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陈妙华仙逝

标签:
杂谈 |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晴天
秦腔名家陈妙华仙逝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这是秦腔名剧《三滴血》的经典唱词。它的演绎者,秦腔名家陈妙华,因病于 2月1日凌晨3时3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0年。陈老的一生坎坷多舛而富有传奇。
秦腔文、武小生演员,表演艺术家陈妙华, 1940年生于西安,其父庄正中,曾是易俗社著名小生演员。1949年,10岁的陈妙华进入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上华等名家学艺,20世纪50年代初,她以饰《白蛇传》之许仙而走红,1956年荣获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二等奖,1958年随陕电影艺术团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1960年又参加电影《三滴血》的拍摄,两片均担纲主演男主角,以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她曾是秦腔艺术的首批小生女演员,在秦腔发展历史中,成为女扮男装表演的标杆;她的表演,将男声的浑厚洪亮与女声的清亮轻扬融合,形成秦声秦韵独特的美感,让人们改变了对吼秦腔的印象。
陈老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 “陈派”,影响颇广。代表剧目有《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秦腔虽是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但通过陈妙华参演的《火焰驹》和《三滴血》两部电影,全国人民了解到秦腔的魅力。陈妙华也因此成为全国戏曲名人,“文革”前的陈妙华,几乎是全民崇拜的偶像,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书信,受到戏迷和观众的热捧。
晚年的陈老,长期患病。今年1月13日因肺部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急转西安交大一附院ICU抢救,一直插着呼吸机。每两天逾万元的治疗费用曾令家属犯难,为此,热心观众和社会各界慷慨捐款13万余元。
1日下午易俗社在其小剧场内设灵堂上,接受社会公祭。灵堂内排放着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两个儿子和众弟子送的花圈。当天,一些戏迷前去祭灵,送陈妙华最后一程。当晚7时30分,易俗社将携秦腔表演艺术家,在易俗社小剧场门前举行悼念演出。
斯人已去,后继有人。现在活跃于秦腔界的表演艺术家张宝炜、张涛、吕秋娟、李东锋等中青年演员较好地继承发扬了秦腔“陈派”艺术,“陈派”唱腔艺术后继有人。
据悉,3日上午,将举行陈妙华遗体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