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信访干事老霍》(文字韩文友、插图孙文然)

(2014-06-20 09:35:18)
标签:

青年博览

十月

孙文然

文学月刊

北方文学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信访干事老霍
韩文友
认识老霍是在1998年。掐指算来,15年了。1998年发生了许多事儿,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击退了一场洪水,那英唱火了一首歌子,我和老霍在漫长而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见过一面。小说《信访干事老霍》(文字韩文友、插图孙文然)

那时候我还在大学校园里,蓬乱着头发,鄙夷着眼神,是一个潇洒而又可笑的文学青年。
有一次,我去学校教师楼里找一位搞小说创作的老师,见到了老霍。他在我这位写小说的老师宿舍对面的水房里,拼了命似的揉搓一件衣服,很卖力,很愤怒,看上去非常不像一个师者的样子。
我的老师用眼睛一扫,对我说,老霍,霍大侠,写诗的,以后要和他多学一学感觉。
那个年代介绍人简单,小某,搞报告文学的。或者,老某,原来的散文写得正经不错哩。完了。不像现在,介绍一个人,说单位,说职务,说最火线的关系,有的还要说一说酒量,复杂了,不好记,总混。
怀念那个单调而充满文艺味道的年代啊。
没过几天,我再去教师宿舍楼,老霍不见了。
一问,我那位搞小说的老师说,走了。
我说咋走了呢,我还没和他学“感觉”呢?
老师的脸唰就撂下来了,学什么感觉学感觉,人家不扯这个了,去政府了,去找当官的感觉了!
哦。原来是这样。
后来,听人说起过老霍,说霍大侠这家伙是走对了,去了新单位,咔嚓就分到了个房子,接着,咔嚓就娶回了一个新媳妇。
这真是太好了。老霍的生活,咔嚓一下子就进入了快乐而迷人的旋律了。
毕业后,我留在了这座城市。打工,找工作,讨生活,讨老婆,人间岁月忙忙碌碌,只是很少讨论诗、讨论小说、讨论感觉了。
忽一日,我被调到政府大楼里一个部门工作。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老霍。他在政府大院门口,和一伙群众热烈交流。我远远看过去,心想,嗬,老霍老师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啦——老霍在一群人中间,像无声电影里的场景,主人公不断地重复一句同样的话,反复做着几个同样的手势,他一次一次想走开,想冲出去,又一次一次被群众的热浪吃回去——当年的老霍已经发展成一个事务缠身的信访室干事了。
他一脸的倦意。十几年过去,我感觉他好像一直在拼命地揉搓着一件衣服,脸上挂着随时可能把盆子踢翻在地的不像话的神情。
我时常在办公室的窗子里看见老霍和一大群人在大门口说话。有时候,他们干脆找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下来,仿佛在草地上玩丢啊丢啊丢手绢,围成一个大圈儿,表情严肃地座谈。他们在研究些什么呢。
老霍和不断变换的群众都聊了些什么呢?
不变的是老霍,还有他的工作,他一直是个干事。他在大学里教过的学生,一个一个从他身边悄悄过去了,当科长了,当主任了,当局长了。
他还是个干事。一脸慌张地从楼里跑出来,拦住一些大嗓门的群众,听他们骂骂吵吵地诉说,在本子上龙飞凤舞地记下一些愤慨,然后,和他们一起愤慨,然后,熄灭他们共同的愤慨,最后,坐下来,兄弟一样聊些家常。
有一天,在一本关于当代新锐诗人研究的书里,我忽然翻到一个名字:霍大霞。说该人是1990年代红极一时的中国校园诗人。曾写过:在黑夜的照耀下/我终于找到了世界/还有那扇华丽的门/可我不知道,钥匙在哪里。
老霍依然是个干事。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选自《北方文学》2014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