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实验操作教育 |
分类: 校内校外 |
2011年3月17日
实验教学的尴尬
双休日,参加了今年的“陕西省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我县考点的组织工作,真切地见证了我省高中理化生实验操作教学和考核的两难尴尬,困惑境地。
实验,承担着发现真理,验证猜想的大任,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引导学形成良好的生学习兴趣,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教育活动,既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为此,省教育厅制定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作为理化生实验操作教学和考核的指导性文件。
尽管实验教学意义不凡,尽管实验考核有“细则”护航,但却遭遇着尴尬的局面:文科学生不会做、理科学生不愿做、高考录取不参考的“三不”,不但考试尴尬,平时的教学也同样如此。
文科考生不会做。按照“细则”要求,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进行,三个学科每科提供六道考核试题,有学生抽签选取,进行答卷,60分及其以上为合格,以下为不合格。理化生三科的18道实验考核试题,属于高中理化生三学科必修教材的基本实验,无论文科理科学生,必须掌握。同学,按照中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普通高中从高二第一学期起实行文理分科教学,文科学生每周只有理、化、生各1节课的教学时间,加之文科学生高考不考理化生课程及其实验,高考的导向作用让不少学生放弃了理科的学习,包括实验操作的学习。同时,现阶段,我国文科高校明显少于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也较窄。对此高中学生及其家长也心知肚明,但他们还是选学文科,实属出于无奈,即数理化生有一科甚至几科学习起来相当吃力甚至学有困难,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学文科纯粹是出于对文科的爱好甚至执着。由此可见,不论是被迫学文还是爱好学文,其共同特点就是对理科学不懂、学不动和学不会,现在让其参加实验操作考核,真有点赶着鸭子上架——有意为难他们!硬要他们参与操作考核,只能是实验不会做,为了蒙混过关,乱答一气,令人生气!
理科学生不愿做。和文科考试的不会做比较,这次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涉及到的18个实验,对高二的绝大多数理科学生来说,都会做也能做好,但他们却不愿做。进得考场,填写完卷头信息后,他们往往看过实验步骤,再根据实验原理匆匆写上几个数据,推算出实验结论,就想交卷一走了之,丝毫没有眷恋实验和实验室,认真做完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得出结论的严谨和细心。遇到此类学生,监考老师还得教育、引导或强制命令他们动手实验一番,最终实验虽然做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学生对实验的执着,试验成功的喜悦,只是一脸的不情愿。此时他们关心的是考核分数而不是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和实验体验。
高考录取不参考。去年是陕西省高中新课标实施以来的首届高考,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经教育部审批的陕西省高考招生方案对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的使用,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高考录取时占到一定比例,甚至连同等条件下参考实验成绩这样的结果也没有出现,实在令人失望!
客观地讲,教育部或陕西省教育厅都想在高考时使用理化生考核成绩,但又不得不无奈地放弃了!何哉?社会风气!不正之风盛行,腐败现象无孔不入,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如果理化生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进入高考成绩,那么有关系者就将削尖脑袋谋私利,无背景者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高考榜上有名的孩子最终未被录取。与其因此丢掉高考录取的公正、公平性,还不如主动放弃。但这一放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就必然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中不重视理化生实验的操作学习,考试时文科生不会做,理科生不愿做。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真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两难的尴尬境遇,令师生深感困惑!
文科学生不会做,理科学生不愿做,其根源在于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高考录取不参考,魔力还是高考指挥棒在发挥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普遍现象,绝非一时一地的特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