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夏景野豌豆花诗经·采薇老黄博客 |
分类: 四季风景 |
一款从《诗经》里走来的野花
前天的博文《雀儿枕头蓝盈盈》征询我地俗称“雀儿枕头花”的学名。新浪网友“水土木驿站”留言说学名叫“野豌豆花,嫩的茎叶可以食用。”在此,非常感谢“水土木驿站”的不吝赐教。
上百度一查,确实是“野豌豆花”。原来我地俗名“雀儿枕头花”的植物,学名叫巢菜、元修菜、野豌豆花,更令人难以想到的是,她竟然就是《诗经·小雅·采薇》一篇中的“薇”。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本一种再也平常不过的北方小花,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和《诗经》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有着如此厚重的文化,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如此,苏东坡对这种植物也是情有独钟,曾有古风长诗《元修菜》传世,吟咏的也是我们俗称的“雀儿枕头花”。
《诗经·采薇》,描写的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全诗六章,前三章倒叙方式,以“采薇采薇”反复重叠,一唱三叹,回忆征战之苦,军旅生活之难;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一款平民化的野豌豆,被这位爱国恋家的戍边战士有滋有味地嚼来嚼去,嚼出了苦辣酸甜,嚼出了满腹辛酸,也嚼出了离愁和别恨。
为大家熟知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来自《诗经·采薇》。
让我们记住这款从《诗经》走来、从苏轼《元修菜》走出,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的植物——野豌豆吧!
( 5月2日摄于我县城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