影响程度│无不良影响│轻度不良影响│ 破坏 │严重破坏│

└───────────────┴─────┴──────┴────┴────┘

Ⅳ.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级评价

表4及表5所列评价因子反映拟建公路所在区域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所在区域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等级划分,进行现状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