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护秋》(文字顾振威、插图孙文然)

(2011-05-27 08:41:54)
标签:

插图

孙文然

文化

文学

小说

顾振威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小说《护秋》(文字顾振威、插图孙文然)

护秋
顾振威
有人偷秋,就有人护秋。第5生产队,每年都抽铁壮护秋。
那时铁壮才30多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说起话来头顶像响了个炸雷,干起活来一个顶俩。他经常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留着整整齐齐的平头。铁壮护秋不像其他社员那样躺在田间地头呼呼大睡,为确保颗粒归仓,铁壮没少动脑筋想办法。铁壮护秋,有时采用空城计:他把床放在地头,床铺得整整齐齐的,让人觉得他就睡在床上,他却躲在地中间守株待兔;有时采用声东击西法:捡一些砖头瓦块往地里扔。偷秋的人听到动静,就会错误地以为铁壮就在附近;有时采用诈唬法:铁壮在地头一站,明明没有看到人,却扯着嗓门喊,我看到你了,还不快跑?有时采用欺骗法:他人在地东头,却在地西头点上香火。不明真相的人就会以为燃着的香火是铁壮吸烟的烟头;有时是暗布疑兵:扎三五个稻草人,这里摆一个,那里放一个。朦胧的星月光下,偷秋的人看到稻草人,误认为就是护秋人,往往被吓得落荒而逃。铁壮早在部队就练成了飞毛腿,跑起来像是离弦之箭,往往是偷秋的人刚来到田里正准备下手,铁壮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他面前了。
这年秋天,队里让铁壮看北地的红薯。铁壮把床搬到红薯地里,还把家里的小黄狗栓在床腿上,让它帮着护秋。
这天天亮后,铁壮发现红薯被人偷扒了,他不禁在心里划起了问号,夜里有人偷扒红薯,卧在床下的黄狗咋没叫唤?看来偷红薯的人不是家里的人就是极熟悉的邻居。铁壮铁青着脸回到家里,让月秀和玲玲伸出双手。看到玲玲双手粘着泥巴,铁壮就气咻咻地质问,你偷的红薯放在哪了?月秀嗔道,闺女还不是看你整天没吃过一顿饱饭才偷的红薯?铁壮的脸腾地红到了耳根,真是你们啊!知道不知道劳动光荣,偷东西可耻?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月秀小声说道,你也知道家里没几斤粮食了,咱一家三口总不能喝西北风吧?铁壮扯着嗓子说道,饿死也不能偷集体的东西。玲玲啊玲玲,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我这回一定好好教训你,让你永远都记住偷东西的可耻下场!铁壮说着就拉着玲玲的手往外走。月秀急得大叫,铁壮,玲玲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了,你要是六亲不认,我就回娘家不给你过了。
铁壮拉着玲玲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门。玲玲吓得嚎啕大哭起来。
铁壮把红薯秧搭在玲玲肩膀上,牵着玲玲的手在村街上走。铁壮边走边喊,都快出来看啊,看偷集体东西的下场!
游完街,铁壮找到队长,一脸羞愧地说,我没看好生产队的红薯,我这些天护秋补助的工分不领了。
玲玲游完街后投了塘,队里人发现后把她捞了上来。看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湿淋淋的玲玲,铁壮觉得眼前金星直晃,他踉踉跄跄地瘫在了地上。从地上爬起来后,他像是喝醉了酒似地东倒西歪地往家里摸去。他这时耳边仿佛响着玲玲清脆的歌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玲玲走了,她再也不会坐在他腿上嚷着要听故事了,再也不会往地里给他送饭了,再也不会给他洗脚了……
铁壮回到家里就不想活了。他想喝毒药。生产队买的毒药是药害虫的,他不能浪费生产队的财产。他想投井。井是用来吃水浇地的,自己投下去后,身子腐烂了,井水还怎么吃?他想投塘,自己又会游水。思来想去,他决定上吊。
铁壮把绳搭在了房梁上,用绳头系住了自己的脖子。当铁壮想把脚下的板凳蹬掉悬梁自尽时,铁壮忽然想到了秋后的拉煤。生产队每年都抽去平顶山拉煤的劳力,去平顶山拉煤是最苦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8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拽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会累脱一层皮。铁壮每年都去平顶山拉煤,每年都被大队评为先进劳动者。自己自尽了,不会饿肚子了,不会累脱一层皮了,但生产队就会少一个棒劳力,大队就会少一个好社员。自己才30多岁,正是身强力壮的好时候,小车不倒就能推,自己还能做几十年的贡献啊!想到这,铁壮把脖子上的绳解开,从板凳上蹦了下来。
铁壮来到塘边见到了好多好多的村里人,也看到了玲玲,玲玲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喘着粗气——是队长救了玲玲。队长牵来生产队的黄牛,把玲玲头朝下搭在黄牛背上。队长牵着黄牛走,水从玲玲嘴里流出来。后来,玲玲有了微弱的呼吸。
月秀在娘家住了十多天后,生产队长套着队里的大车把月秀请了回来。一家三口团圆后,铁壮开了个家庭会。在家庭会上,铁壮痛心疾首地说,玲玲,爸爸的做法对不起你,你和你妈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最近的人,你们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我怎么活?记住,咱人穷志不短,饿死也不能去偷去抢,做人就得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光阴荏苒,铁壮作古了,玲玲升任一县级人民法院的院长。面对种种诱惑,她总会不由自主想起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想起父亲那段语重心长的话。
(责任编辑:东方莎莎)
(选自《粤海散文》2010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