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文然
孙文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65
  • 关注人气:4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勒杜鹃下》(文字王海椿 、插图孙文然)

(2014-10-03 10:09:18)
标签:

北京文学

青年博览

十月

孙文然

红安文艺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小说《勒杜鹃下》(文字王海椿 <wbr>、插图孙文然)

勒杜鹃下
王海椿
小区路边的勒杜鹃长得很茂盛,浓荫密布,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着紫色的花朵。冯姨就在这片绿阴里摆了个缝衣服摊子。在广州这样的城市,几乎没有做针线活的家庭了。掉个钮扣换个拉链截去裤脚的,裁缝店少了,这类的小活计就都拿来缝衣摊子上做。
冯姨是翁源人,老伴去世早,儿子和女儿都在广州工作,女儿结婚后,就把她接过来住。除了简单的家务活,没什么事可做。这里的邻居又不兴串门,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冯姨闲不住,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找点事做踏实。于是就在小区外面的勒杜鹃下摆了个缝衣摊子,一天也能挣个十元二十元的。重要的是,她不觉得闷得慌了。
自从勒杜鹃下有了这个缝衣摊后,小区里有个退休了的黄教授下楼就变得勤了。
黄教授的老婆早过世了,一双儿女在国外,都支持他再找个伴。有人给他介绍了两个,可他没中意。说起来都是有文化有气质的,可黄教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是自己想找的人。缺什么呢?他想了几回,想明白了——知冷知热的踏实感和温馨感。
冯姨每次给他修补衣服,都那么仔细,一点看不出补过的样子。缝好了以后还左看右看,比对待自己的衣服还细心。
他发现这个冯姨,虽没什么文化,但端庄秀气,说话也温和,他听着很顺耳,甚至感觉很贴心。
于是他去补衣服时就多了个心眼,和冯姨聊一两句天,当他听说冯姨也是一个人过时,在心底舒了口气,也把自己单身的信息透露给她。
他把所有的旧衣服都找出来,却是一件一件地隔三差五地去勒杜鹃下。冯姨奇怪的是并不常见他穿那些补过的衣服。
那一次,他把一条裤子拿来换拉链,自己散步去了。冯姨理裤子时,衣袋滑下一叠钱,数数有500块,已被洗得皱了。取衣服时冯姨把钱给了他,并提醒他小心一点。黄教授连说,谢谢,并自言自语,唉,人老了,没人照顾真不行呐。
刚好有了个表示的机会。第二天,黄教授煲了半天老火鸡汤,在屋内转了几圈,才鼓足勇气端下楼。冯姨先是感到意外,接着是不好意思,一番推让后,最终还是接过了碗。
下次再来,冯姨说,你真是个好人,我知道你是为了照顾我生意,以后那些不穿的旧衣服就不用拿来补了,真需要的我不收钱给你缝。冯姨又说,不过,人还是穿新衣服精神。黄教授脸上讪讪的,心里却美极了。
这天,冯教授又给冯姨端来了一碗排骨面,正要走,雨就下起来了,他只好和冯姨站在勒杜鹃下。冯姨问,退休了清闲吧?黄教授说,清闲,清闲得连时光都没法打发呀。冯姨说,你们有文化,还可以看书,我一闲着就快疯了。他说,看一天的书,也代替不了和一个人说会儿话呀。冯姨朝四周看了看,人们都进屋躲雨了,只有他们俩在勒杜鹃下,冯姨脸都红了。黄教授却巴不得雨再下会儿。
有好几天,没见黄教授下楼,冯姨又不好意思问人,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别人告诉她,前几天黄教授下楼梯时,伤了腿。她听了心里有点急:他一个人,多不方便呀。可自己和他非亲非故的,怎么去看呢?
最终,她还是下了个很大的决心似的,上楼去了。
黄教授一瘸一拐地来开了门,一看是冯姨,眼睛都亮了。冯姨说,听说你脚伤了,我上来看看。然后就帮他打扫起房间,又把他换下的衣服给洗了。
第二天,冯姨又来了。黄教授问,你不出摊子了?冯姨说,你伤了,我出摊子放心不下。
几天后,黄教授的脚好了。从此,勒杜鹃下,就是两个老人。一个捧着古典书籍,看得入迷,一个脚踩缝纫机,倒也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选自《红安文艺》2014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