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娘一束萱草花

标签:
图文母亲节文化 |
分类: 衣食住行 |
2011年5月8日
送娘一束萱草花
今天5月8日,本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了,是今年的“母亲节”。
作为感念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他们选在一月八日为妈妈过节。但在美国、加拿大、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把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母亲的节日”。“母亲节”当天,有给母亲送花的习俗:国外送康乃馨,我国贻萱草花。
萱草花,有多个别名:萱草、黄花菜、忘忧草、金针菜;古时称疗愁花、忘忧草、黄花萱草、安神菜等。
一向具有“母亲花”的萱草,原产我国,南北广为栽培, 喜温暖爱潮湿。强健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选 择性不强,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适应性较强,也耐旱。读到此,人们不禁要问母亲节和萱草花有和联系呢?
《诗经·卫风·伯兮》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即“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到哪里去弄一些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所以,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尊称别人的母亲“令堂”、“令慈”之外还有“令萱”。
以“萱草”代替母爱,古已有之。孟郊的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因此,“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花”。从公元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追悼会上献上一束康乃馨,由此开始慢慢地康乃馨成为西方人的母亲花。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了。
萱草可花、可药、可食。《本草纲目》载曰:今东人采其花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又以其花丝细长,状如古时金针,故名“金针菜”。 萱草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碍伴有失眠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萱草花有药食同功的双重功能,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且有极好的健脑效果,在日本称为健脑菜,并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品之一。《群芳谱》记载:“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气,不可多食。《中药大辞典》载其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据测定每100克干制品中含蛋白质9.14克、脂肪0.4-0.25克、糖分50-60.2克、钙300-463毫克,并含有维生素A、B、C及多种微量元素。萱草供人食用的是其含苞待放的花,鲜品与干菜均鲜美可口,配荤酸素均宜,被誉为“山珍”之一。但鲜菜烹调时,火力需大,要炒熟,半生不熟则会引起中毒。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物多用的“萱草花”,平凡而可贵;温柔如水的母爱,普通而伟大!母爱如水,绵长;母爱如花,芬芳!
今天母亲节,我们奉上一束萱草花,祝愿那些年轻的母亲年轻漂亮,祝敬那些上了年纪的母亲们康健长寿,祝福那些中年母亲们人生如花!
另有绯红、淡粉、玫瑰红、淡紫色、淡白绿、深金黄、淡米黄等颜色。
2011年“母亲节”国内相关纪念活动引起关注:江西数百学生操场上给母亲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