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歌者死于技巧?

(2009-05-18 11:16:06)
标签:

娱乐

有多少歌者死于技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幸福确实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现在凭借着一台电脑,我可以听到许多想听的,看到许多想看的片子、曲子,想听多少遍就听多少遍,想多会儿就看多会儿看。

 

我看《音乐之声》,看时几乎忘了自己是谁,在哪里;我看《刘三姐》,看得痴痴呆呆;我看《十二把镰刀》,怎么看怎么好,陶醉不已。在我的收藏夹里,还有阿幼朵唱的原生态苗歌《合心我就跟你走》,高保利唱的《难活不过人想人》……我喜欢的不外就是这些。我实实是喜欢它们,喜欢的赤裸裸的,喜欢的不带一丁点的杂质,虽然它们或者土一点,或者老一点,但是剥离掉岁月与包装的外壳,却一个个都是鲜活的热情的奔放的完全真实再现作品中感情、味道的。

 

或许有博友问:怎么,现代的大歌唱家的歌,不比你喜欢的那些老调小曲强吗?

 

在我看来,有些所谓的大歌唱家,无外乎是多受了一些训练,多拿了一些大奖,多灌了几张光碟,多在屏幕上露了几回脸儿,可听来听去,虽然唱到了高音C,虽然有时还拖着哭腔,唱出来的腔调骨子里仍然是假的。描眉画眼精致之至,却和要表现的主人公离得更远了。唱的全是技巧,没有真情,令人敬而远之。

 

对歌者来说,技巧是为展示感情和作品服务的,一但技巧的展示超过了真情,就成了谋杀曲目的利刃。现在有太多教唱的学校,成批出产像是一个模子刻出的八哥鸟儿,叫的音调很高,却不会用音符讲内心。

 

所谓演唱技巧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像盐一样,没有坚决不行,太多了马上就坏菜。当我们不能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时,就说明歌者把技巧运用到了最好的境界。一但歌手展示出来的尽是技巧,就成了淹没在自己本领里的小把式。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歌手用技巧把自己腌了咸菜。

 

歌者就要响彻——那么170分贝?非也,心声响彻!太多歌者死于技巧。他们忘记了歌唱的真谛。悲乎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