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月十五“闹”元宵

(2011-02-17 07:36:33)
标签:

节俗

元宵节

长武

文化

分类: 节俗习俗

2010217  正月十五  星期四  晴天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三十的爆竹,十五的灯”,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年”的压轴大戏,又是“春”的精彩序幕。正月十五,“闹”字当头:闹春闹元宵:放烟花、燃鞭炮、点花灯、舞彩龙、耍狮子、踩高跷、猜谜语……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年味因此烘托得更浓,春意因此开始萌动。

家乡的元宵佳节,也有一套礼数,分早中晚,依次道来:早吃长面午吃菜,饭后的耍活看“故事”,晚上灯谜烟花和亮灯。

早吃长面午吃菜。这是正月十五的饮食,民以食为天嘛。本地旧俗,一天两顿饭,元宵节是传统佳节,自然得从旧俗,一天两顿饭。正月十五早起燃放爆竹,炮声渐止开始吃长面。长面者,臊子面也。浇汤飘辣椒,红油浮香菜。你看,饭碗中汤红菜绿蛋花黄;你闻,空气里香味袅袅袭人来;此汤此面,不吃也馋人!再就上青椒伴蒜片,来上两碗,一汤一干,汤面飘香,干面诱人,吃饱喝足了,才有精神头来“闹春闹元宵”!晌午看“故事”回来,一家人齐动手,洗的洗,切得切,炒的炒,煮的煮,蒸的蒸,不一会儿,午饭做成,一家上桌。你看,这边青椒肉丝、雪花肉片……再看,那边糖醋鲫鱼、红烧排骨……快看,中间,一盆热气腾腾的元宵,这可是今天的主打菜肴,正月十五,既要闹元宵,又要吃元宵,寓意一家人团圆和美,甜蜜和睦。家乡的元宵不是用皮儿包出来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皮薄馅鲜,煮在锅里,煮不烂;舀到碗里,圆又圆;吃在嘴里,滑又滑;咽下肚中,甜又甜。一日两餐,吃饱喝好,去闹元宵!饿了再吃,包你饿不着!

饭后的“耍活”看“故事”。早饭后,除家中或族中“有服”的家庭外,各家各户都要蒸“耍伙子”。“有服”者,乃家中或族中有老人去世尚未过三年者也。因“耍伙子”也属于“闹”的系列活动之一,老人去世,有孝在身,心怀悲痛,无心去“闹”,所以不可蒸“耍伙子”。禁忌里表达的是对故者的怀念,对先辈的追崇,是传统的孝道!我地之“耍伙子”就是外地的“面花”,但又与面花有所不同。面花要用彩色色素装饰,我地不用,装饰后的面花不可再食用,我地“耍伙子”集观赏和食用为一体,绝不浪费一粒粮食,传统又有透析出了“节俭”之美德。“耍伙子”的做法,将发面接好后,徒手捏出12生肖造型和牛头(名曰“牛犊子”)造型来,再以剪刀、梳子和顶针等工具,剪或压出各种花纹,最后用黑豆和红辣椒丝为12属相动物和“牛犊子”的眼和嘴。造成上笼蒸熟晾凉。你再看,12属相小巧,“牛犊子”庞大,12属相个个惟妙惟肖,“牛犊子”则牛气十足;“耍伙子”一个个,面白眼黑嘴红,憨态可爱逗趣!做“耍伙子”的妇女们其实就是面塑高手,30岁以下的美女是做不出也蒸不出地道的家乡“耍伙子”的。“耍伙子”蒸成了,“故事”也快上街了。现代网络术语有“跟帖”一词,我地有“跟十五”之说。“走,跟十五去!”是我县今天的热词流行语。“故事”者,我地之于“社火”之称谓也。我地的“故事”,原来有高跷(我地叫“鐝把”)、芯子(我地叫“亭子”)、马社火(我地叫“马故事”)、舞长龙、耍狮子、扭秧歌和跑旱船等名目。近年来,高杆“鐝把”已难见踪迹,“马故事”已难得一见,看“故事”的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穿上戏装、伴上戏相的角儿们,手握道具或站或坐,车载着,旗引着,锣鼓开道的“车故事”,我县传统“故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拯救,人们看到的“故事”不再正宗和够味!正也罢不够也好,好在锣鼓家什一响,秧歌、旱船、舞龙和耍狮,载歌载舞,角色可舞,看“故事”者和各色旁观者,只要感兴趣,你也可以参与其中,舞上一曲,扭上一段,即使舞不好,扭得难看,也没人笑话,图的就是这个热闹。

晚上灯谜烟花和亮灯。元宵之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家老小,结伴而出:小孩打着灯笼,跑在前面;青年扶着老人,紧随其后。你看这边,红灯点点,空中高悬,灯下悬一纸条,上书灯谜一则,灯下人头攒动,指指点点,猜对者图个热闹,不中者贵在参与,中与不中,一样高兴。再看那边,那边,还有那边,近处远处,烟花一点,腾空而起,一声接着一声,声声炸响;自下而上,由上而下,一个接着一个,礼花朵朵,五彩缤纷,映亮高天;男女老幼,举目高空,啧啧称赞!一家人上街,赏灯看烟火,这是老礼节了,现在也有不少人,守等自家电视机旁等着欣赏央视“元宵晚会”,等待春晚最佳节目评选揭晓。我县民谣道“十五晚上要亮哩”。元宵之夜,既许州官放火也要百姓点灯,全县街道,各家各户,大小灯具,一律开启,照亮县城,照亮城乡,照亮各家各户,“耍伙子”或在屋里看灯,或到屋外祭天:看灯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眼亮有神的奢望心愿;祭天表达着人们期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牛犊子”祭天时,要大门紧闭,防止“牛犊子”被“偷”!“偷牛”是我地旧俗,农耕文明时代,期望男丁兴旺,家中没有生出“儿子娃”的少妇,自然低人一等。元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村子转悠着”,乘其不备,溜进大门,偷得“牛犊子”,一路小跑,满载而归,心虽突突直跳,生儿的喜悦,已上心头!“牛犊子”之“牛”,乃“牛牛娃”之“牛”也。“牛犊子”被偷,就预示着自家未来的“牛牛娃”“被偷”了。所以,元宵夜“牛”被偷是禁忌。当然,也有两家关系非同一般的,这家男丁兴旺,那家男孩虚位;两家说好,这家夫人专等那家少妇“偷牛”来。其邻里和睦,可见一斑。哪像我等,住得高楼,即使对门,等闲识得君之面,两家亦无来往客。亮灯之俗,要逾午夜。午夜时分,各家各户,鸣炮庆贺,“年”之过完!

正月十五闹元宵,你闹我闹大家闹!闹出春的温暖,年的奔放,人的精彩;闹出生活的红火,日子的美好,国家的富强!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家乡的“耍伙子”——牛犊子 生肖属相面花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我地社火——“车亭子”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我地社火——“踩镢把”

——呵呵,现代美女也疯狂,踩起“镢把”不寻常! 

正月十五“闹”元宵

我地社火——耍狮子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我地社火——“跑旱船”、扭秧歌和车载社火

——美女扭得婉约,帅哥跑得豪放!

正月十五“闹”元宵

助兴锣鼓打起来:咚咚锵锵 咚咚锵锵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佳节,几种元宵佳节特色活动——吃元宵 放礼花 猜灯谜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小地的县城人山人海“跟十五” 男女老幼“闹元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