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吼一声》(文字邵宝健、插图孙文然)

标签:
青年博览青州文学孙文然小小说选刊公共道德 |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

吼一声
邵宝健
孔益伸身材魁梧,人豪爽,平时里嗓门儿大,颇有名气。嗓门大,是优点还是瑕疵,很难界定。他年轻的时候,曾干过需要吆喝才能奏效的买卖;后来还当过轻纺厂织造车间主任。这些职业恐怕对他的嗓门变大有作用。可惜的是,他似乎五音不全,否则登台演唱,连麦克风也不需要。老伴给他取了个外号:300倍扩音器,邻居们干脆用他名字的谐音称呼他:吼一声。他也不恼,乐于接受。
这天清早,孔益伸上菜场买菜,买好莱就去烧饼油条摊买早点。那个摊的烧饼油条质量不错,所以生意特好。老孔排起了队,处在第七八位。此时,有一个时髦女郎插队,还未待他发话,那个女郎已经货钱两讫走人了。队伍仍是长长的,前进的步子太慢。老孔已经耐心地争取到第五六位了。又来了两个小伙子插队。老孔忍不住大喊一声:“排队!”其声洪亮极了,插队者受了惊吓,朝喊话人望去,并未想改变抢先的举止。老孔再喊一声:“要自觉啊!”这次的声音更响。两小伙感受到严重的警告,便嘀咕着移到队尾。
孔益伸回家,走上三楼楼道,听到楼上发出一种很嘈杂的搅动声。他好奇地登上四楼,看见有个装修工模样的青年男子正在用微型电钻钻邻居的门锁。他很纳闷,房门钥匙掉了也不必如此捣鼓,不由得脱口问:“你干啥?”这声音的分贝很高,四壁又助于回声,那震荡不亚于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发动,将电钻声也盖住了。青年男子收起工具就往楼下跑。老孔赶紧朝楼下大吼:“抓小偷,有人撬门喽!”这长喊气势恢宏,声震四邻,那撬门贼吓得腿脚发软,惶恐至极。楼下的邻居闻声,一起出动奋追白闯贼,很快将其抓住,移送警署。
老孔家在三楼,在阳台上看得见那片草坪,还看得见草坪尽头的有走廊连接的小竹亭。
他经常目睹到一些顽童在那里玩耍嬉戏。有时还发现有孩子攀越走廊的扶手,爬到竹亭的顶上。每到此时,他就会生出几许忧虑。晌午时分,老孔在小区里散散步,转回楼前时,又看到四五个孩子在小竹亭搞攀越游戏。只见其中一位胆子偏大的小男孩爬到竹亭的顶端。这还得了,这竹亭的材质是竹子嘛,不会太坚实的,要是跌落下来,地上可都是些鹅卵石,硬着哩。这么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把心里的叮嘱说出来:“小心!”
这声“小心”声波可不小,亭里的孩子被吓呆了,而爬到亭顶的孩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惊一乍间,手一松,人就从亭顶端坠落在地。这小孩顿时哇哇大哭。老孔急了,跑上前去扶小孩。家长闻悉后也赶来了,把受伤的孩子急送医院。所幸孩子无内伤,只是右脚腕骨折,但住院治疗也花去了一大笔钱。
好在,这天上午他的一声喊,抓住了一个撬门贼,立了一功。三个月后,市里综合治理办表彰孔益伸勇敢的一吼,颁发给他2000元奖金。他和白闯贼是单独面对面,能够有勇气喊出那一声,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定,就算见义勇为。
老孔得了这笔奖金,加上贴进37元,才算“进出”持平。付那笔赔偿金的月份,他少抽了一条烟。他抽的烟是“上游牌”,每条37元,这样,他个人的零花钱也就不见拮据。
老伴好言劝慰:“说话吧,该响的时候要响,该轻的时候得轻,要掌握分寸。”老孔晃晃头:“难呐,难办到,这是瞬间的情绪表述,不是作秀呀。”
不管怎么说,教训还是要吸取的。孔益伸说话时,开始注意控制分贝,学着尽量把声音放小放低,也似乎有点长进。但如此一来吧,他的举止没了往昔的精神和气派了。
(选自《连云港文学》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